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100%=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高-低-高低-低-低高-高-低逐步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点?P42004年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划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③①②2、过图中标出的红点,分别画划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8%70%2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就业压力增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65岁65岁7%大洲19世纪前二战后非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迁出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出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地区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贫困地区发达地区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利弊迁入地迁出地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和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压力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家庭婚姻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经济布局变化重大工程建设交通和通信迁移的因素实例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公元初,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19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旱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结合实例说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家庭婚姻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墨西哥农民偷渡到美国经济因素由于美国遭受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大批阿富汗平民穿越边境逃往邻国巴基斯坦政治因素(战争)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次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北战争东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城市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南部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新工业区老工业区乡村城市5.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一般用不同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表示环境承载力,如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相当于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所能容纳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每块木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资源条件(环境承载力)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时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所以环境人口容量相当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考虑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在运动中,水不会从木桶中溢出来的水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生存强调发展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小结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人口受教育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地区开放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温故知新•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哪儿?•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哪儿,为什么?•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哪儿?为什么?多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邻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且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城市的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交通便捷,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模式相同点不同点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发展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1、市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2、高、中、低级住宅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增加而递减。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1)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2)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公路两侧—地租较高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①地租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②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3)历史因素:(4)行政因素(政策)(5)环境因素(2)社会因素:收入;种族或宗教;知名度.原有的土地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能区的现状。风向与城市规划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业区居民区全年西风上风向下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居民布局在上风向②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工业区工业区工业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③风向不确定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1、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3、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5、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对水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区河流的下游对大气污染的工业盛行单一风向——下风向季风——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的郊外对土地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对环境敏感的工业•建在空气洁净、远离污染的地区•感光器材厂、电子厂、食品厂、饮料厂无污染工业•可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轻度污染工业•城市边缘或近郊•机械厂、仓储厂(仓库)重污染工业•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污染空气污染水源垃圾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工厂设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下风向。水泥厂酿造厂排污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炼油厂小结•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级越高、服务范围大•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或丰富资源的城市容易发展•无明确界线•同级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不同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相距越远1234城市的等级划分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范围城市的等级体系人口向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_______乡村变为_____的过程。一、城市化的含义:城镇不断扩大城市1、概念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带动发展;2、带来的变化;3、带来、、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社会进步区域经济一、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意义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自主学习1】(4分钟)通过读图2.19,阐释世界城市化发展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速度问题人口和企业迁移方向初期阶段功能区不明确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低25%-30%较高30%-70%高70%以上缓慢迅速缓慢、停滞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郊区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迁往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发展加速成熟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难点突破】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项目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主学习2】(3分钟)读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完成下列表格内容。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早晚较慢较快较高较低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城市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有利不利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地域联系区位因素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工业地域主要工业区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地理环境(1)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在哪里)(2)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为什么在那里)农业的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荷兰的鲜花滴灌蔬菜大棚梯田(改善水分)(改善温度)(改造地形)——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⑨上海郊区的乳牛场。•⑩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思考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地形)(培育良种技术)(节水技术)(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市场(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思考主导区位因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千烟洲立体农业。•江南丘陵的茶叶种植•大城市郊区的园艺业(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市场农业地域形成的结构图农业地域的一般分析方法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区位优势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特点•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实行休耕,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2、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农业地域形成的结构图农业地域的一般分析方法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作物:水稻2、分布: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区东亚南亚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多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水田管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稻土多为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