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4月临沂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评析(一)主题1研学实践中的地理素养【原题呈现】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课题,在实地调查中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表1)。图1为某成员在考察地行驶的车辆中朝正东方向拍摄的道路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理研学小组研究的课题内容为A.华北平原黄泛区土壤次生盐渍化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C.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D.内蒙古高原的土地荒漠化2.图1道路景观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北半球A.春分日9时B.夏至日19时C.秋分日13时D.冬至日8时【命题立意】以生活中的地理场景考查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似曾相识又不直白,尤其是第2题对缺少实践经验的考生并不轻松。故选A。【试题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海拔不难锁定华北平原。该地地势低、地下水水位高,春秋季节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随水分上升至地表,导致次生盐渍化。第2题,在图1中根据向东拍摄重建方位坐标。照片中树影朝向东南,太阳位于西北。夏至日太阳从西北方向日落。故选B。【教学启示】地理原理要与生活经验、生产实践相结合,仅仅记住机械呆板的结论难以应对核心素养时代的新高考。主题2不一样的数据中心【原题呈现】脸书公司(Facebook)在世界各地建设了10多个大型数据中心,这些大型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为服务器降温。位于瑞典吕勒奥市的Facebook大数据中心是在当地关闭的一家大型印刷厂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据此完成3~4题。3.原印刷厂主要生产报纸和杂志,推测其关闭的主要原因是A.印制技术落后B.劳动力不足C.造纸原料减少D.市场需求减小24.吕勒奥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条件是①寒冷的自然环境②充足的廉价水电③便捷的海上运输④可用的废弃厂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命题立意】选取瑞典吕勒奥市的Facebook大数据中心素材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看似常规的数据中心,设问角度、选项设置却独辟蹊径,让考生猝不及防。【试题解析】第3题,考生如果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面临的冲击和挑战”,答案就水落石出了。少数死读书、扣字眼的考生苦思冥想,还是错选了B或C选项(有考生认为:挪威保护森林导致造纸原材料减少)。相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环保都是次要因素。故选D。第4题,关键在于③与④的辨析。数据中心的运营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不大,③错。废弃厂房既给数据中心提供空间,又降低建设成本,④对。故选B。【教学启示】学活的地理——活生生的地理、变化着的地理、不同视角看到的地理、让思维更活跃的地理!主题3聚落变迁背后的地理【原题呈现】图3示意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距今约4350~3950年)和东周时期聚落分布。据此完成5~6题。5.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B.地势平坦C.水患较少D.土壤肥沃6.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命题立意】以汾河流域不同时期的聚落分布为主题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用鲜活的历史素材考查了味道浓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这就是核心素养应有的“模样”。【试题解析】第5题,首先,根据图例辨识冲积平原、台塬的地理位置与分布(关键能力之——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结合汾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河流易发洪水,可推知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易受水患影响,地势较高的台塬地区水患较少。故选C。3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概括不同时期聚落分布的差异:东周时期大部分聚落距河近,地势低;龙山时期大部分聚落距河远,地势高。由果溯因:东周时期气候冷干,龙山时期气候暖湿。故选C。【教学启示】1.加强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的复习,教给学生分析地理过程、推导地理因果关系的方法。2.识用地图的能力——穷尽一切图文信息、论从图出,尤其是图中的隐形信息及其隐形联系。主题4透过儿童游戏场地看城市空间结构【原题呈现】波鸿市是德国西部鲁尔区内的城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平缓。图4示意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按不同年龄段分级分布。据此完成7~9题。7.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0-6岁B.6-12岁C.0-12岁D.12-16岁8.波鸿市的南区和西南区,最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C.行政区D.工业区9.推测波鸿市①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式②中心城区儿童数量较多③按人口数规划游戏场地④游戏场地布局较为合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立意】本主题根据儿童游戏场地的分布推断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城市空间结构等,侧重空间推理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对一幅简约的示意图进行深度挖掘,层层深入构成自然延伸的逻辑链,体现了地理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地理决策价值。【试题解析】第7题,儿童游戏场地数目越少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图中12-16岁游戏场地数目最少,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相对于其他年龄段,12-16岁儿童出行距离远。故选D。第8题,图中南区和西南区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较为集中,尤其是0-6岁、0-12岁场地最多。儿童出行距离较短,儿童游戏场地应该靠近儿童数量较多的地区即住宅区。故选A。第9题,波鸿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平缓,城市空间形态为集中式(或团块状),①错误;中心城区儿童游戏场地数目最多,说明儿童数量最多,②正确;应按儿童人口数量及其空间4分布规划游戏场地,③错误;据图推断,波鸿市依据儿童的数量、类型及分布规划建设儿童游戏场地,因此布局较为合理,④正确。故选C。【教学启示】后期复习备考要以学科逻辑为线索将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纳入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科能力进阶。浅层次的重复再现对于提升学生思维价值不大。主题5一样的珠峰,不一样的面孔【原题呈现】图5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白然带随海拔变化(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山地A.北坡缺失甲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南坡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C.北坡自然带少和海拔高度小有关系D.南坡乙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分布较低11.