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课思考题14、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15、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16、请从因的角度、果的角度分别阐述:修安忍的必要性。17、众生的心千差万别,请以比喻说明大致有哪三种?善法方面、烦恼方面应当如何对应?你自己属于哪一种?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现在是讲六度中的持戒,它分四个方面,昨天讲了持戒的十三种违品,下面开始讲持戒的同品——不放逸。-2-己三、行持同品不放逸:佛说不放逸甘露,放逸乃为死亡处,是故汝为增善法,当恒敬具不放逸。佛陀在了义经典中教诫我们:作为一个行持大乘佛法的人,言行举止必须做到不放逸,不放逸是甘露之处1。佛陀在菩提伽耶的金刚座成佛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之法我已得。”由此也可以看出,佛陀所获得的涅槃境界,犹如甘露一般。因此,在修学佛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不放逸,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如果我们放逸无度、放任自流,没有一点约束和对治,想做什么就随心所欲,那下场是死亡之处的轮回。有些人每天喝酒抽烟,做各种非法事,这就是放逸的行为。现在的世间人无恶不作,每天都在造恶业,没有任何对治法,此举完全是生死轮回之因。因此,龙猛菩萨对乐行王说:大王你为了使善法日益增上,身口意务必要如理行持,对善法具有恭敬心、恒常心、精进心,对恶法则严厉制止,必须具足不放逸。佛经中也说:“不放逸为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入行论》有一品专门讲不放逸,要求三1甘露,即无生无死的妙药或境界。-3-门如理如法行持,依靠佛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果没有不放逸的理念,不要说大乘的果位,连小乘阿罗汉果也得不到。《文殊国土庄严经》云:“放逸者,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更况无上菩提正道?”因此,不放逸在修学过程中不可缺少。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所谓不放逸,即制止不善,行持善法。大家平时要有“我应该注意”这种念头,否则,即使具足持戒、广闻博学等种种功德,但就像没有墙基的墙壁一样,善法功德迟早会毁于一旦。正因为如此,大慈大悲的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说:“如我所说诸善法,谓戒闻舍及忍辱,以不放逸为根本,是名善逝最胜财。”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当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谁若具足不放逸,此人即是具福报的大富翁,反之,假如不具足不放逸,整天都是行持恶法,就算他物质上很富足,实际上也是穷光蛋。不放逸,其实是非常大的善法。以前也讲过,两个比丘行路时,魔鬼准备害他们,它俩私下商量:如果这两个比丘说善法,就不害他们;如果不说善法,就把他们杀掉。那两位比丘很散乱,一路上都在谈论世事,没谈一句善法,到了分手时才互相祝愿:“慎勿放逸!”一-4-个魔鬼说:“他们一句善法都没有说,可以吃掉他们了。”另一个魔鬼说:“他们讲了甚深的善法,只是你不懂而已。”接着他讲述何为不放逸;大小乘中不放逸具足什么功德;所有的佛法中,不放逸是非常殊胜的善法……因此,我们平时与他人道别时,也应该说:“你要注意啊!你要小心啊!”这一句话用佛法来解释,意思就是让他不放逸,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是皈依佛门的人,不能这样做,否则,即生中会导致不好的果报,来世就更不用说了。”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拘束、有控制。可是很多人根本不具足这种对治法,行为经常表现得不如法。所以我们应像《入行论》中所说:“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不管身体要做什么、口里要说什么,首先应当观察自己的心,看动机善不善,是否违越佛教的教规、世间的世规,始终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好好修行,所作所为根本没有约束,这是非常可怕的。