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一、关注自身心理健康1、正确把握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WHO,世界卫生组织,1948)心理健康:指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2、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正常的心理状态,包括基本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能体验到快乐与幸福。第三,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的环境中游刃有余。3、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北京、上海、辽宁、广州等地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教师在不同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女教师的压力大于男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调查显示,40岁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坎,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比年龄高于4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感受到职业压力大,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低,更希望跳槽换工作。2、近年来,教师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极端行为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不仅是师德问题,大部分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原因。4、教师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愉快、爱心、激情、豁达、忍耐、理智、幸福等情感,能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另一方面,学生安静、愉快、恭敬、关心、好的态度、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等积极情感,会使教师充满成功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好学生成就优秀教师。良性循环的主导作用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积极的心态,学生才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1、你现在的状况是最好的大多数人的命运是冥冥之中已有安排,我们可以与命运抗争(运命),但必须承认现实,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热爱生活,享受教学。生活有世俗、情感、精神三个境界,教师要超越世俗,做精神充实的人。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英国哲学家培根)3、强迫自己喜欢,你就真的会喜欢。当你把教育作专业去研究和追求时,你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去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真的其乐无穷。4、不断拓展生活空间。教师要关注外部世界(不仅是教育的发展),而且要走出学校,多与社会接触,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机会,要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层次,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一个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消沉浑噩,缺乏丰富生活经历和体验、缺乏奋斗目标和理想的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也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5、学会静思。浮躁和功利已成当今社会的沉疴。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应在静思中去掉些浮躁和功利,净化灵魂,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去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三、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教育1、不要过分信奉“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涉及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教师只要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去教育学生,就可问心无愧了。2、与其改变学生,不如改变自己。教育不是改变,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其天赋和潜能。教师不仅无法按自己的意志改变学生,更无法去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无力改变家庭教育、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甚至无力影响校长的决策,教师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使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名教师。3、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言语、数理、音乐、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反省等智力,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是这些智力的组合,一定突出表现在某一个方面。多一条标准评价学生,就多一批优秀生。“差生不一定差”,“优生也不一定优”。4、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和听话。把学生教得分数高了和听话了,只是从一个狭隘的层面反映你的教育教学水平。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态度、情感、能力、心理素质等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5、无为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对自己应为什么、不应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等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无为是为了学生有更大的有为,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是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的。不关注别人的心理不可能维护自己的心理,不维护自己的心理不可能关注别人的心理,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四、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1、了解、理解学生(1)了解是教育教学的前提。要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比较准确地描述学生。(2)理解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理解就是“将心比心”,是认同、同情、宽容。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处境、需要、情感和思想。理解处境。如果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父母离异或有其他家庭变故,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学生付出了很大努力仍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成绩,可能会失去信心、厌学甚至嫉妒心理。理解需要。学生有生理、安全、归宿、爱和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习上,他们有附属动机、成就动机和认知动机,教师激发学生的高级动机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理解情感。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产生这些情绪情感的原因。理解思想。认同他们对人、对事、对社会、对时事、对自己的看法。对每个人来说,他的想法和看法都没有错,甚至精神病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学生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时间和体验。2、倾听、真诚对待、尊重学生(1)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了解别人的技术,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获得别人好感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听众一定会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多听少说,做到专心致志、谦虚诚恳、耐心细致、及时回应。身体前倾,用目光看着对方的双眉间,不要打断说话者,巧妙、恰如其分的提问,如:“后来怎么样呢?”“您的结论是……”提问题也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奉承。(2)真诚是真实坦诚,就是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主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即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指自愿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经历、观念拿来与别人分享。教师如果能够以较“真实的我”而不是“教师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自由和富有个性。(3)尊重。即尊敬和重视,指将别人当作一个具有其内在价值和潜能的独特个体来接纳和认同的一种态度和能力。尊重要求教师关注,要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做到“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3、具备高度移情的能力(1)移情。指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初级移情,将别人的经验、感受和行为传递给他本人使其了解。高级移情,把握深刻或隐藏在别人内心的感受和意义并使其知觉。(2)移情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距离有的教师因为不知道学生的情感而使师生产生误解,学生犯错误后本来有一点内疚和后悔,结果教师不依不饶,不问青红皂白批评、责骂,结果把内疚的后悔转化为抵抗和怨恨,甚至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有的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思维、思路开展教学,既不研究学生的认知准备状况,也不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要不简单问题复杂化,要不复杂问题简单化。(3)经常设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教育前、教育中、教育后都要这样去反思。经常回忆自己在所教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比如,教授某段内容或引导学生解一道题目,想想自己那时是否觉得困难;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想想自己那时是会否犯同样的错误,犯了错误后一般会有什么感受。能唤醒自己的早期经验,是教师移情的基础,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4)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情感。传统的教师角色习惯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想表达也只能是快乐的情绪、情感。在教师掩饰真实情感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五、修养德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有关的行为规范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修订)对师德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8项要求。这些要求本身显得抽象、空泛和模糊。美国教育协会(NEC)规定教师对学生的义务就比较具体。教育者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师的工作在于激励精神、获取知识和理解以及有思想地表达有价值的目标。为了履行对学生的义务,教育者应做到:(1)不能无故限制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活动(2)不能无故否定学生的独到见解(3)不能故意压制和歪曲体现学生进步的相关事实(3)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5)不能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和受到蔑视(6)不能有基于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国籍、婚姻地位、政治和宗教信仰、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的不公平:A、不能将任何学生排除在任何活动之外B、不能否定任何学生的补助金C、不能准许任何学生有任何特权(7)不能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个人利益(8)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资料来自美国教育协会制定并印刷的《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1975年版)师德可分为教师道德和教师德性。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总体要求,是外在规范,具有普遍性和基本性。教师德性就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外在规范的道德要内化为作为内在生命的教师德性。教师德性的提升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标志。教师德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养:关怀:学生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只有在学生知道你关心他们时,他们才会关注你的学问(内尔.诺丁斯)。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容许学生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良心:良心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善良本性(孟子)。指教师对职业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是一定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责任感:对自己、别人、工作、社会承担责任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投入、付出程度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情绪情感。它是良心的升华。师德不仅仅是爱,爱需要智慧。教师要对为何爱、爱谁、怎么爱、什么时候爱、爱得怎样等问题进行经常反省。把爱在不恰当的时候以不恰当的方法给一个不恰当的对象,是不明智的。教育是充满智慧的职业,迂腐、木讷、刻板、僵化、教条、墨守成规的人,无论多么爱岗敬业,都称不上优秀甚至是合格的教师。一个没有智慧、不研究学生、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其责任心越强,很可能对学生的伤害就更大。六、不断学习与反思1、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当自己的能力、水平、素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才不会体验到挫折和焦虑,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杂家,不但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有高雅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彼得·圣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从书本中学,从生活中学习,从社会上学,从实践中学,从他人处学。教师尤其要努力提高心理学素养。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过程知之甚少,缺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技巧,不具备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其所想并体验其情感的移情的能力,不善于探讨、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应对外部的压力。2、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反思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他者”,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