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功的大学城必须和当地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我们在热烈讨论大学城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如何如何大的好处的时候,任何说法都不会过分,“硅谷”就是我们的榜样,因为它的存在,使得预期中的美国经济衰退迟迟没有发生,相反,它孕育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我们建设“大学城”的热情,直追当年的开发区。可是,我们需要认真的想一想,城市又能给大学城带来什么呢?珠海早在10年前,就在筹划大学园区的建设,可十年间只有漫长的等待;东方大学城拔得新建大学城的头筹,如今它面临着重重危机;松江大学城成为新建大学城的楷模,我们却看不清它的未来……珠海大学城的发展未能和城市的发展结合,是它苦苦等待了10年而未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虽然中大、暨大迫于扩招压力被“利诱”到珠海大学城,但我们看到,珠海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西南,珠海机场也在南部,而珠海大学城却被放在用地较局促的北部,确实反映了珠海市对大学城“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心态。与高科技园相同,大学城的形成也需要契机。众所周知,美国的“硅谷”和128号公路地区的崛起,来自于国家战略的巨额军事开支,国家的直接需求,刺激了这两个高科技园的发展。而中国当前的“扩招”正是形成大学城的契机,教育市场的庞大需求刺激了各地大学城的发展。但是,正如广州早已清醒的认识到:绝不能仅仅把解决扩招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作为兴办大学城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的是未来能够对城市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成功的大学城。珠海虽然如愿以偿的吸引到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去珠海大学城开办分校,可珠海靠的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利诱”,未来珠海还能为大学城提供什么呢?假如珠海只是为一些大学提供一个让它们安置它们安置不下的学生的用地的话,实际上是“双输”的结局,城市浪费了它的资金、土地和热情,大学则无法发展壮大。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开始“硅谷”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而128号公路地区却失去了呢?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硅谷”很早就开始致力于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之中,当国家军事需求的机遇不再的候,“硅谷”能够容易的调整自己;而距离华盛顿更近的128号公路地区却由于习惯于军事合同的低风险、高收益,独立发展且不注意与地方经济的交互,而在军事合同骤降时严重受挫。“扩招”对各地的大学城都是一个机遇,但机遇过后呢?如果大学城失去了其继续发展的动力,它也就无法为城市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大学城的发展必须和当地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没有国家需求等非同寻常因素引导的情况下,期望通过建设大学城来带动城市的发展是不现实的,一开始是要看城市的发展能否给大学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具备了这个条件,大学城未来才可能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它的巨大贡献。表面上看,东方大学城地处京津之间,区位极佳,可惜从目前京津两地的发展来看,两个城市并未把劲往一处使,东方大学城只能停留在地理几何分析的好点上。也许是看到了这一点,东方大学城的开发商早已把目标定位在回收成本、赚取利润上了。在华南,广州和深圳是未来出现成功大学城的两个最可能的城市,深圳是由于它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知识的迫切渴求;广州大学城则是密切配合了城市的发展战略。广州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它迫切的现实性,从而为广州大学城的成功制造了机缘。深圳大学城面对的是蓬勃发展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它距离建设中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福田中心区只有9公里、距离深圳黄田机场只有17公里,处在城市的发展轴线上。所以,深圳大学城的发展是和深圳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第一章理念: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一、发展概念:应扩招之天时,承江北之人和,启江南之地利的相对集中发展1、关于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在《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北抑南拓、东移西调”(本站注:经市政府决定,该“八字方针”改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规划目标,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其中,南拓方向将大力发展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设施及新兴产业区,如:琶洲会展中心、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新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广州大学城也拟安排在南拓方向。2、广州大学城的发展目标对广州来说,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只是时间问题,它不同于北京、上海及其它一些城市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实现对“北抑南拓、东移西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质推进。与广州南拓方向上其它设施或产业区相比,唯有广州大学城在当前形势下堪当此重任,因为唯有广州大学城在当前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3、“扩招”的历史机遇按照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到2005年,全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6%,普通高校在校生要从2000年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净增30万人,其中广州地区净增18.5万人,占净增数的61.53%。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四年里,广州大学城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推力,面临着无法推却的历史机遇。4、承江北之人和,启江南之地利广州的中心城区在珠江以北,全市59所高校绝大部分也在珠江以北,特别是中山大学、五山大学区等重要的教育区域都在珠江以北,因此珠江以北的丰富人才资源和大量生源是广州大学城赖以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当然,吸引全国其它地区的人才和生源同样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珠江以南虽然发展空间广阔,却缺少启动契机(南拓方向是一种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广州大学城正好为开启南拓发展之闸提供了动力,首先,大学城的建设必然会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及科技产业的发展,借此,可实现对珠江的跨越;从长远来看,大学城的人才储备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的南拓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这是其它类型的开发所无法提供的);另外,大学城在开发思路和发展模式上的一些探索,可以为今后的南拓发展提供经验。总之,大学城对于引导广州市城市空间及产业布局结构将产生重要作用。5、相对集中发展目标的不同,导致发展取向的差异,北京、上海及其它一些城市建设大学城是希望促进卫星城或一些边缘区域的发展,因此,它们将大学城分散安排,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地区,这也是它们的大学城不能吸引名牌大学的原因;而广州建设大学城是要促进广州未来中心城区的发展。