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7-病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二节病机第二节病机一、发病原理正与邪的涵义和作用正气:是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邪和康复能力。邪气的涵义邪气:泛指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外邪乘虚而易袭人体正虚无力祛邪外出,邪气入里病情迁延不愈---后遗症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预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邪气起主导作用。二、基本病机[概念]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基本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一)邪正盛衰实(邪盛)[概念]实:主要指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特点]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激烈虚(正衰)[概念]虚:主要指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特点]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正邪斗争不甚剧烈,表现出一系列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表现。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状态。如高热、伤津液、伤阴气等。虚实错杂实中夹虚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状态。如气血虚夹杂血瘀、痰浊、毒、气滞等。虚中夹实虚实转化由实转虚由实转虚邪气过于强盛,正不敌邪失治、误治、病程迁延虚实转化因虚致实脏腑功能减退水饮、痰浊、瘀血等实邪留滞于体内虚实真假真虚假实正邪斗争过程中,疾病的本质与临床表现不相符的病理状态。真实假虚(二)阴阳失调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BALANCE阴阳疾病阴阳偏盛,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阴虚较重,无阴则阳无以生阳损及阴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两虚阴阳格拒·阴和阳的一方偏胜至极,或阴和阳的一方极端虚弱,双方盛衰悬殊,盛者踞于内,将另一方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复杂病理现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由阳转阴由阴转阳阴阳转化阴阳的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阴阳亡失(三)气血津液失调1气失调气虚气机失调(运动失常)气虚[概念]指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原因]化生不足消耗太多[临床表现]精神萎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脉虚等症状。肺卫气虚,脾气虚,心气虚,元气虚。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气机失调气机郁滞升降失调出入失调气机失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郁滞,脾气结滞气逆:肝气上逆,肺气上逆,胃气上逆气陷:上气不足,脾气下陷气闭:闭厥(气厥,痛厥,痰厥)气脱:脱厥(亡阴亡阳)气滞[概念]指气运行不畅,郁滞于局部不得发散,导致脏腑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原因]情志郁结痰、湿、食、瘀血阻滞气血肝气郁结气虚运行无力[临床表现]气机郁滞最常见于肺、肝、脾三脏。气滞一般属于邪实为患,但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滞者。总的病理特点是:闷、胀、痛。肺气郁滞:胸闷咳喘。肝气郁滞:两胁胀痛、少腹痛。脾胃郁滞:腹胀痛,纳差,时作时止。气逆[概念]指气上升太过,下降不及的病理状态。[原因]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外邪、痰浊因虚致逆气逆[临床表现]常见于肺、肝、胃等脏腑。肺气上逆:咳逆、气喘。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肝气上逆:轻则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重则血随气逆,吐血,昏厥。气陷[概念]指气上升不及,下降太过的病理状态。[原因]多由气虚发展所致,与脾气虚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上气不足:脾气虚损,清气不能上荣头目,头目失养的病理状态。可见:头晕、眼花、耳鸣、倦怠乏力。气闭[概念]气郁闭于内,出入障碍,出现闭厥。[原因]情志抑郁外邪、痰浊阻滞气机出入[临床表现]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逆冷,呼吸困难、气急鼻煽、面唇紫青,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气脱[概念]指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导致全身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原因]正不敌邪慢性消耗大吐、下、泻[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精神萎靡、目闭口开、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2血失调血虚血循环运行失常血瘀血热出血血虚[概念]指血液不足,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致脏腑形体官窍失养的病理状态。[原因]化生不足消耗太多[临床表现]①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爪甲淡白脆薄易裂。(失养)②视物昏花、手足麻木、运动无力、肢体屈伸不利。(运动感觉异常)③心悸、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甚则精神恍惚、惊悸不安及痴呆。(心神失养)血瘀[概念]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的病理状态[原因]导致血瘀的病机,主要有气虚、气滞、痰浊、瘀血、血寒、血热等。血瘀[临床表现]癥积(肿块)肌肤甲错血缕(蜘蛛痣)青紫血瘀与瘀血血行疾迫(血热)[概念]指血内有热、血行加速。脉道扩张、血液妄行而出血的病理状态。[原因]热邪入血寒邪入里化热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血行疾迫(血热)[临床表现]①热象。②面红目赤,舌色深红。③出血:衄血、吐血、尿血、月经提前量多。④热扰心神--心烦躁狂,谵语、昏迷。血寒[概念]血分有寒[原因]感受寒邪,阳虚[临床表现]寒象出血[概念]指血溢出脉外。[原因]热邪入血气虚不能摄血瘀血[临床表现]衄血、吐血、尿血、月经量多······3气血关系失调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关系失调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情志内伤,闪挫外伤,各种疾病,伤及气血,气机阻滞。———行气活血气血关系失调气虚血瘀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轻者,气虚无力,但尚能推动--血行迟缓。重者,气虚较甚,无力推动--肢体瘫软。心肺肢体脉———补气活血气血关系失调气不摄血统摄无力,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成因:久病伤脾,中气不足,脾不统血。肝气不足,收摄无力,肝不藏血。失血症状+面色不华,疲乏倦怠,脉无力,舌淡胖。———补气固摄气血关系失调气随血脱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流失突然脱散。成因:外伤大失血、妇女崩中或产后失血、大量呕血,气随血脱,出现气脱亡阳之证。四肢厥冷、晕厥、冷汗淋漓、芤脉或脉沉细微。———回阳救逆、补气固脱气血关系失调气血两虚气虚+血虚之证失血---气随血脱;气虚---血无以生。证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弱,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补益气血4津液代谢失调津液不足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津液不足[概念]指津液亏少、脏腑形体九窍得不到滋润与滋养,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津液不足[原因](1)热邪伤津。(2)津液丢失太多。(3)生成不足,如体虚久病,脏腑气化减退,津液生成不足。(4)慢性疾病耗损。[临床表现]“伤津”:目眶内陷、小便少、大便干、口干舌燥、鼻干、咽干、干咳、皮肤干燥瘙痒、脱屑。“脱液”:形瘦骨立、大肉尽脱、皮肤干燥、毛发枯槁、舌光红无苔或少苔;甚可出现手足震颤、肌肉瞤动。伤津一般没有脱液;脱液或轻或重均有伤津。输布排泄障碍六淫----七情----饮食----劳逸----肺脾肾肝三焦膀胱津液代谢障碍肺不行水脾失健运肾不主水肝失疏泄水道不通气化不利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水肿)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导致的病证:1.湿浊困阻:病位主要在脾。2.痰饮凝聚:病位主要在肺、胃、心窍。3.水液贮留:全身水肿,病在肺脾肾肝。复习内容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重要典籍和人物。(三本书)2解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解释证、辨证论治的含义。复习内容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概念是什么?2如何划分阴阳。阴阳盛衰有哪几种,概念是什么?3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的概念是什么?顺序如何?复习内容1掌握脏腑的名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2掌握脏腑的共同点。3掌握五脏的功能。4了解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功能。5了解脏与脏之间的关系。6了解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掌握气的五种功能。2.掌握元气、营气、卫气各自的生成与功能特点。3.了解血的生成、循行(四脏)。4.掌握津液的输布主要靠哪三脏。5.掌握气与血的关系。复习内容复习思考题1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2了解痰饮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3掌握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4掌握邪正盛衰、虚实的概念。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