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袆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膂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袂(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袈主流经济学派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近代西经学的历史表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不断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年代,以正统自居的约翰·穆勒继承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吸收了萨伊等人的观点,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决定论相综合的理论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后来的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逐渐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并在经济学上形成为“边际学派革命”。到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穆勒的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体系,形成“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成为西经学的正统。然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均衡价格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针对以上问题西方学者对新古典学派的经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第一次是1933年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所作出的,修正的重点是把作为新古典理论之例外的垄断竞争纳入到理论分析之中。第二次修正是更为著名的“凯恩斯革命”。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并且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经常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决失业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对新古典理论的两次修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1理论的逐渐流行,使原有正统的西经学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一方面原有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前提,在对个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承认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市场不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并据此主张政府干预。这样正统的经济理论就需要修正。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经学,而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经学,统一纳入一个理论体系之中,形成新古典综合派。该派理论体系论证了微观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的就业水平的决定,二者分析的侧重面不同,但相互统一、互为补充。之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一直处于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胀恶化的经济现实使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有所下降。7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出现的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即滞胀,使新古典综合派陷入更大的困境。依这一学派的观点,在经济小于充分就业时,价格总水平趋向于下降,只有在高于充分就业时才会出现通胀。在出现失业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扩大总支出,从而增加就业。然而扩大总支出的结果导致价格水平的提高,这不利于抑制通胀。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现实出现矛盾,经济政策选择进退两难。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由于理论和政策的缺陷,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受到来自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责难。为了应付批评,新古典综合派在对原有的理论作出重新解释的同时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试图形成一个调和各派说法的更为综合的理论模式,并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理论模型中,现代主流经济学短期分析侧重于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而在长期则强调总供给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变动。羆(二)现代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薂非主流经济学是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共生的。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就与当时“流行学派”的学说体系相对立,强调经济学中民族的和历史的特征。随后发展起来的新旧历史学派在利用历史的生理和统计方法描述经济社会变动的历史事实的同时,注重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诸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继承了“反古典”的传统度学派。蚇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较为正统的以克从历史学派到制度学派拉克为代表的美国的边际分析学派同时代的制度学派,汲取了德国新旧历史学派的经济观点,采用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方法,以历史的、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解释经济制度,以进化的方式解释社会制度的演进,对现有的制度采取改良的批判态度,并且强调政府在推进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米恩斯和贝利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制度学派的理论,着重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代表技术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对权力结构,从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的理论在西经学中独具一格,自成体系。从熊彼特的理论20世纪初直到1950年去世,熊彼特广泛接受了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并加以发展。把经济体系置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以“创新”来解释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的理论。熊彼特的理论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新制度学派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长阶段论。羃20世纪四五十年代,罗斯托接受了德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某些观点,同时也受到了30年代后逐渐流行的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变革,强调制度因素,也注重投资和创新等技术因素对经济成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二战后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加尔布雷思、博尔丁等人新制度学派对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采取批判的态度,沿用制度—结构分析方法,并吸收了熊彼特等人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结构、权力、利益、动机、行为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分析,对现有经济社会中的权力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价值观和观念不正确等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提出了批评,设计出权力和收入结构改革政策。瑞典学派。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瑞典学派的学术渊源,可瑞典学派3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瑞典经济学家威克赛尔,其后又经过了林达尔、缪尔达尔等人的发展,现已发展到林德伯克等人的第三代时期。受到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和数理学派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影响,从一开始就以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为基础分析利息、货币、价格和经济周期等宏观总量的动态变动问题。新经济自由主义。这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并在五六十年代获得较新经济自由主义大发展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这一学派包含的范围相当宽泛。从狭义上讲新自由主义包括米塞斯、哈耶克的新奥地利学派(或新维也纳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学说。从广义上讲,、新自由主义也把从芝加哥学派发展出来的弗里德曼等人的货币主义也包含在内。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吸收新古典和奥地利学派的某些观点,形成了以宣扬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干预为特点的经济学流派。货币主义。源于20世纪初费雪的旧货币数量论,并在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认为是芝加哥学派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个支派,但又不是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照搬。这个流派的典型特点是强调货币的重要性,以货币的变动说明经济的波动,主张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卢卡斯等人吸收了货币学派的某些观点,利用理性预期假设,在新古典的基础上论证了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可能性,并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最具威胁的批评。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费尔德斯坦、拉弗等人反对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提倡自由放任,推崇萨伊的经济思想,强调供给对于需求的决定作用。在政策上主张减税,以刺激供给。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把这一新兴理论流派的思想转化为政策,从而使供给学派名声显赫。80年代后期以来这一流派的影响逐渐减弱。新剑桥学派。不同于以上的非主流经济学流派,新剑桥学派是以正新剑桥学派统的凯恩斯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在对于凯恩斯《通论》的解释过程中,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为凯恩斯主义阵营4中的一个流派,也被称为凯恩斯左派。这一流派的学说渊源来自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学说,凯恩斯《通论》是其论证的出发点。新剑桥学派在分析方法上强调历史的非均衡的变动过程,注重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现实经济的某些弊端提出了批评。肂(三)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莆如果说以上两个部分是从纵向上把握现代西经学各个流派的形成过程,那么了解流派的理论观点则是从横向把握这些流派。对现代西经学的主要流派作出全面详尽的分析已经超出了实现本书的要求,下面简要提供了这些流派的基本情况,较详细的情况将在习题中给出。膆1、新古典综合派,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经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新古典的微经学和凯恩斯的宏经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索洛、希克斯萨缪尔森希克斯等。莄主要的理论观点:薀(1)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经理论和凯恩斯的宏经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传统的微经学对解释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仍然起作用;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因而需要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宏经政策理论加以说明。葿(2)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的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因而传统的效用论、成本论、厂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用于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仍然有效。芅(3)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财政和货币政策的IS—LM分析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的分析既适用于经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薁(4)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性。节(5)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并利用市场的不完全性解释滞胀现象。膈2、新剑桥学派,又称凯恩斯左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对凯恩斯的理论的解释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西经学流派。该流派的特点是强调凯恩斯理论的反新古典的成分,注重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罗宾罗宾帕西内蒂等。芅主要的理论观点:羂(1)注重历史的和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规范的分析方法,反对静止的均衡分析。(2)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均衡体系中分析投资对收入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非均衡的思路重新解释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对收入从而对消费和储蓄的决定作用。蚀(3)坚持以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理论,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效用价值论。羇(4)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指出其循环论证的错误所在。强调所有权以及历史因素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决定作用,指出了利润和工资的对立。莅(5)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不同集团的积累率差异对增长率的影响,并指出在既定的收入下,增长率对分配的比例产生影响:增长率提高,利润所占比例增加。莃(6)提出了以收入分配来完善社会制度的改良主义政策。莂3、新奥地利学派,又名维也纳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六七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是该学派的主要标志。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尔根斯坦等。羀其主要理摩尔根斯坦论观点:蒅(1)利用行为科学的行为选择理论,强调效用论中消费者对商品大小的选择比较的方面,以便修补传统的效用论有关基数效用的假定。螄(2)认为货币因素是造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商行对货币的自行收缩和扩张使货币经济周期成为可能,主张保持货币中性。袀(3)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认为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不仅使得通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