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三)实施目标滨海沿海现代农业建设总体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沿海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即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力争200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到2012年达到83亿元;力争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6700元,到2012年达到9400元。——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75万吨;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5万吨。重点发展优势粳稻、优质小麦、啤酒大麦、特色杂粮等优势粮食作物。蔬菜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35万亩提高到2012年的45万亩。棉花、油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禽水产产量及规模养殖比重。——结构不断优化。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园2艺业和渔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养殖业比重、农产品加工比重和非农产业比重。到2009年底,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7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13万亩;到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9:1,到2012年达到1.2:1。——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组织创新。到2009年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1%左右,有28%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到201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高到40%、40%。二、主要任务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按照“提档升级,跨越发展”的要求,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做大主导产业,重点在产业基地上拓规模;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在品牌农业上求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在产业化经营上花力气;提高服务效能,重点在提升组织化程度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一)加快培植特色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格次1、立足结构调整,突破传统农业立足发展高效农业,努力调优种植结构,突出壮大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特色农业这个核心,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一是提升优势产业。继续放大我县优质稻麦、双低油菜3等传统农业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做强渠南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渠北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生产基地。至2012年,建成50万亩优质无公害稻米基地,50万亩专用小麦基地,5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使优势产业规模达150万亩。畜禽二是壮大特色产业。实施错位竞争战略,积极发展以“特种经济作物、特色蔬菜和特用杂粮”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努力加快种植业特色化进程,尽快形成产业新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林牧渔2、立足提升规模,突破高效农业围绕主干道沿线,全力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带。以S327高效农业示范带为模板,快速拓展204国道、226省道高效农业产业带规模,提升园艺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围绕打造高效农业强县的目标,以三大载体建设为契机,抓好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全面提升园艺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园艺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至2012年,建成设施栽培基地13万亩,其中新增6万亩。以设施栽培亩产值6500元,比我县2008年非设施栽培的亩产值1126元高5374元;每亩纯收益4200元,比我县2008年非设施栽培的亩纯收益780元新增3420元计,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增加种植业产值6.4亿元、纯收益4.1亿元。林牧渔3、立足沿海特色,突破新型产业加快耐盐蔬菜开发,是我县加快滩涂开发利用,推进沿海4特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县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以内拥有较多的河底滩地,海水可直接到田,经专家考察认证,适宜海蓬子等多种耐盐海水蔬菜生长。我县将充分把握沿海开发这一战略机遇,以振东乡境内的4000亩海水蔬菜种植园为核心,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加强与推广、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在耐盐蔬菜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耐盐蔬菜产品的开发,提高耐盐蔬菜产品的附加值。着力研制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脱水海蓬子、速冻海英菜、耐盐蔬菜粉、海水蔬菜汁、海蓬子保健菜等多种蔬菜产品,努力扩大海蓬子等海水蔬菜的应用范围,提高种植效益。至2012年,建成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海水蔬菜企业3-4个;至2012年,建成耐盐蔬菜种植基地5000亩,形成耐盐蔬菜引种、无公害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将耐盐蔬菜培育成为我县沿海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沿海渔业、深水捕捞(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水平,力争科技贡献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2、大力推广优质多抗新品种抓住水稻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大力推广米质达到国家2级标准以上的优质稻品种,推动稻米品质改良;蔬菜重点发展耐5低温弱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的品种,主要有中杂9号、合作906、合作918,洛椒系列辣椒,早春红玉、抗裂京欣西瓜,津春系列黄瓜等;大、小麦大力推广适应不同用途和加工水平的专用品种;耐盐蔬菜发展海蓬子、海英菜、海水芹、三角叶滨藜、海滨锦葵、海甘蓝、耐盐甜菜、耐盐蕃杏、耐盐蒲公英、耐盐茴香等国内国外畅销品种。至2012年,全县新推广优质多抗新品种3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林牧渔业品种3、大力种苗繁育苗技术把蔬菜特经工厂化育苗作为新时期蔬菜增收新的增长点,通过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方式,加大育苗中心培植力度,同时,采取技术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媒介作用,加大蔬菜特经工厂化育苗的宣传,增强生产者对穴盘育苗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至2012年,建成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的工厂化育苗中心3-4座,示范推广工厂化、专业化育苗,变供种为供苗,提高蔬菜秧苗素质,从而加快对“名、特、优、新”蔬菜特经品种的开发利用,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减少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危害,切实提高蔬菜特经种植效益。