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空间建设,推进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摘要:本文提出了普及网络知识,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职教新干线使用方法;促进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空间建设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以校园网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大力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等四个加强网络空间建设、推进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职教新干线网络空间建议网络道德教育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影响不但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南省教育厅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及时开通了职教新干线。高校如何利用职教新干线,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驾驭网络,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将职教新干线应用到学习、拓展知识面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来,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强职教新干线网络空间建设,并以此来推进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1.普及网络知识,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职教新干线使用方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课程的教学,并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网络的实效性。要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网络安全、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知识,掌握职教新干线使用方法,掌握个人空间建设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与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网络运用意识,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最新的信息和职教新干线空间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认识与处理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学习的手段,使他们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网络,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懂得如何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挖掘宝藏,在大量的网络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溺网络之中,更不要沉溺于游戏和猎取不良信息,耗费时间,甚至荒废学业。2.促进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空间建设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目前职教新干线的应用范围还偏窄,教师、学生的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很不完善,没有发挥出它在教书育人中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发挥网络空间建设,在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要将职教新干线全面应用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推动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其次,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教师利用职教新干线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加强空间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使他们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并利用网络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广大教师要努力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和跨时空性来开展教学活动,尝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辅导”,让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教师可以看见,同学也可以相互交流。还可利用网络发布作业和自学学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跨越作业中的困难。3.以校园网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升级、更新和维护,做好校园网络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满意的网络速度和应用环境。其次要以校园网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促进网络文化与空间建设的融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网络空间环境、网络空间氛围。即不仅要建设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学生管理的队伍,而且要建立一支覆盖面广的学生兼职工作队伍,有效地保证网上信息的导向和质量。各部门要及时更新自己网页的信息,保证随时都是最新的消息。学管部门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增强抵御不健康网络内容的能力;要组织开展一些以提高学生网络空间建设能力为目的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建设好自己的职教新干线空间;同时组织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来挖掘网络宝藏丰富自己,解决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就业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4.大力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创新思想素质教育方式、方法。要重视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以及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要使每一个学生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必须遵守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遵循必要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则,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让他们知道在网络交往中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非法的,从而进一步端正对网络的认识,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学会自我保护,不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自身的侵害,使之成为尚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成为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周文军.大学主网络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0).[2]刘莹等.关于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