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的步伐,实现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浙运〔2008〕24号)的要求结合我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全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的自觉性,确保完成今后五年我省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坚持把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坚持全行业共同参与。三、工作目标。五年内全市货运车辆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增加50%,市境内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100%(消除市境内班车运行方式),配合省局完成公司化经营的城际班线整合。到2012年底,营运客货车辆单位能耗较2007年底下降5%,实现道路运输行业废机油、废电池、废轮胎、废配件、废包装物的回收率达到100%,废水、废气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20%以上.配置使用驾驶培训模拟器不少于100台;升级IC卡计时管理系统,与驾培模拟器连接使用,保障驾驶模拟器的规范教学,有效降低驾驶员培训中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完善出租车辆调度系统,减少空驶率,降低出租车单位能耗。四、工作任务及措施(一)优化客货运输组织及运力结构,降低单位运输能耗。计划任务:2007年,全市货运车辆中厢式车7091辆,重型车3398辆,专业车755辆;营运客车运输单位能耗为26升百车公里;营运货车运输单位能耗为38升百车公里;2008年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发展,较2007年增加20%,以后逐年增加10、10、5、5个百分点;2008年市境内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2.3%(现有市境内班车81辆,城乡公交968辆,968/(968+81)*100=92.3%),2010年一体化率达到96%,2012年达到100%;2008年至2012年,营运客货车辆运输单位能耗逐年下降2、1、1、0.5、0.5个百分点。工作措施:1.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优化农村客运组织,提高运输率。2008年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92.3%,2010年一体化率达96%,2012年达100%。2.整合城际客运班线。通过实行公司化经营,优化排班,提高实载率,优化运输组织,降低单位能耗。配合省局完成阶段性公司化经营的城际班线整合工作。3.优先发展环保车辆,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在新增或更新城际班线和省际、市际旅游车辆,要求达到欧3排放标准;在新增或更新农村一级、二级网络班线车辆,要求到达欧2标准;在跨市、跨省班线新增和更新车辆时,要求为全承载车辆。4.合理规划布局,培育和发展龙头基地和企业,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提高货运车辆使用效率。一是科学编制物流规划,培育重点物流基地。将嘉兴综合物流园和现代物流园整体建设成为省级重点物流联系基地,争取列入省级物流示范基地;同时重点培育2-3个市级示范综合物流基地或公共型物流中心。各县(市、区)建设1-2个县级综合物流基地或公共型物流配送中心。二是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在特种物流、干线物流、平台物流、配送物流和综合物流等领域培育1-2家具有影响力和重大示范效应的省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培育5-10家服务区域物流具有省内影响力和示范、品牌效应的市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培育2-3家服务县域经济和农村物流的县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三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推广5-10个物流标准业务推荐软件,大幅度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使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使用率提高30%,市重点联系物流企业90%使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物流业务,与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基本实现联网,提升货运车辆使用效率。(二)实现道路运输行业“五废”全部回收,“两废”明显下降计划任务:2008年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废机油回收率达到60%以上,完成废旧轮胎再利用试点工作,完成维修业(户)中水洗车试点工作,废包装物回收率达到40%以上,开展废气排放量统计调研工作,确定基础数据;2010年一、二类维修企业废机油回收率达到85%以上,废电池、废轮胎、废配件、废包装物等回收率达到70%以上,废水、废气排放量下降15%;2012年一、二类维修企业废机油回收率达到100%;废电池、废轮胎、废配件、废包装物等回收率达到100%,废水、废气排放量下降20%以上。工作措施:1.与市环保部门联合发文引导维修企业规范处置废油、废电池,具体工作通过行业协会牵线,由维修企业和专业公司签订回收协议,实现统一回收。将环保的有关考核指标列入维修企业信誉考核中,通过企业信誉考核督促企业的废弃物按规定规范回收。2.对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依据国外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寻找汽车维修行业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委托行业协会建立废旧轮胎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系统,引导维修企业实施废旧轮胎规范回收。3.引导和鼓励企业实现废配件全部回收,积极于有关部门联系,引进汽车总成翻新技术,实施废配件的“再利用、资源化”。4.积极开展空调制冷剂CFC-12回收再利用工作。强化企业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分步选取有一定实力的维修企业进行试点,推荐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电工、机修工到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免费培训,提高汽车空调制冷剂CFC-12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稳步推进空调制冷剂CFC-12回收再利用工作。5、督促企业配置与车辆维修检测相适应的废气检测设备,在维修行业实施二级维护以上作业竣工的废气检测,建立车辆维修档案,规范竣工合格证的签发。将车辆维修竣工废气检测设备的质量和维修档案纳入信誉考核,确保再用车良好的车况,降低再用车的废气排放污染。(三)倡导科技节能,推广驾培模拟器应用力度计划任务:2008年全市配置使用驾培模拟器达到30台;2010年全市配置使用驾培模拟器达到70台;2012年全市配置使用驾培模拟器达到100台以上。工作措施:1.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引导驾培机构购置使用模拟器教学,并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对使用模拟器教学的驾培机构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模拟器教学学时按相应比例折算为实车教学学时,于培训记录签署时予以确认。3.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与企业信用考核结合起来,凡购置使用模拟器实施教学的驾培机构在信用考核中予以加分,并在年度评优(如评选“十佳”驾校,示范驾校)等活动中于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节约能源,降低培训成本。(四)完善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降低单位能耗计划任务:通过政府加大对出租车行业的技术投入,完善车辆调度系统,提高调度效率,减少出租车空驶率,降低单位能耗。工作措施:1、2008年底,市本级378辆通过对讲机调度的出租车免费升级为GPRS系统,全面提升市本级出租车调度效率。2、做好市本级出租车油改气技术改造的调研工作,一旦技术、政策、资金等条件成熟,择机推广,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四、科学领导强化监督(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各县(市、区)运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并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项分解。各运管所负责在道路运输行业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方针、政策、法规;以市场准入、监督管理为手段,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做好能源统计工作。道路运输企业应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节能减排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节能规划和技改措施;降低车辆能耗,减少尾气排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要求做好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开展节能宣传、评比和人员培训工作。(二)、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在道路运输行业推广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建立节能新技术、节能产品发布制度,对经交通部认可、确有节能效果的技术及产品及时在行业内发布,引导企业及用户选择节能产品。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活动。通过示范试点,典型引路,积累经验,在全行业组织推广。(三)、建立节能目标考核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节能工作目标考核制,将节能目标纳入运管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中增加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逐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对节能减排工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运力发展,节能减排宣传,对自觉推广和应用减排节能技术的运输企业和车辆给予表彰和奖励。(四)、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以国家每年举行的节能宣传周为活动载体,在全行业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每两年在行业内组织一次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运输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对全员的培训形成制度,增强全员节能意识。各驾驶员培训机构及职培机构应增加节能知识和节能驾驶技术培训的培训学时;在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中增加节能驾驶知识的考核内容,提高节能意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使节约能源逐渐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为。(五)、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在全市运管系统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倡导崇尚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从决策计划、资源配置到日常管理,建立量化的管理体系,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表率作用。各县(市、区)运管部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会同环保等有关部门协调推进节能、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并组织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对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例实施督办;将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计入信用考核等等。同时要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