所以广州大学城所肩负的使命要求它必需集中发展,因为只有集中发展,才能形成足够强大的南拓动力;只有集中发展,才能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提供产业转换的良好条件,才能形成广州自己的“中关村”;也只有集中发展才能作到更好的资源共享,更高效的整合教育资源,从而降低快速扩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另外,集中发展也符合当前高校合并的大势。每一家进入广州大学城的高校都面对着南拓的巨大发展机遇,为它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珠江以北是广州过去发展的重点,未来,珠江以南将成为广州新一轮发展的热土。广州大学城正处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接点上,它将成为广州复兴的起点。珠江以北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广州大学城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珠江以南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广州大学城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历史舞台。二、发展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高校领导1、从政府办学为主导到市场办学为主导在中国,政府办学的模式由来已久,而且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财力有限,政府无力让更多的人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目前中国面对着一个相当庞大的教育消费市场。一边是教育消费的持续高涨,一边是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因此,采用市场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如果让教育产业化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应当逐步从办学主体的角色转变到监督、引导及制定政策的角色上来。在广州,许多高校,特别是重点名牌大学,并不受市政府的直接管辖,要让这些高校进入广州大学城,不可能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在面对其它城市竞争的情况下,唯有通过政府优惠政策的制定及市场化的手段,吸引它们进入广州大学城。而对于开办什么专业,研究什么课题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广州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城市,与其它大城市相比具有更健康的市场运行环境,大学城采取政府搭台、市场主导的运作模式,将是其成功的根本前提。2、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土地潜在价值由于广州大学城对广州未来中心城区的发展负有重要使命,其用地的选址与其它一些城市的新建大学城相比会有很大不同,其它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的大学城选址在卫星城或边缘地区以带动那里的发展,而广州大学城则会处在未来的中心城区。表现在地价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静态地从现在土地的地价来衡量,广州大学城的建设无疑会增加许多成本,但广州大学城土地具有其它大多城市大学城无法相比的优势就是:其土地在近中期就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原因在后面章节会有论及)。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采用市场手段,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仅会完全抵消其现在地价较高的不利,而且会给大学城的建设带来巨大的动力。它会成为保障大学城顺利建设并良好运行的最大好处。至于如何采取市场手段,发挥土地潜在价值建设大学城。3、政府引导既然广州大学城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拓展广州未来的城市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发展,那么政府就需要站在整个城市及区域利益的角度对大学城的发展进行引导。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更优惠的政策吸引那些实力强、影响大的院校以及切合城市发展的专业进入大学城;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最需要的人才、具有潜在价值的课题等,政府可通过倾斜政策鼓励大学培养、研究……4、高校领导大学城的主体是高校,因此,高校是经营大学城产业(如教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高校应当具有大学城大部分事务的领导权。即使是后勤社会化也应纳入高校的统一领导之下。保证高校的领导权,并在政府的引导下,使得赢利不会成为大学城的唯一目的。加强高校的领导权就是尽快把高等院校从两个“婆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控制解脱出来,促进高教管理上的地方分权,逐渐扩大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最根本的,在于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对高校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积极性与办学活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章定位: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广州大学城这张广州市主要普通高校的分布示意图显示,所有普通高校都集中在珠江主航道以北,高校分布相对离散,大致可分为以广州大学为主的西部集中区、以中山大学为主的中部集中区和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主的东部集中区。我们把广州大学城定位为以带动城区的战略转移为目标的,以发展地区教育产业为基础的,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方向的,集教育、研究、生产、生活于一体的跨越式的城市化新区。以下是对这一定位的解释:一、以带动城区的战略转移为目标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的目标取向,要求广州大学城必需选择更远大的抱负、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在广州市“北抑南拓、东移西调”城市战略的指引下,广州大学城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及其产生的辐射效应,带动广州城区的战略转移。而“扩招”的历史机遇又赋予广州大学城实现这一目标以很大的现实性。所以,广州大学城无可选择的选址在背靠北部资源丰富的主城区、面对南部空间广阔的南拓区的珠江“门槛”上,而不是郊区,也不是卫星城。二、以发展教育产业为基础1、教育市场的推力和人才市场的拉力广州高校在区域乃至全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扩招人数的大部分份额(而且质量较高)将由广州承担。广州大学城在此难得的“扩招”背景中面对着强大的市场推力。广州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南拓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基础性人才。据估计,2010年广东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是135万人,按照广州的需求量是广东省的1/3计算,广州届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量将是45万人。人才培养将成为广州大学城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广州大学城在历史性的“南拓”机遇下面对着人才需求的强大拉力。在面对高校“扩招”的背景和广州城市战略南拓的机遇中,广州具有发展教育产业的最佳基础和难得时机。2、国家战略对广州大学城的影响根据《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中确定的精神,对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是使其发展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水平、国际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共同推进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地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