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名为丧茶的店成为“网红”,据说该店主打的是“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没钱买房奶昔”、“前女友越来越漂亮奶茶”,每周一还有限定的“新的一周新的崩溃奶茶”。丧茶之所以火了,是因为在时下的互联网上,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任何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现象背后,都潜伏着一定的社会动因。究竟何为丧文化?丧文化为何流行?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文化现象?丧文化代表人物葛优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这些搭配在葛优躺图片上的文字,也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这批青年人想通过葛优来传到什么思想感情。简单说,就是想要躺着,不想思考,什么都不想干了。•有四肢的咸鱼:咸鱼表情包并没有明确的来源,一说来自游戏舰队Collection,俗称舰娘。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每一个表情都在哭,相比悲伤蛙,它似乎更悲伤。“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没错,你就是那只没有梦想的咸鱼。•懒蛋蛋:懒蛋蛋是日本TBS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早安频道》中播出的,懒蛋蛋的表情包很像葛优瘫,一副躺在地上生无可恋的样子,它的口头禅是“不想动”,“鬼知道”这类消极话语。拖延,懒惰是懒蛋蛋的代名词,尽管这是一种戏谑和自嘲,但这像极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伤蛙Pepe:悲伤蛙是漫画《boy’sclub》中的角色,被大家习惯性称为SadFrog。刚开始它并没有一炮而红,甚至跟丧都没怎么沾边儿。直到2009年,佩佩蛙的第二种变体——SadFrog(悲伤蛙)诞生,并在国外主流社交网络上疯传,“YouWillNeverxxx(你永远不能)”的消极言论,悲伤的表情,让其充满“丧”感。丧文化•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题目•喝杯丧茶,与自己握手言和•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丧”亦“不丧”•“丧文化”可以休矣•莫让“假沮丧”成为“真绝望”•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何以解惑?唯有奋斗!开头•若有机会,我必然会去“网红”茶店点一杯“碌碌无为红茶”,坦然地接受“一事无成”的自己;若有机会,我必然会点“新的一周新的崩溃奶茶”,感受我面对黑色周一时的“崩溃与无助”;若有机会,我必然会点一杯丧茶,在众人寻梦的城市中,与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近日,饮品店“丧茶”以快闪店的姿态横空出世,它凭借“一事无成”、“碌碌无为”、“没钱买房”等宣传语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一时之间成了网红。面对此现象,众多人投之以鄙夷,并疾呼“文化回归”。但笔者认为,丧茶不失为一种幽默的人生方式,毕竟,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丧”亦“不丧”•当一家名为“丧茶”的店成为“网红”,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语”来自嘲,我们倏然发现——丧文化已悄无声息地如一条条溪水,在我们身边到处喧哗跳跃。于是有人惊呼“丧文化是精神鸦片”“丧文化是毒药”云云……但是,丧文化真的是彻底的“丧”吗?笔者认为:一味夸大丧文化的负面性,这实在是大惊小怪,杞人忧天。“丧文化”可以休矣最近一段时间来,“丧文化”在都市年轻人当中不胫而走。前不久,在北京三里屯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丧文化街头派对”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再次将这一青年亚文化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显然,“丧文化”已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从而自甘颓废。可是笔者认为:“丧文化”可以休矣!•当“丧茶”取代“鸡汤”成为青年强烈追捧的“网红”,当“丧文化”的洪流措不及防地淹没励志语录,你或许会担忧青年的未来,哀叹时代的堕落。但笔者认为,丧文化不是真的“丧”,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可任其发展,我们要把握“丧”之边界——莫让“假沮丧”成为“真绝望”,便足矣。•莫让“假沮丧”成为“真绝望”•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油腻大叔”还未走远,佛系“丧茶”又刷屏了。随着《感觉身体被掏空》的传唱、《马男波杰克》的热播……“丧文化”正一点一点渗入我们的生活。有人认为“丧”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更有甚者断言它是一味“精神鸦片”。而笔者认为,所谓“丧”,只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反鸡汤”情绪的宣泄,也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对现状的调侃和自嘲,我们无需大惊小怪。因为,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从佛系青年的诞生到葛优躺的流行,从丧茶的风靡到丧文化深入人心,毫不夸张,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期,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年代。“我大概是条咸鱼了”,“我一事无成,无欲无求”,当“佛系青年”和“丧一族”发出如是哀叹,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正残忍地蹂躏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无法承担负能量满满的丧文化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近日,饮品店“丧茶”以快闪店的姿态横空出世,它凭借“一事无成”、“碌碌无为”、“没钱买房”等宣传语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一时之间成了网红(引)。面对此现象,众多人投之以鄙夷,并疾呼“文化回归”。但笔者认为,丧茶不失为一种幽默的人生方式,毕竟,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是的,这是个物质繁荣的时代,人们不必为温饱奔走,但这也是个并驱争先、互争雄长的时代,人们在人才市场中角逐竞争,以获得在社会上的一席之地。此时,跋涉在梦想之旅的人们面临的是空前的焦虑与压力。“心灵鸡汤”的漫灌已无法应付复杂的生活,而丧文化的出现便是人们缓解压力、消除烦恼的一剂解药,它也是人们对抗焦虑的有效自我防御手段之一。(原因分析)•许多人认为,丧文化的核心就是颓废文化,是厌世文化,是毒鸡汤。其实不然,所谓丧文化,它“丧”下去的并不完全是人们的激情和斗志,它“丧”下去的往往是人们阶段性的烦恼与不愿直言的生活压力。“我可能是条咸鱼吧”“感觉身体被掏空”等丧式流行语,总会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吐露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准确戳中人们心中的失落感。而当人们直视自己被揭露出来的问题时,自会有一种烦恼倾泻的舒畅感——原来跋涉在布满荆棘的逐梦路上,我并不孤单。