2018-2019年初中生物青海中考摸底考试试卷【7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兔子、鲫鱼、蝗虫和蚯蚓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它们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依次是()A.肺、鳃、体壁、气管B.体壁、气管、肺、鳃C.肺、鳃、气管、体壁D.体壁、肺、鳃、气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兔子为哺乳动物,靠肺来完成气体交换;鲫鱼是鱼类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而蝗虫则是靠气管来呼吸的;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故选C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下表是小丽探究“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时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温度太高B.种子无生命力C.光照不适宜D.实验时间太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把种子放在25℃环境条件下,温度适宜,A错误;把种子放在浸水的棉花上,并且定时喷水,具备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光照环境和黑暗环境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具备,不是外界条件引起的,而是由于种子的自身条件造成的,比如种子无生命力,胚已死亡,B正确;光照环境和黑暗环境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说明不是光照不适宜,C错误;连续观察2周,不是时间太短,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答案】C【解析】略4.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鲤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B.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C.家燕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D.猎豹体表被毛,体内有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家燕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鲤鱼飞行;猎豹属于哺乳动物,体表有毛,保温;体腔内有膈。考点:鱼类、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象,再换用40×物镜找刭图象.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A.视野变暗B.视野范围扩大C.细胞图象变小D.细胞数目增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当用10×物镜找到图象,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象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所以细胞的图象变大;视野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范围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大小不变,看到的细胞数目也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减少.故选:A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6.我们在举哑铃时,上臂完成如图动作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由骨、骨连接(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②骨起杠杆的作用,③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①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在举哑铃时,上臂完成运动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③关节。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7.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或胃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C.特定的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抗体是由抗原入侵够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只针对该抗原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考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区别。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胃B.人体中形成尿的器官是肾脏C.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D.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是大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很长,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肾脏是由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的,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肺由很多肺泡构成,其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其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故选B。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1)以上装置中能发萌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4)丁装置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只选择乙探究种子萌发,你认为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乙;(2)甲;(3)乙和丙;(4)缺少空气(氧气);(5)不科学,因为无对照。【解析】试题分析:(1)以上装置中能发萌发的是能萌发的只有乙装置的种子,因为只有它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而甲缺少水分、丙温度不适宜、丁缺少空气都不能萌发。(2)本实验中,装置乙可以正常萌发,起到对照作用,其余组为实验组。因为只有装置乙分别与其他几个装置的变量是惟一的,也就是说装置乙分别与装置甲、丙、丁为对照组。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甲和乙装置组合有唯一变量--水分,所以看出水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求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故选乙和丙装置组合。(4)丁加满水,置于25℃的条件下.因此种子与空气不接触,缺少空气(氧气)种子无法呼吸。故丁装置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少空气(氧气)。(5)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若只选择乙探究种子萌发,不科学,因为无对照组,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故答案为:(1)乙;(2)甲;(3)乙和丙;(4)缺少空气(氧气);(5)不科学,因为无。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0.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感染,其最可能发生的原因是()A.大量出血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C.特异性免疫减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1.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上图,得出你的观点:。(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保持稳定。(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答案】(1)以下回答均可(评分要点:要在分析图像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不要脱离图像,说些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观点!)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低碳生活理念,似乎不那么重要与迫切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2)生物细菌、真菌(或:细菌;真菌;分解者;微生物)不变(或:保持稳定)(3)植物类食物(或:谷类;蔬菜类;蔬果类等。填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均可)【解析】略12.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1)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由牧草、野兔、牛、羊、狼等生物构成了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2)在该生态系统中,野兔、牛、羊、狼都是哺乳动物,但牙齿的分化有明显差异,如图示属于狼的牙齿的是(3)为了保护牛羊,牧民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这将导致草原中野兔数量变化的趋势是A.越来越少B.越来越多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5)若该草原受到某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下列生物体内有毒含量最多的是A.牧草B.牛C.狼D.羊.【答案】(1)食物网(2)B(3)D(4)生态平衡(5)C【解析】试题分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因此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2)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3)当地的牧民对狼进行大规模的捕杀,狼被捕杀后,野兔的数量将会增多,草的数量因野兔的数量增多而减少,最终草原遭到破坏.(4)从如图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上图我们还可以看出,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