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列宁的《帝国主义史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摘要:面对当今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产生了怀疑。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必要反省我们以前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理论的理解,更有必要以列宁的这一理论为指导,对目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做出新的认识。关键词: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面对当今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如今的资本主义似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似乎并不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那样是垂死的、腐朽的,反而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似乎资本主义是不死之身、是永恒的,社会主义革命似乎是不会发生的。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必要反省我们以前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理论的理解,更有必要以列宁的这一理论为指导,对目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做出新的认识。之所以要对我们关于列宁的这一理论的理解进行反省,是因为目前有不少人用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来否定列宁的理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是像这些人所说的,列宁的那一套理论已经过时了,或者从来就没有正确过,而是说这些话的人他们自身的思想就从来没有跟上列宁的步伐,从来没有正确地领会列宁这一理论的精髓。一、《帝国主义史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中心内容及当代状况(一)、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在国内的垄断与对外扩张列宁强调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化会让“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更加沉重”,从而得出“竞争更具有破坏性,垄断不仅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的危机”的结论。同时,与同时期的经济学家横向比较,列宁似乎是唯一指出银行性质在20世纪初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即“从普通的中介人变成势力极大的垄断者”从而产生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银行成为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的真正万能性质的机构”。需要指出的是,列宁对银行的这类转变抱有反对轻视的意见。此外,列宁认为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生产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其本质都是“为了掠夺别国人民的财富”。列宁认为“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和拨写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极少数最富有国家的资本注意寄生性的坚实基础。”2(二)、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当代状况这个是全文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其特殊性有三个方面: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具体来讲: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是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的基础上,垄断资本一方面加强了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众多非垄断中小资本的控制与盘剥。垄断与竞争相结合,使资本和劳动、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以及垄断资本内部的矛盾趋于激化。时至今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集中与垄断又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但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马克思、列宁早就认为资本存在集中与分散的两种趋势,大批中小企业的不断破产与不断产生也是从来就有的。从资本内部关系来说,没有占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垄断统治就失去了前提。当代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有许多特点,但总的来说它们都被垄断资本所控制,并被纳入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成为社会总资本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代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仍然是集中与垄断,那种认为“垄断已经转化为竞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至于股份公司、股份资本的发展,明明是资本的高度集中,现在竟有人以许多人手中握有少量小额股票即所谓的“股权分散化”为由,把它说成是资本的分散,这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显然是不相吻合的。20世纪初,国家与私人垄断的结合主要是人事结合。今天,国家与垄断的结合已经发展成主要是资本的结合——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加强了垄断资本的统治实力,这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出现相对稳定,以及矛盾暂时缓和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从长远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缓和矛盾的作用是暂时的,具有相对性;激化矛盾的作用是长久的,具有绝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家经济作用的加强为社会主义所作的物质准备更加完备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全人类离社会主义更近,而不是更远了。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有三种体现:1、阻碍技术进步:“既然规定了垄断价格……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2、食利者阶层的出现。“帝国主义就是货币资本大量积聚于少数国家;我们看到,这种资本是数目达到一千亿至一千五百亿法郎的有价证券……食利者阶层,就大大地增长起来。”食利者阶层的出现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寄生性。3、工人阶级的分化。工人阶级的上层被收买,3收买的物质基础是来自对占领地、殖民地和附属国进行资本输出所取得的垄断高额利润。工人阶级的分化导致工人当中机会主义的出现,即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出现。腐朽性的经济原因在于私有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垄断。列宁在论证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时,讲的不只是经济停滞一种趋势,而是讲经济停滞与迅速发展“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的两种趋势。西方经济出现的这样两种趋势,便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的波浪式发展的景象。经济发展的波浪状态,曲线状态,表明它的发展过程已经遇到了阻力,有时是严重的阻力;20世纪上半叶的情况即是如此。停滞与增长两种趋势的交替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的反映。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单单根据曲线式的发展中暂时出现的迅速增长状况,来说什么帝国主义“腐而不朽”了。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列宁关于两种趋势的论述,只讲停滞那一种趋势是不对的,而只讲增长这一种趋势也是不对的。3、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里,“过渡”和“垂死”并非同一种意义。“过渡”意味着资本主义正在经由帝国主义这一阶段向另一种更高级别的社会形态演进,而最终完成质变的时间则并不确定。