于是,所有的无力与消沉都在诙谐的表情包里烟消云散了。•林清玄曾说:“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往,我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是啊,我们不必做烦恼的奴隶,既然“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时代标语已不能解决生活的所有问题;既然,来一下“葛优瘫”、看一部《马男波杰克》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山大,那么,我等何不偶尔丧一下?在捧腹大笑中,让笑容再次爬上的脸颊,让远方的光明不再那样遥不可及。•实际上,丧文化不仅是一种解压的文化潮流,更是一种幽默诙谐的生活态度。众所周知,英国文学史上的“黑色幽默”,曾以一种近似荒谬却又深沉的方式铸就了那一代人的精神堡垒。实际上,正是因为年轻人内心不再沉丧,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不再愿意只是做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骂街的愤青,所以才选择这样一种无伤大雅、一笑而过的文化,酷酷地去宣泄宣泄,然后,他们便得以悄悄整理心情、继续微笑前行。•所以,我们不妨再重新定义丧文化——丧文化,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出口,是一种别样的自我表达,是我们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抖抖手、歇歇脚、伸伸腰的喘息。毕竟,生活不是悲苦的独奏曲,而是苦中作乐的交响乐,多点调侃,多点诙谐,多点轻松——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从佛系青年的诞生到葛优躺的流行,从丧茶的风靡到丧文化深入人心,毫不夸张,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期,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年代。“我大概是条咸鱼了”,“我一事无成,无欲无求”,当“佛系青年”和“丧一族”发出如是哀叹,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正残忍地蹂躏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无法承担负能量满满的丧文化。•何为丧文化?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作为隐藏内心焦虑与迷茫的方式。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能被他人认可和接受时,多数人会选择隐藏和退缩。隐藏和退缩的方式就是通过‘丧’的自嘲,来降低他人对自我要求的预期,从而达到消除别人对自己预期过高而不能达到目的的焦虑与恐慌。•诚然,“碌碌无为红茶”“一事无成绿茶”等丧茶的爆红,无外乎是人们的追捧,为何人们会追捧丧茶?因为丧文化正击中了那些颓丧者内心最隐秘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每个人都渴望追求成功,但在不断的挫折下,一次次的失败,导致内心的恐慌,也让他们丧失了根本的追求欲望。当那种欲望丧失的时候,于是便产生了消极想法:我为何不以消极颓废的‘葛优躺’来度过‘失败’的生活?换言之,他们的‘丧’或丧文化的产生,只不过是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最温柔的反抗。然而,他们的挫败只能让自己更相信:“有时坚持不容易,但放弃真的很舒服。”•其实,“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但是,面对这个时代给我们的压力,那些生命的怯懦者却用“丧”来伪装自己的无能,于是,他们本应充满活力的的生命就被丧文化裹挟从而失去了生命的追求。而真的英雄,该是满满的正能量去直面困境,正如褚时键在经历牢狱之灾丧女之痛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听任自己“丧”下去,而是毅然选择直面困境——七十五岁种树,八十五岁结果,这位古稀老人用奇迹告诉我们,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只有乐观的坚信美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正如企业家王石引用曼德拉的名言来赞美褚时健那样——“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佛系青年们,放弃所谓丧茶等丧文化,不要再做娱乐至死时代中的一具行尸走肉了,因为你们的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时代也需要正能量来引领回归正确方向——正能量,不因斗转星移而磨损其棱角,它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弹奏起正能量的音符,生活更加充满挑战;画上正能量的彩虹,生活更加五颜六色;添上正能量的茶叶,生活更加浓香回味。释放你的正能量,生活因此而改变,世界因此而精彩!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油腻大叔”还未走远,佛系“丧茶”又刷屏了。随着《感觉身体被掏空》的传唱、《马男波杰克》的热播……“丧文化”正一点一点渗入我们的生活。有人认为“丧”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更有甚者断言它是一味“精神鸦片”。而笔者认为,所谓“丧”,只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反鸡汤”情绪的宣泄,也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对现状的调侃和自嘲,我们无需大惊小怪。因为,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毋庸置疑,在全民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郁结于大家心中的负能量正急速膨胀着。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出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根控制理智的神经越绷越紧。而“丧茶”的那一行行“没营养”的小字,恰恰为我们的负情绪打开了闸门,让我们暂时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产生了情绪的共鸣。在“丧文化”的浸染中,很多人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惊觉:纵使现状不尽如人意,但我不是孤身一人。•诚然,认准一个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有时候,面对我们无法逾越的天堑,面对我们无法战胜的厄运,我们必须要有一点“小确丧”,来一点“小佛系”,我们要敢于直面自我,包括直面自己的脆弱,与自我和解。试问,当年同样是面对牢狱之灾,那个“不丧”的文学天才王尔德最后走上了真正的堕落,而那个有点“小确丧”的“佛系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写出了《罪与罚》等世界名著——他们俩,到底哪个更值得我们尊敬?试想,当年同样面对宗教法庭丧心病狂的迫害,那个“不丧”的布鲁诺最后被烧死在鲜花广场,而那个有点“小确丧”的“佛系青年”伽利略,却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又为我们奉献了他更多的科学研究——他们俩,到底哪个更属于有智慧?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种“丧”精神来调侃和稀释一下“残酷”的现状,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让自己最后一根神经彻底绷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