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博客与专业新闻传播的互动一、博客个体参与新闻传播的方式(一)、博客介入新闻报道1、博客提供新闻线索2、博客从多角度记录事件可以弥补专业媒体在新闻素材采集上的不足,还能为受众提供更为鲜活、直接而丰富的信息(二)、博客进行新闻评论1、偶尔发表的新闻评论发生重大事件或特别事件时,反应迅速,针对性强,意见多元。2、将评论作为自己博客的特色长期发表评论,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三)博客进行新闻整合博客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如“德拉吉报道”。二、博客与公民新闻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博客与“公民新闻”这一概念挂上了钩。“公民新闻”(civicjournalism),又称“公共新闻”(publicjournalism),这一提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杰·罗森(JayRosen)。三、网络媒体对博客的利用(一)通过博客获得新闻线索1、博客所能提供的新闻线索包含两类:(1)事件性线索直接反应某一新闻事件的发生,利用它展开相关报道。(2)现象性线索不直接与某一新闻事件相关,但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现象或问题,可做网络新闻专题。2、方法:(1)建立一定的博客观测机制。如:对新更新的博客的内容进行抽样阅读。(2)利用博客自设的“标签”,重点观察某一领域或与某些任务、事件相关的博客文章。(3)设立“新闻线索推荐”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个多网民参与线索的提供。(4)利用博客圈,培养一定新闻素质的博客,使其成为常规的新闻线索来源。(二)通过博客核实新闻博客的内容,有时可以为媒体的报道提供一种旁证。(三)利用博客开发评论资源发表评论是博客参与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博客的评论资源,可以与网站的的新闻稿件形成有效的配合。1、普通博客中的代表性2、媒体从业者博客中的评论3、专家博客中的评论(四)利用博客资源组织专题1、集中分散的博客力量,可以形成更大的声势,提高专题的人气与影响力,还可以给网民的博客活动以更积极的反馈,促进他们参与。而博客内容的丰富与生动,有可给专题带来更多活力。2、慎重选题,要对博客参与的影响有充分估计。主要限于体育、娱乐等领域。在专题的组织方式上,也需要做周密的策划。(五)、博客事件引发新闻报道博客内容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博客中出现的一些事件,也是新闻报道的对象。第六章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人类传播主要有五种基本形态,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除了人内传播外,其他传播形态都存在于网络中,它们也构成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一、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一)网络人际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特点:1、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传媒为中介2、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3、传播情境——虚拟性4、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5、传播范围——广泛性,偶然性6、传播辐射作用——基于人际交流的社会网络(二)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世界的影响1、现实世界人际交流的影响——对象时人家交流的补充、提高工作效率、环节现实生活压力,调节心情2、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健全人格、将一致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传达给个体3、人际传播网络的社会影响——信息传播高效性、人际关系的劝服作用二、网络中的群体传播(一)网络中的群体(二)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三)网络群体与“乌合之众”(四)研究网络群体传播的意义三、网络中的组织传播(一)内联网与组织传播(二)互联网与组织传播四、网络中的大众传播(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特点1.媒介获得的低门槛性2.媒介利用的全时性3.媒介空间的海量性4.传受两极的连通性5.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6.信息文本的非线性化7.信息组织的层次性8.媒介属性的复合性9.媒介使用的个性化(二)网络中大众传播的整体特点1.传播主体的多元性2.传播过程的复杂性3.传播手段的复合性4.受众的高能动性5.传播效果的开放性第七章第三节网络社区传播一、网络社区的含义(一)、网络社区也称“虚拟社区”或“虚拟社群”,由美国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在1993年《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中首次提出。定义:网络社区泛指网络中具有一定稳定关系、互动频繁并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的社会集合。(二)、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网络社区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却只是集中在BBS上。(三)、网络社区与网络群体的区别。(1)群体应该具备特征: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作、有一致的的行动能力。而网络中人群聚集的地方都可以称为社区,有的社区能形成稳定的群体,有的社区则不尽然。(2)网络社区可以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个方面。(3)总体来说,社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会继续群体传播的一些特性,但非群体传播的因素有时对社区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二、网络社区构成基础在网络中药形成一个社区,需要几个基本因素:技术平台、组织结构、适应网民需求的维系点。(一)、典型的社区组织结构:1、“圈”式结构:社区边界明确,成员有较明确的身份意识,交往频繁,更衣形成归属感,这种结构有利于群体的形成。如BBS、QQ群、博客群等2、“链”式结构:无明确界限,无需话题讨论,通过某种关系链连接。是动态、扩展的,结构松散、灵活,成员多为个别交往,人际传播占主导位置,群体意识较难形成,但不断扩展也能产生社区传播效应。如弗里克、豆瓣等(二)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兴趣、关系、幻想、交易。这四种需要是社区的维系要素,是社区成员形成牢固关系的基础。国外:社交、专业、职业、宗教国内:传统关系、兴趣爱好、特定产品、特殊利益三、网络社区成员关系(一)、从需求关系分析社区成员关系1、成员分类:追求者、探索者、社交活动者、恶作剧者。2、社区可以为成员间需求的相互伺服提供机会,需求的差异与互补带来的平衡可以为社区带来和谐与活力。从需求角度也便于分析社区的基础是否稳定。(二)、从权力关系分析社区成员关系1、社区中的权利关系有两类:规定性权力关系和非规定性权力关系。(1)、规定性权利关系,是由网站规则直接赋予的。