你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一定要有种对治心:“我作为大乘佛教徒,能不能这样做?不能的话,万万不可逾矩。”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检点自己,一定要制止烦恼,这就是不放逸。己四、以比喻说明不放逸之利益:-5-有些人可能认为:“我现在不放逸倒可以,然而我业力深重,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曾造的罪业数不胜数,如今这么大年龄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吧?”为了遣除这种怀疑,作者用比喻说明不放逸的利益:何者昔日极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见乐同。有些人往昔烦恼深重,没有遇到善知识和佛法时,放逸无度,造了很多弥天大罪。但后来遇到上师善知识,明白善恶取舍之后,自己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从此小心翼翼地护持戒律、修持善法,通过忏悔消除以前的罪业,如此一来,依靠善法不可思议的威力,将来也有解脱的机会。就如同月亮先被乌云遮住,见不到月光,但风吹过后月亮拨云而出,放出皎洁的光明。同样,有些人以前要么贪心比较重,要么嗔恨心很厉害,要么痴心妄想极大,肆无忌惮地造了很多恶业,但后来依靠不放逸,都有解脱的机会,就像难陀、指鬘、具见、能乐一样。此处用了四个人的公案说明这个道理:一、难陀的公案2: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娶白莲花(班扎日嘎)为妻,两2见《杂宝藏经》之“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6-人感情非常好。有一次佛陀入城乞食,来到难陀家中,正好遇到他给妻子化妆。难陀想出去拜见佛陀,白莲花说:“你快去快回,我的妆还没有干之前,你必须给我回来。”难陀非常听话,规规矩矩地出去了,接过佛陀的钵盂,回家盛满食物端给佛陀。但佛陀不接钵盂,转身走了。难陀又把钵盂给阿难,阿难也不接受,说:“你从谁那儿拿来的,就还给谁。”难陀无奈,只好端着钵盂,跟随佛陀去了精舍。到精舍之后,佛陀安排一个剃度师给难陀剃发。难陀不肯,愤怒挥拳要打人,并对剃度师说:“你凭什么剃我的头发?要剃我的头发,全国所有人的头发,你要统统剃光才行!”剃度师去佛陀面前说:“我不敢剃,他特别凶。”佛陀听说后,同阿难一起来到难陀身边。难陀因害怕佛陀,不得不让剃度师剃发,只好披上三衣出家了。难陀虽然剃发出家,但常思念家中的娇妻,因佛陀总带着他一起出行,他无法脱身回家。后来有一天,轮到难陀看守房子,他暗自高兴:“今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等佛陀与僧众都外出化缘,我就立即回家!”佛陀和眷属离开之后,他想:“我应当为佛陀和僧众打好洗澡水,把澡瓶都盛满,然后再回家。”(那个时候洗澡,每个僧人用一个瓶子。)难陀这样一想,立时动手打水。-7-谁知刚把一瓶盛满,另一瓶又打翻了,一直耽误了很长时间,总不能把澡瓶的水盛满。难陀想:“算了,就让他们回来后,自己打水吧。但我离开之前,要把僧房的门窗关上。”可他刚关好这一扇窗户,那一扇窗户又开了;刚关好这一间的门,那一间的门又开了……因为佛陀的加持,让他耽误了很长时间。后来他想:“既然关不了,那就不关了。即使僧众的东西丢了,我也有很多钱,我来赔吧!”难陀想好后,立即走出僧房,准备回家。但他转念一想:“佛陀必定从这条路上来,我就从另一条路回家。”佛陀知道难陀的心意,也从这条路上回来。难陀从远处看到佛陀,急忙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谁知树神把树举起来,难陀露地而立。佛陀见到难陀后,又把他带回精舍。佛陀问:“你想念家中的娇妻吧?”难陀回答:“实在想念。”佛陀就把他带到山上,指着一只又老又瞎的母猴问:“你妻子与此母猴相比如何?”难陀十分恼怒地说:“我的妻子貌美无双,这只母猴怎能与她相提并论?”佛陀又把他带到天界,观看一个个天宫。后见一天宫有五百天女,却无一天子。难陀感到奇怪,前去询问,天女答言:“佛陀的弟弟难陀,被逼出家,以出家学道的因缘,将来命终转生于此,会成为我们的天子。”他特别高兴,-8-忙对天女说:“我就是难陀啊!既然已经来了,我就不走了。”说完想进入天宫。天女们说:“你的戒律还没有圆满,不能呆在这里,你先回人间,命终后才可以来。”难陀只好回到佛陀身边,佛陀问:“你妻子美丽,还是天女美丽?”难陀说:“我妻子同天女相比,就如瞎眼母猴一样。”难陀回到人间,为了转生天上,特别精进地守戒。