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第一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治理理论概述治理理论是有关治理和善治的主张、观念、原则、特点、作用和实施途径的总称,是有关治理公共事务的道理、方法、逻辑、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的总和,也称治理与善治理论。一、治理的概念和特点1、治理的含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2、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三、治理与统治的关系1、主体不同,治理的权威中心不限于政府;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治理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通过治理与统治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治理的优点:首先,在一定范围内,治理理论发挥弥补政府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促进社会法治的建设。其次,治理理论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来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公民广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为政府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宣传民主政治思想,建立健全民主制度。综上所述,治理与统治的比较,治理完全可以取代统治在国家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已经成为一些西方政治学家和政治家的流行口号。四、治理理论特征总结1.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2.公民社会是治理的基础3.自组织的多中心治理4.社会合作网络体系的构建第二节社区治理概述一、社区治理的涵义1、社区治理的含义: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2、社区治理的基本内涵:第一,社区治理的组织是多元的。第二,社区治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第三,社区治理的目的是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第四,社区治理是动态的,是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二、社区治理的特征:1、就主体而一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2、就过程而言,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3、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三、社区治理目的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包括物资的和非物资的两方面,前者指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设施建设等,而后者更重要,主要是社会资本。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信任、对自己所属团体的关心,以及遵守社区规则。四、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1、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概述所谓社区工作的原则,是指社区工作者在推行工作时,所需遵守的规则,或者是在判断什么是正确而有效的社区工作时所依据的价值理念。2、联合国提出的社区发展原则3、国家民政部提出的社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五、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青岛等城市设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本次重点介绍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的主要特征1、上海模式上海在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构筑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具体而言:(1)社区管理领导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构成。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成为一级管理的地位得到明确。(2)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上海模式在街道内设定了四个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其具体分工是:a.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市容卫生、市政建设、环境保护、除害灭病、卫生防疫、城市绿化。b.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社会保障、社区福利、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粮籍管理等与社区发展有关的工作。c.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社会治安与司法行政。d.财政经济管理委员会对街道财政负责预决算,对街道内经济进行工商、物价、税收方面的行政管理,扶持和引导街道经济。以街道为中心组建委员会的组织创新,把相关部门和单位包容进来,就使得街道在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协调中有了有形的依托。(3)社区管理支持系统: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2、沈阳模式从1998年下半年起,沈阳市在和平、沈河两区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展开社区体制改革,重新调整了社区规模,理顺了条块关系,构建了新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沈阳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明确社区定位;(2)合理划分社区;(3)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3、江汉模式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与沈阳模式不同的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并明确提出社区自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它的主要做法有:(1)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2)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实现工作重心下移;(3)权随责走,费随事转;(4)责任到人、监督到人。三、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1、共同特征(1)历史背景相同;(2)制度设计类似;(3)动力机制趋同.2、各自特色(1)上海模式的特色是把社区建设与“两极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因此上海的社区治理模式属于行政主导型的。(2)单从组织结构来说,沈阳模式属于自治型,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辽宁省内其它城市外,武汉、海口、西安、哈尔滨、合肥等地都学习借鉴沈阳经验。(3)江汉模式是在沈阳模式基础上的新发展,以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特征,在体制创新中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不仅重构了社区微观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而且转变了区、街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行政运行机制,试图建立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形成政府自觉依法行政、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区人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3、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政府常常越位、错位、缺位,仍处理不好政府与社区的关系。(2)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社区意识不强。(3)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虚弱,社区的公共资源难以整合。4、未来的方向和目标(1)总目标:虽然实现社区自治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社区自治应是我国社区建设坚持的最终方向,因为社区自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它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关系到党的社会基础,关系到政府权威的基层来源,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当然,社区自治需要得到我国宏观政治体制的支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公共领域的形成,制约社区自治的因素会逐渐消失。因此,社区治理的未来方向是向自治型模式过渡。(2)过程目标:在实现社区自治的路径上,选择渐进式的道路是比较合适的,而在这一长期过程中,需要重视几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理顺社区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其二,提升居民社区意识,培养社区自治能力。其三,大力发展专业性的社区服务组织等中介机构。社区中介组织是联结居民与政府组织的桥梁,对于整合社区资源、凝聚社区力量、协调社区矛盾、提供社区服务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主体之一。六、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1、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同社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是政府的一元独治;而社区治理的主体除了政府,还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乃至个人,是多元共治。2、政府与社会的地位不同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社会处于从属地位。政府很容易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社会只能服从与依附于政府;而在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是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它把有效的治理看作是政府与社会各主体之间平等的合作过程,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原先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公民志愿团体来承担。3、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目的不同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管控人、使人顺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更多地表现为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自上而下为民做主,要求群众服从命令听指挥;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做好社会公共事务、让人认同,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4、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手段不同在社会管理中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权力,依靠发号施令进行强制式管理;而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发挥多种主体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七、社区治理的内容1、社区文化管理2、社区卫生与体育管理3、社区治安管理4、社区服务5、社区社会保障6、社区物业管理第三节社区治理的主体一、社区治理主体概念1、概念社区治理主体就是指社区管理组织,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2、社区治理组织基本特征(1)社区性(2)地域性(3)双重性二、社区治理组织的分类1、行政治理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即街道直属的行政治理系统和外部的职能部门的行政治理系统;2、社区自治治理系统:包括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其职能是提供各类公益性、群众性的服务;3、社区治理支持系统:主要由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构成。三、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作用社区治理的实现,社区善治程度的提高需要社区治理中各不同主体的协调与配合。目前,支撑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各自的职责和作用也不相同。明确各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发挥好各个主体的作用是社区治理的基础。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作用第一,界定社区第二,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第三,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第四,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五,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2、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定位第一,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第二,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第三,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第四,提供人力、智力资源3、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定位第一,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第二,协助政府提供公共和公益服务第三,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第四,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第四节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1、社区发展:社区发展着重发展社区内不同团体及人士作广泛的参与,透过参与过程,令他们达到自助及互助的目标,以改善社区关系,并增加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2、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3、社区组织:社区组织(CommunityOrganization)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4、社区服务: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5、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调整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寻求社会福利需要与社会福利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