如版主特权(2)、非规定性权利关系,不是由某些显在的规则所规定的权利关系,而是在社区成员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格局。如意见领袖2、社区的权利关系首先影响的是社区成员的意见表达。也可能影响到社区成员的行为。四、网络社区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一)、社区对个体的影响个体的特定功能性诉求层面个体的心理调节层面个体的环境认知层面个体的个别意见与态度层面个体的长期价值观层面个体的社会归属感与文化归属感层面(二)、社区对个体形成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信息环境作用于个体通过交往对象作用于个体通过权力结构作用于个体通过群体心理作用于个体第四节博客传播一、博客的基本含义目前,“博客”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它既指博客活动,又指从事博客活动的人,同时还指博客活动的平台,即个人在网络中的信息发布平台。二、博客传播者的需求及满足机制(一)博客表现为三个层面的需求1、内在的根本心理需求2、对博客平台的直接使用诉求3、对社会报偿的需求(二)其他因素:1、自我形象塑造是博客活动的深层心理动因——最主要心理动因。“印象管理”2、多样化的活动体现多元的使用诉求自我表达诉求、历史记录诉求、自我推介诉求(功利性)、个人信息传播诉求(公众人物)、公共信息整合诉求、知识管理与分享诉求、公共服务诉求、娱乐诉求3、社会报偿成为博客活动的外在追求博客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博客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博客带来的功利性报偿4、支持系统是影响博客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个人特长(2)时间与精力(3)外在环境:博客平台的服务质量、网站的编辑手段、博客世界的竞争态势、圈子及其他社会关系三、博客受众的需求及满足机制(一)寻找社会归属感是博客受众的主要心理动因(二)博客受众与传播者的外在诉求相互呼应、相互伺服环境认知诉求、自我表达诉求、自我推介诉求、信息或知识获取诉求、自我投射诉求、娱乐诉求(三)社会报偿成为博客受众流向的重要调节因素四、博客平台的社会属性及影响(一)作为双向媒体的博客成为网络中的“个人中心”(二)作为社会资源与形象管理工具的博客促进社会交往(三)作为社会节点的博客成为个体与社会间的能量交换器(四)作为生态系统的博客世界与社会生态交互作用(五)分权后的博客世界重塑权力关系(六)作为民间记录平台的博客有助于描绘更完整的历史画卷(七)作为文化沃土的博客世界“助长”多元文化第九章第七节作为新闻生产力的受众一、网络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网络受众扮演新闻的生产者角色体现在初级生产和再生产两个层面。初级新闻生产是以专业机构为主导的直接新闻生产过程,而再生产是新闻报道在网络中发布后的扩散、增值过程。(一)新闻初级生产中网络受众的参与参与方式:1、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无意的向网站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网站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2、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3、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的参到网络新闻的生产中,优势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二)新闻再生产中网络受众的参与主要表现:1、扩散性生产——网民出于他们的自然评定标准,通过电子邮件或论坛转发自己认为有兴趣的新闻,或者通过社会书签功能匠心为你收藏到相关网站。2、互动性生产——受众参与其中,报道的互动手段将受众直接带入新闻的生产3、提升性生产——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其意见反响也提升了事件、新闻的关注度,如参与论坛讨论和受众调查。4、整合性生产——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其对媒体新闻进行筛选、整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为其他网民提供有序的新闻资源。二、网络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特点(一)绝大多数受众参与新闻生产是非制度性的(二)受众新闻生产的能量大小取决于网络聚合的效能影响网络聚能的因素:参与人数、群体互动的规模与程度、专业机构的“催化”。(三)受众新闻生产对专业机构生产具有依附性和嵌入性(四)受众的再生产过程可以产生一种“正反馈”效应三、新闻网站对受众新闻生产的利用(一)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是网络媒体的特质带来的。专业网络新闻机构应该对受众新闻生产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这种重视,首先体现在对网民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积极肯定,以及对网民生产内容的积极接纳与利用。还体现在再生产环节网民作用的认可上。(二)其次,在网站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考虑如何使网民更方便自如的进入网站的新闻传播流程中。(三)对于网民作为新闻生产者作用的认识与利用,还需要提升到民意表达与民主参与的层面上。不迷信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学会透过表面现象了解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真实需求,学会透过网络民意洞悉社会的真实面貌。第十一章第一节网络传播与舆论一、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网络这一特殊社会环境中的集中体现。(一)社会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1.民意代表的有限性网民只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且网民中只有一部分能积极表达意见,所以网民意见不能代表所有群体的意见,网上舆论只能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2.意见表达的情绪性很多时候,网上舆情是个人情绪和群体情绪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3.舆论形成的易控性意见领袖对于舆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此外,一些网民可以运用某些手段来凸显自己的意见。(二)网络舆论不能完整的反映社会舆论,不能完全代表社会舆论,甚至一些情况下不能完全反映网络中的真正的民意走向。二、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一)意愿声张——传情达意,反映社会成员的思想动向(二)意见整合——整合意见,形成主流思想。(三)行为导向——行为参照,自我调整(四)社会监督——复合型力量,专业传媒与公众力量的结合(五)情绪宣泄——现实社会的个人情绪宣泄,网络的“泄压阀”和“排气”功能三、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网络舆情最集中、最强烈的体现是在一定时期或特定事件中所形成的网络舆论。(一)网络舆论的形成1、网络舆论形成的起点——导火索性对象引发关注(1)关注国家民族利益事件(2)灾难事件(3)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4)反映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