阿难看后,给他赠言一首:“譬如羝羊斗,将前而更却,汝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嘲笑他表面上守持清净的戒律,内心却被欲望所牵,发心不清净。佛陀为了教导难陀,又把他带到地狱去。见到各个油锅沸滚,都在煮人,只有一口大锅空着。难陀感到奇怪,就问佛陀。佛陀说:“你自己去问吧。”难陀便去问狱卒,狱卒回答:“佛陀的弟弟难陀,生天命终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们现在烧油锅,便是为他准备的。”难陀听后,惊恐万分,拔腿就往回跑。但狱卒把他拦下:“你已经来了,就留下吧。”他立即高声叫道:“南无佛陀,请您把我带回人间!”依靠佛陀加持,他回到了人间,由此真正生起了超离三界的出离心。佛陀为他讲说圣法,他随即远离一切贪欲,获得阿罗汉果位,在佛弟子中,被誉为“调和诸根第一”。原来他是“贪心第一”,后来不贪著任何人了,守护根门非常-9-清净。这是难陀的故事,从他前后的差别也可看出,一个人的烦恼是可以改变的。二、指鬘王的公案3:指鬘王曾跟随一个婆罗门学法,婆罗门的妻子勾引他,遭他拒绝后恼羞成怒,告诉婆罗门指鬘王侮辱她。婆罗门知道指鬘王不容易对付,于是故意欺骗他:“你若能在七天中杀一千个人,把一千个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装饰在脖子或手腕上,就可以获得梵天果位。”说完,婆罗门把刀插在地上,念了一遍咒语。咒语念完,指鬘王就起了恶心,婆罗门把刀交给他,他拿着刀,发狂一样见人就杀,见指就砍。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有九百九十九只,差一只就满千数。可是大街小巷见不到一个人影,人们早就藏起来了。此时指鬘王的母亲怜悯他,因为他七天只顾着杀人,没有吃东西,想派人给他送饭,但是仆人们都害怕,没有人敢去,母亲就亲自送去。指鬘王见母亲从远处走来,准备要杀掉她,母亲骂道:“你这个不孝的东西,连母亲都想杀。你实在要凑数的话,那就砍去我的手指,不要杀死我。”这时,佛陀以神通观察到指鬘王可以度化,就化成一个比丘,走到他的对面。指鬘王一见,3详见《贤愚因缘经》。-10-当即舍弃母亲,飞速向比丘奔来。比丘缓缓地行走,但指鬘王用尽气力也追不上,他就喊道:“比丘,你给我停住!”比丘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指鬘王觉得奇怪,就问:“怎么说你安住、我停不住呢?”比丘答:“我的六根都很寂静,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师引诱,内心迷乱,不断地奔驰,所以才日夜杀害众生,造下无边的罪业。”指鬘王听后幡然醒悟,把刀扔在一边,远远地伏地磕头。佛陀也恢复本来身相,如太阳般相好圆满、无与伦比。指鬘王见到佛的威仪,不由得五体投地,要求随佛出家。以佛的神通力,他的须发自然脱落,身上衣服也变成三衣。佛又为他说法,他闻法之后,心垢尽除,得阿罗汉果位。当时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也有机会获得圣果。记得《百业经》中有一个人杀了五千人,后依靠自己的发心、佛的加持而证阿罗汉果4。三、具见的公案:具见,又名未生怨王、阿阇世王。关于他,《观无量寿经》中有较广的公案,我在这里不广说。他的嗔恨心非常重,受恶友提婆达多挑唆,把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想让他活活饿死。他的母亲恭敬大王,偷偷在4详见《百业经》之“王布果——杀五千人,今得圣果”。-11-身上涂上蜂蜜,璎珞中盛满葡萄浆,探望时让大王享用。未生怨王的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享用完后,合掌恭敬,遥礼世尊,说:“目犍连是我的好友,愿兴慈悲,授我八关斋戒。”顿时,目犍连以神通来到他面前,日日如是,为他授八关斋戒。佛陀还派“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为他说法。经过21天,他还没有死,因常闻法,颜色和悦。未生怨王质问守门人,守门人说:“你母亲经常到这里,给他送一些饮食。佛弟子也从空而来,为他说法。”未生怨王特别生气,提剑要杀母亲,一个大臣劝阻说:“自古以来,贪执王位而杀父亲的比比皆是,但杀母亲的一个也没有,你最好不要成为无道昏君。”于是他把母亲关起来,他父亲就饿死了。后来他生起极大悔心,依靠佛陀的威力和自己的忏悔,有些经典说他获得了菩萨果位,有些经典说再过八万劫他将成佛5,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造无间罪的未生怨王,最后也获得了成就。四、能乐的公案6:他的贪心和嗔心都很重,他贪著一个女人,母亲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