林牧渔业保种繁育4、大力推广集成高效技术巩固提高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氮施肥、水稻机插秧、稻渔(蟹)共作、小麦机条播、油菜板茬移栽和连6作障碍减控、农作间套复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广有机肥料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生物降解、生物富集、深沟填埋等行之有效的耕地净化和培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多层覆盖、嫁接换根、平衡施肥、二氧化碳气肥、烟熏剂、粉尘剂、保温控湿等新型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林牧渔业高新技术5、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积极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认证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注册农产品商标,新认定“三品”10个以上,注册农产品商标5件以上。通过广告宣传、申报“三级”名牌名品、参加展销会、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加强产品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放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1、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三资”开发农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努力培植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出口能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联合,组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县里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投入、税收、人才、信贷等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中介组织的发展,组建和完善食用菌产销协会、蔬菜产销协会、何首乌协会,规范运作,提高运作质量和7效果,重点扶持壮大江苏海大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苏菜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震洲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盐城九星粮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滨海天扬食用菌有限公司(林牧渔业加工企业名称)等一批科技带动型、农产品加工流通带动型和农产品出口外向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至2012年,新培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二)设施园艺基地建设工程——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我县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加工有一定基础,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生产潜力巨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日韩为主,扩大美欧市场,建成出口加工蔬菜产业群。1、主要目标。建设出口蔬菜基地10万亩,把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培育成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海外创建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影响。2、建设重点。一是新建10万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二是兴办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建设低温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提高加工水平和档次。3、空间布局。以S327沿线大套、东坎、界牌、八巨、八滩、滨淮、滨海港等七个乡镇为重点区域,发展大蒜、芦笋、洋葱、萝卜、速冻叶菜、浅水藕、豆类蔬菜。4、实施进度。2009年新建出口蔬菜基地2万亩,同时完善8现有基地建设。2010-2012年新建8万亩出口蔬菜基地,全县出口蔬菜基地面积达10万亩,把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培育成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投入7050万元,主要用于:10万亩出口创汇蔬菜新品种和无公害投入品示范推广,投资2000万元;集成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投资50万元;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建设低温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总投资5000万元。——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周期短、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大,沿海地区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优势,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加快推进。1、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沿海地区温光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目标,以扩大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和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2009年下半年,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食用菌10平方米,2010年-2012年,发展设施蔬菜5万亩、食用菌40平方米。到2012年设施蔬菜发展到13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60万平方米。2、建设重点。一是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新增设施蔬菜6万亩(其中钢架大棚3万亩、日光温室5000亩、大中棚2.5万亩)、食用菌基地50万平方米。二是开展设施蔬菜、食用菌高效示范基地创建,重点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同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9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技术水平、效益的提高。新增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各2个。3、空间布局。在S327沿线的大套、东坎、界牌、八巨、八滩、滨淮、滨海港等七个乡镇建成设施蔬菜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设施蔬菜以生产番茄、辣椒、黄瓜等茄果类蔬菜和西瓜为重点;食用菌以发展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为主。以生产西瓜、甜瓜以及茄果类、叶菜类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防虫网覆盖栽培。4、实施进度。2009年下半年,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食用菌10平方米,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各1个。2010年—2012年发展设施蔬菜5万亩、食用菌40平方米。到2012年全县设施蔬菜发展到13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60万平方米。在S327沿线建成设施蔬菜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投入5.14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基地新建日光温室5000亩,需投资1350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30000亩,需投资22500万元;新建大中棚25000亩,需投资10000万元。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高架食用菌菌棚40万平方米,需投资2000万元;新建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工厂10万平方米,需投资3000万元;新建食用菌菌种厂2座,需投资300万元。(五)特色农作物基地建设工程我县特粮特经产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技术优势较强,单10产水平和生产品质较高,产业化发展有基础、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