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其原因主要是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B.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C.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D.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命题立意】第10题综合性强,四个选项近乎覆盖了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问题,第11题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用学科知识知识回应珠峰攀登热点,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本题组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解析】根据该山地海拔高度和山地基带,可判断该山地可能为珠穆朗玛峰。第10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推断甲带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珠峰北坡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缺失了分布在海拔3000米附近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带,A错。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界线相对稳定,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错。北坡自然带少,是因为北坡相对高度小,C错。乙为高山冰雪带。珠峰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冰川积累多,故冰雪带下界(雪线)比北坡低,D对。故选D。第11题,每年6~9月为雨季,夏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次年2月受寒冷气流控制,气候寒冷、风力强劲。每年3~5月,珠峰地区由风季到雨季的过渡,风力较小、降水较少,可能形成攀登珠峰的窗口期,A正确;珠峰峰顶常年低温,且相对于风雪天气,气温不是影响珠峰登顶的主要因素,B错误;冰雪消融导致的雪崩会增加攀登风险,C错误;同理,白昼较长、用时充足,也不是影响珠峰登顶的主要因5素,D错误。故选A。【教学启示】后期备考选题需关注——从地理经典问题中捕捉挖掘新视角,比如从人地关系视角审视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将其落脚于人类活动。主题6兰萨罗特岛——葡萄种在“石井”里【原题呈现】在这七百多平方千米的岛上,田园生活是艰苦而费力的,每一小块葡萄园,都用防风石围了起来,农作物便生长在这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著名作家三毛描写的景观位于加那利群岛中的兰萨罗特岛(图6)。该小岛的葡萄种植很有特点,单株种植在单个的坑里,坑宽3米多,深1米多,坑边还用当地的火山石垒成半圆形的石墙。看起来,一株株葡萄仿佛就种在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图7)。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岛适宜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A.终年高温,降水丰富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海雾缭绕,水源充足D.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13.图中鱼鳞坑和石墙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风蚀,堆积土壤B.削减风速,收集水分C.汇集水汽,增加降水D.减少光照,增大温差【命题立意】选取“特殊性”突出的区域和地理事象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增加设问的探究性,让考生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假设—推理—验证”分析解决问题。本题组重在检测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试题解析】根据兰萨罗特岛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推知:该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终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因气候干旱,故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该岛所处纬度低,四面环海,且沿岸有寒流流经,故气候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海面海雾缭绕。第12题,根据前述分析,B对,A、C错。该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喷发,地表覆盖火山灰,但并非有机质丰富,D错。故选B。第13题,兰萨罗特岛干旱少雨、多大风,故鱼鳞坑和石墙有利于收集水分、削减风速。故选B。【教学启示】区域认知的关键是“观图知地、论从图出”,要教会学生借助区域地图熟练掌握以“地理位置”作为逻辑起点的空间推理与分析。主题7重心分布迁移中的粮食流通【原题呈现】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引入了一种研究方法,就是用区域重心(该空间点上各个方向经济力度均能保持平衡)模型来计算某一时段区域内经济重心空间动态迁移偏离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显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图8示意1990~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重心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614.造成1990~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重心空间位置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投入B.地形差异C.机械化水平D.水热状况1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移动会导致稻谷A.流通效率提高B.储存难度增加C.运输成本上升D.出口数量扩大【命题立意】本题组聚焦我国水稻生产与流通格局的变化,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4题人文地理入题推导出自然地理原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设计精巧。核心素养怎么考?(1)区域认知——①图示信息的归纳概括: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的移动及其位置差异;②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和粮食生产、消费特点的认识。(2)综合思维——①时空综合的地理动态过程:同一时段的位置差异,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②两道题都考查地理因果关系推理,第14题由果溯因,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因果链自然延伸;第15题执因索果。【试题解析】第14题,1990~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重心都一直在北移。但相对于种植面积重心,年总产量重心始终位置偏南,由此可推知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水稻单产高。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水热更充足,因此水稻单产更高。故选D。第15题,受人口分布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南方地区稻米需求量更大。因此,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重心北移,形成“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势必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故选C。【教学启示】好的试题要反映学科本质、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本题组的设计充分展示了“从空间看问题”的地理思想方法。要在眼花缭乱的题海中要保持定力,认真甄别哪些是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