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本专业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前教育师资,具有初步的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能在各种早期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教育科研部门以及儿童教育产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本专业也为学生在学前教育及相关教育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学制:高中起点三年制三、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四、主干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指导及实训五、教学进度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教学进程考核方式开课单位周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上机学时开课学期起止周通识教育课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5454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6361大学英语21441441、2、3、4大学语文472721计算机基础472722体育21441441、2、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8181就业指导118185形势与政策讲座选修课通识课中的选修课特指校区已出台的公共选修课,要求每生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修满6门课程。普通心理学3541▲教育学3543▲教育心理学354542▲现代教育技术3543班级管理2364自然科学概论236361书法118181、2、教师口语236361儿童文学3545幼儿英语视听2723、4专业教育课必修课学前教育学236363学前心理学236362幼儿园活动设计指导及实训47236364▲学前卫生学与学前保育11818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36364▲幼儿园组织与管理118185中外学前教育史11818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3636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236364钢琴与伴奏21441、2、3、4乐理与视唱练耳21441、2、3、4幼歌唱赏2723、4形体舞蹈2721、2、幼儿舞蹈及创编2723、4美术基础21441、2、3、4简笔画与手工236365幼儿体育1185选修课课程与教学论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科学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师素质与修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儿童不良行为矫正实践环节课必修课军训2周见习0.52周教育实习8周说课2205说明:▲为考试科目六、课程描述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目标:学前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进一步明确正确的儿童观,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及幼儿园的课程设计理论,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能力。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框架体系、学科发展历程及主要理论流派;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及发展趋势;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课程开发、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力方面,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观摩、模拟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操作技巧,包括环境创设、课程编制与评价、各领域活动组织、家园联系、园本教研等,逐步形成与儿童交朋友、引导和支持儿童发展、并积极寻求广泛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逐步形成对学前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多角度认识,逐步确立并进一步提升专业认同感,培养一种珍视和欣赏儿童及童年期、鼓励多元、热忱包容的专业情感。课程内容: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的揭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一般规律的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学前教育其他相关课程如教学法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它以0-6岁儿童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本着理论性、应用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的精神,介绍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及学前儿童德、智、体、美等各领域发展的规律,学前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对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及主要活动有概括性的认识。本课程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观念,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阐述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等各领域发展的规律,并联系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学习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等。具体内容包括:学前儿童与社会、儿童身心发展;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托儿所(班)的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教育要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园所管理等。课时分配:本课程开在第三学期,每周2节,共36节。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的训练表现列入课程考核之中,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期末考核采取闭卷方式70%。参考教材:江东秋主编的《学前教育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书目: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魏明霞主编《幼儿教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课程名称:学前心理学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目标:学前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承担着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大学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信心和技能意义重大。情感与观念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对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儿童的关注与兴趣。知识的目标:了解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基本观点及实践研究的最新动向,深化对学前心理学基本知识、原理及对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有关知识的了解。行为与能力的目标:能够将学前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迁移至对学前儿童的研究、与儿童交往、帮助解决早期教育中的一些有关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实际问题。课程内容: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有效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学前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征、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学前儿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以及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本课程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学前儿童的记忆和想象;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学前儿童的个性等。课时分配:本课程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每周2节,共36节。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的训练表现列入课程考核之中,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参考教材:常青主编的《学前教育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书目:王振宇主编《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陈会昌《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课程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类别:师范类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一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把握学与教互动中的心理规律,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二是使师范生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小学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三是使师范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原理发现、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设计、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课程内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学好教育学、教学论、德育论、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活动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课时分配:本课程开在第二学期,每周3节,共54学时。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作业、课堂学习状况等,期末考核占70%,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实行百分制。参考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虞国庆漆权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参考书目: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2.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表现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3.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课程内容:心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其他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对于了解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教学、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学还肩负着提高师范学生心理素质的重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等。培养学生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为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更好地领会其它有关学科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将来的工作对象和参照心理活动规律开展相关工作。心理学课程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探讨心理的发生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学依据。因而,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课时分配:本课程开在第一学期,每周3节,共54节。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参考教材:章志光主编,《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叶奕乾等著,《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孟昭兰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