而“垂死”则意味着帝国主义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质变而进入到高级别的社会形态。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时间的长短上。实际上,“垂死”也是种过渡。当然,对于垂死性的理解应该着重于经济基础,即帝国主义的垂死性本质上应该是经济基础的“垂死性”,亦即经济基础的“过渡性”,进一步说,应该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导致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亦即整个帝国主义社会形态的垂死性。列宁的这段话或许想说明这一问题:“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生产的社会化,而绝不是简单的‘交错’;很明显,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当然,“垂死”作为一种迅速质变,其迅速的原因在哪里呢?或者说,列宁作出迅速质变的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的不可调和了吗?或者说,人类的理性能够把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走势吗,对于“不可调和”我们究竟该如何界定?从列宁主义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看,“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包含着过渡性、长期性与曲折性等三层含义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经历了三、四百年曲折发的历史,那么当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与一切剥削制度怎么可能设想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呢?4从上面可以看出,“腐朽性”侧重于强调“人的堕化”,技术进步的阻碍者、食利阶层及工人阶级的分化者都是资本家,而技术的进步有益于人类的普遍福利,成为食利阶层及分化工人阶级的基础都在于剥削其他土地上的劳动者,“人的堕化”表现为作为资本家的人与人类及作为劳动者的人的对立,而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因为依附于资本家而成为堕落者中的一员。“腐朽性”的消失蕴含在“垂死性”当中,即当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时,一部分人依靠另一部分人生活的状况才能得到改变。那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实现公有,人人都成为劳动者,生产只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小部分时间,其余时间人们可以实现自由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这种变革依赖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不可调和。二、《帝国主义史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一点感想在对《帝国主义史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当代面临的新情况作了回顾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列宁的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观点,即资本家为获得利润而对殖民地的争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内的战争,这种战争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导火线。那么列宁的这一逻辑是否正确呢,我个人认为是千真万确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就是对此的最好证明。但是,列宁的这个逻辑如今似乎不能成立了,因为如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似乎已经不再可能爆发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提供导火线的战争了。的确,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和平与发展深入人心,任何战争都不仅会给对手而且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能够独善其身了。于是,像以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些都并不足以得出结论说,列宁的逻辑已经不能成立了。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列宁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战争的观点的理解犯了狭隘和教条化的错误。在我看来,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世界内的战争并不就是飞机、大炮,在如今看来还应当包括并且特别体现在经济战争、贸易战争上,而且这种战争比飞机、大炮在激烈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能够在自己原来的殖民地上倾销商品,而且能够在原来属于自己对手的殖民地上抢夺市场,甚至还发展到去对手的国内市场抢占地盘。由此看来,在争夺商品市场上,如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这是在商品市场局限于殖民地的那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那么,这种经济上的战争能否一样的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导火线呢,我认为能!要证明这一点,就必须澄清一个事实,即社会主义革命是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关于这一点,是不需要我们去假设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并且明确地做出了说明,即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排5斥和平的手段,在那些政治比较发达而共产党人享有的合法权利比较多的国家,如果可以避免伤亡而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不可以采用和平的手段呢。而在如今看来,这种和平手段的采用更有必要了。因为经济战争的结果越来越导致了社会主义因素的产生,这一方面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化大生产因资本家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震荡作为这种经济战争的结局越来越促使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去学习、采纳社会主义的东西了。比如北欧的挪威、瑞典就是在这发面走得较快的国家,我坚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产生,这些国家很有可能和平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总之,如今的资本主义已经是不断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了,当然,暴力革命永远都是必须坚持的,但是,对于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争取我们也永不放弃。这儿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不但不能够说明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而表明资本主义已经走投无路了,他们已经是黔驴技穷了,此时的繁荣只是资本主义临死之前只有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信以为真的回光返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今的资本主义在剥削方式上、占领市场上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已经把他们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而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社会主义。要说明这一点,就要引出下面两点,即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转变不是资产阶级主观选择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是,由这一点决定了的资本主义要想维持自己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的采用越是广泛,那么生产力就越是发达,社会化水平就越是高,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也就越是尖锐,于是资本主义离死亡也就越是不远了。关于资本主义剥削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可以做如下解释。在旧殖民地时代,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依靠的是对殖民地的武力占领,因此,只要他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愁没有商品销售的市场和原料供应的产地,所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