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九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一、建设基础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创办于2001年,为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开设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10年多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在“2+1”基础上初步形成“重素拓能”特色,2010年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一)专业建设背景康复治疗技术是综合、协调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XX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理论知识够用、技能熟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康复治疗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学康复等各类临床人才培养,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康复科,明确了其床位数要求及床位数与康复治疗师的配备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大批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势在必行。鲁西是山东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仅XX市人口就达584万(2008年XX市年鉴)多,农村人口占近80%。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致使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难以开展,尤其是病伤残者的愈后康复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作为市属高职院校,必须立足XX,辐射周边,积极而有计划地发展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以满足医疗行业迫切需要。2001年至今,我院为XX市培养了近400名康复治疗师,现已成为各医院技术骨干,如XX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张永胜、董超、米文鹏等,XX市鲁西骨科医院康复科主任王木林等。(二)专业建设现状1.人才培养2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2+1”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三年到医院顶岗实习。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人才培养主要成绩招生就业:本专业连续11年面向全国招生,培养了近900名康复治疗师,现已成为各医院技术骨干。学生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层次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生220人。课程改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其中《康复应用解剖基础》、《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主持了5项教改课题,编写了2本校本教材,2位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学生获奖:2011年8月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的首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11年10月学生社团“康复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社团。3.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12人;专任教师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双师素质教师11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92%,已初步形成了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团队。4.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内拥有700余平方米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包括作业治疗实训室2个、运动治疗实训室3个、言语治疗实训室1个、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1个,设备总价近200万元。校外实习基地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XX市人民医院、XX市中医医院等22家,基本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5.社会服务我院作为“XX市保健按摩师鉴定基地”,每年承担XX市保健按摩师的培训与鉴定工作。(三)存在问题1.为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32.校内实训室虽具一定规模,但不能满足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工学结合的组织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3.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缺少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兼职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的顶岗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均有待提高;4.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尚待加强。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学院建设总体目标,在学院相关医学类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通过与XX市中医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XX市中医医院、德州市中医医院校院合作,成立“院中班”,创新“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及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够实施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校院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优化“双线并行,三阶递进”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任务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逐渐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XX市中医医院为依托,联合共建融临床康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职业化实训基地,强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在XX市中医医院建立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站,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康复服务职业人。最终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XX及周边地区医疗康复行业需求、省内一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二)具体目标1.形成校院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为保证校院合作良好运行,促进专业进一步发展,在学院相关医学类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章程,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开展康复技能大赛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院合作关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2.创新“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岗位调研,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人才需求,深化与XX市中医医院、德州市中医医院的合作,建立“院中班”,实施“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常态化专业调研,瞄准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创新“双线并行、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优化“双线并行,三阶递进”课程体系。校院合作开发课程,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搭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4.逐渐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办法》,建立以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为主体的质量评价队伍,全方位评估办学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及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改造,与XX市中医医院合作共建康复中心,融临床康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在XX市中医医院设立顶岗实习工作站,配备指导教师,制定制度,负责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6.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建设,培养、聘用专业带头人各1人;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总数达到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兼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达到95%;把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学团队。7.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利用专业优势和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年建设期内,开展社会培训450人次,承担纵向课题和委托课题7项,获得专利1项,职业技能鉴定450人次,社会服务收入60万元。8.加强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医院调研,明确文化建设目标与内容,制定专业文化建设方案;根据建设方案,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导向,塑造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精神、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创建校园专业文化精品,打造具有康复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9.带动专业群建设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三、建设内容(一)体制机制建设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在学院相关医学类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依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在XX市卫生局,与XX市中医医院、XX市人民医院、XX市脑科医院、XX市第三人民医院、XX市国际和平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XX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人才培养部、实习就业部、社会服务部三个常设部门。图5-9-3-1(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表5-9-3-1(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指导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康复技能大赛等工作。表5-9-3-1(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内容2.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建设6与7家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校院合作协议,明确校院双方的责任、义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处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资金使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等问题。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建立《校院信息共享平台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院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临床实践管理办法》、《校院合作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保证校院合作互利共赢。7表5-9-3-1(3)校院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表5-9-3-1(4)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学校投入地方财政合计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小计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小计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55414142.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建设22266小计7762020(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依据专业调研、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开展专业调研实施一年一度专业调研,形成专业调研长效机制。依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由医院人员参与的专业调研小组,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调研计划及问卷调查表,采用专家座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毕业生跟踪调查形式,对XX及周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康复行业人才需求及岗位需求,撰写专业调研报告,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8图5-9-3-2(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调研流程图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高端康复治疗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XX市中医医院、德州市中医医院深度合作,建立“院中班”,积极创新“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安排在具有虚拟实境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具有职业实境的临床教学环境中交替循环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以尽快适应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要求,成为医院的准员工。四个交替、两小循环、一大循环第一学年康复入门认知见习第二学年康复评定实训康复评定实习学校医院第三学年单项康复技能实训单项康复技能实习综合康复技能实训综合康复技能实习能力素质提升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图5-9-3-2(2)“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安排在XX市中医医院和学校交替循环进行,以学校为主。第一学期第1周,学生到医院参观见习,进行职业岗位认知,体验未来工作环境,感受医院文化熏陶,完成专业认知;第2-16周,校内课堂教学,完成公共文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第二学期,教学主要在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实训室进行,穿插临床见习,完成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学习。第二学年:完成专业单项技能与专业能力拓展训练。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第四学期进行专业能力拓展训练。教学安排在XX市中医医院“院中班”,在床边实境教学——课堂模拟实训——床边实境实习之间交替循环进行。授课任务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