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十一章19世纪的社会主义流派概述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全面展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正像其他社会思潮那样,社会主义思潮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多种流派。这些思潮虽然也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并分别提出了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但由于缺乏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无法找到彻底改造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因而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步失去了影响。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概况第一节提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壮大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壮大18世纪60年代,以珍妮纺纱机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拉开序幕,资本主义开始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随后,工业革命从英国传播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方,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俄国等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起来。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厂制度逐步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但同时,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使资本家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空前加剧,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暴露和加深。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机器大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工人不再像工场手工业时期那样可以支配劳动资料,而要受劳动资料的支配。机器大生产本来为工人的解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加深了工人的痛苦,恶化了劳动和生活条件。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无产者不仅日益联合成为阶级,而且还组织了政党。当无产阶级组织起革命的政党,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下为自己的阶级利益开展斗争的时候,工人运动就由自在阶段发展到自为阶段。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开始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锋芒直指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演变。首先是19世纪初期产生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然后是30年代产生的法、德的空想共产主义。40年代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开始成为当时欧洲有相当影响力的一种思潮。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五花八门的思想流派也随即出现。在英国,到了19世纪初期,机器大生产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了大工业阶段。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促使空想社会主义将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病。同时,他们对未来社会充满信心,提出许多更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原则。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随着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无法适应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需要。于是,19世纪30年代,产生了以法国的卡贝、布朗基以及德国的魏特林等人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由于未能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因而也就不能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足够的认识和科学的论证。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业革命在西欧一些国家先后开展,受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冲击,被资本主义逼得破产、失业的人们,开始仇视和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和政权。无政府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无政府主义广泛流行于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法国的蒲鲁东和俄国的巴枯宁是其代表人物。无论是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还是空想共产主义,他们的学说体系还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吸取了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武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指出了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末,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同时,还产生了一种主张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派别,即社会民主主义。这种思潮在西欧各国一部分工人和知识分子中有比较大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无政府状态,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渐进性的社会改良,但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第二节提要圣西门的政治思想傅立叶的政治思想欧文的政治思想一、圣西门的政治思想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巴黎一个旧式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1802年)、《论实业制度》(1821年)、《新基督教》(1825年)等重要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圣西门把专横、无能和阴谋归结为现有政治体系的三个主要弊端。圣西门认为,利己主义是造成社会种种罪恶的主要原因。按照圣西门的历史观,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实业制度所代替。“实业制度”是他设计的一种使生产者和学者变成统治阶级,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权力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之上,不承认任何特权,一切人都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圣西门并不看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实际上,所有制才是政府的本质。不过,他认为在实业制度下,旧的政权形式可以不变,国王、内阁和议会都可以保存,并主张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保存下来,把私有企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把资本家看成劳动者,企业主可以对工人发号施令和拥有经济特权。至于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实现他的实业制度,圣西门反对暴力手段,鼓吹和平方式。二、傅立叶的政治思想法朗索瓦·马利·沙利·傅立叶(1772—I837),1803年底在《里昂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世界和谐》的论文,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文明制度”并不是人类的最后命运,它将被协作制度所代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傅立叶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傅立叶特别对资本主义商业作了淋漓尽致、极为精彩的揭露。他认为商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灾难的直接原因与集中表现,是资产阶级对外侵略和对内掠夺的工具。傅立叶还从政治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不过是通过写在纸上的一些冠冕堂皇的权利用以骗人的东西,使贫困永世长存。所谓的“文明制度”实际上是压迫制度。傅立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协作制度”,由集体联合的生产和消费协作社“法郎吉”组成。在“法郎吉”中,产品分配按资本、劳动和才能三个方面进行。傅立叶幻想通过这种分配办法,达到阶级的融合和社会的和谐。傅立叶还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和建立协作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三、欧文的政治思想罗伯特·欧文(1771—1858)的代表作有:《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1813年)、《新道德世界》(1842—1844年)、《人类意识和人类活动中的革命》(1849年)等。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比圣西门、傅立叶前进了一大步,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更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欧文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就是压迫无产阶级,维护少数人的金钱和利益。欧文理想中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关于如何实现他的未来理想社会,欧文认为,应由现有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和平改革,由各阶级合作、劳动阶级自己合作举办合作社和公社,逐步取代旧制度。总体来说,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理论表现,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必须指出,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他们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抱有幻想,企图在现存政治制度范围内,依靠现存政权,用和平方法,通过试验宣传来实现普遍的社会改造。这些历史局限性,只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才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社会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第三节提要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主张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社会民主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统治条件下社会矛盾的产物。社会民主主义既是欧洲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和分化的结果。社会民主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早期受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些思想理论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产生以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1848年欧洲革命前后,欧洲爆发了以工业无产者为主体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这时的社会民主主义既包含改良现存社会的要求,又包含无产阶级革命的某些主张。19世纪末,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走向开始发生转变,出现了费边主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有了某些补充和发展。二、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主张I.坚持理论基础和政治诉求的多元化。II.主张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价值。III.倡导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IV.主张将民主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V.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VI.奉行实用主义的政策取向。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这一模式虽然对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等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能改变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各种弊端。思考题I.19世纪西欧的社会主义各流派有哪些发展?II.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有哪些特征?III.如何评析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主张?本章阅读文献I.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王燕生、董果良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II.傅立叶:《傅立叶选集》,汪耀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III.欧文:《欧文选集》,马槐清、柯象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IV.迈尔:《论民主社会主义》,刘芸影等译,东方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