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物专访要写出现场感人物专访是作者怀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访问有关人士并集中说明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以访问记的形式写的人物通讯或答记者问,不是我们所说的人物专访。人物专访虽以人物谈话见长,但又必须有生动的现场描写,而且比人物通讯有更强的新闻性和针对性。采写人物专访,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一般来说,先进人物,社会名流,风云人物,有创造发明的模,各条战线上涌现的新秀,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闪烁着新的思想光辉的劳动者,某些事件的关键人物和知情人,都可以作为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我们采写一篇专访时,应该根据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某个问题的需要,选择那个所见新闻所论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明力的人物去采访。同时,要选准报道时机,迅速地作出报道。如果失去了最佳报道时机,往往会使一篇人物专访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新闻价值。采写人物专访,还要注意再现采访对象的谈话风格。人物专访中的人物谈话是很重要的报道内容。因此,写好人物谈话成了专访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谈话往往因为各自的条件和环境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庄重严肃,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善于形容,有的长于比喻;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柔情似水……在写报道时,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应该选择充溢着个性特点的语言。如果能再现出人物谈话的个性特点和风格,就可能使读者对专访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如果专访人物的谈话,全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代替,那就可能使读者失去新鲜感,甚至感到索然无味。采写人物专访,写好人物谈话虽然重要,但仅仅写好人物谈话还缺少立体感,没有感染力。一些善于采写人物专访的记者总是善于用精练的文字展现专访现场的情景和气氛。著名记者柏生曾说过:“专访中,记者可以出面,作为见证人,把读者带到现场,结识人物,了解事件;可以在文章中勾画人物外貌、神态、衣饰、动作,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中国新闻社著名记者郭瑞琴于1981年9月写过一篇人物专访《梁漱溟忆旧谈新》,其中有一段关于书房的描述:“他的书房宽敞明亮。有书,但不算很多。书橱里大多是《柳文指要》、《诸子集成》、《儒家思想》之类。墙壁上挂了一幅年历,室内除了沙发、茶几、藤椅等必备的家具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最引人瞩目的要算靠西墙的那张古旧的中国式写字台,它抽屉多,式样古拙,是梁先生终日伏案工作的地方。”这段现场和环境描写,不仅很好地说明了梁先生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介绍梁漱溟先生的志趣、学问、修养,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梁先生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认识。这段成功的现场描写告诉我们,人物专访中展现现场、勾勒人物形象,应该准确、简练、传神,确能在突出主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眼下,在一些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往往显得不够高明。有的不是从揭示报道的主题出发去抓住传神之处去描述,而是为描写而描写,对无关宏旨的场景却不惜笔墨,大加渲染,对毫无动人之处的情节却无病呻吟,大发慨叹。结果,不但不能使专访生辉添彩,反而成了画蛇添足,成了文章的“赘瘤”。这是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初涉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应该注意的。人物专访“一台戏”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也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附后),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的插话。这都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时的情景及丁老的容貌。因而这篇人物专访有作者提问、行动的叙述及丁老从事漫画创作的叙述;有丁老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及丁老夫人语言的描写;有对丁老抒情式的议论。文章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丰富多彩的。从以上分析可知,要写好人物专访,首先必须采访好人物。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导演,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当成主角,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当成配角。作者要采用语言和行动这两种方式去引导主角和配角,并用笔摄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当时的场景。此外,在后期加工的成文过程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写出读者爱看的人物专访。然而,人物专访的采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附]《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湖南省常德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