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鉴赏文中精彩语段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述宾主之美•第二部分(2)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绘山川美景)•第三部分(3)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第四部分(4-5)叹知己难遇,盛筵难再讨论:哪里写“乐”?哪里写“悲”?“悲”从何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为何而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何而悲?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2、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联系王勃的际遇来分析思想感情。他外露的才华和不羁的作风,被时人看作露才扬己、恃才傲物,因而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的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他慨叹宇宙无穷,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不就的感伤;他悲悼盈虚有数,表明自己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他引用众多典故,从各方面说明自己的困顿处境,在这里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感情急转,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清操愈厉,困而弥坚。这样,文笔跌宕,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讨论:怎样看待他的思想感情?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比较鉴赏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前两句,但前两句都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赏析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翻译:蓄积的雨水已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句赏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色彩变化之美:寒潭清暮山紫层台耸翠飞阁翔丹青雀黄龙彩彻区明•远近错落之美: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山原盈视川泽骇瞩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上下浑成之美: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闾阎扑地舸舰迷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虚实相映之美:渔舟唱晚雁阵惊寒1、按要求背诵默写。①后人常用来形容“怀才不遇”的名句是。②后人常用来表达坚持气节的名句是。③相似于“亡羊补牢”义的名句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未晚。2、我给王勃写两句(对偶句)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二、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