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神经系统nervoussytem一、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2.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机体适应外部环境3.神经系统让机体主动认识、改造世界二、神经系统的区分(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三、神经系统的组成(一)神经细胞1.神经元的构造(1)胞体(2)突起2.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的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及多极神经元(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二)神经胶质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枢部神经元胞体集聚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纤维集聚白质髓质纤维束神经元胞体集聚——神经节神经纤维集聚———神经周围部网状结构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神经核】【纤维束】【神经】【神经节】【灰质】第15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中心部位。第一节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受脑的控制及调节,但也能独立的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至L1体下缘。新生儿平L3下缘。1.位置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2.31个节段:脊神经: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髓节段:31个脊髓节段:每一对脊N相连的那段脊髓。颈节C:8个胸节T:12个腰节L:5个骶节S:5个尾节Co:1个马尾(2)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上肢的神经支配腰骶膨大:L2~S3,下肢的神经支配(1)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终丝: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止于第2尾骨背面。其周围有腰骶段脊神经根围绕,形成马尾。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终丝3.外形: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成人长40~50cm。3.六条沟裂: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后正中沟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穿出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前正中裂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后根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相对椎骨举例C1~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C1~4C3平对第3颈椎C5~T4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C4~T3C5平对第4颈椎T3平对第2胸椎T5~T8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T3~6T6平对第4胸椎T9~T12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T6~9T10平对第7胸椎L1~5平对第10、12胸椎体T10~12S1~Co平对第12胸椎、第1腰椎体T12~L1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二)脊髓的内部结构:前角(前柱)后角(后柱)中间带灰质后连合灰质前连合1.灰质:神经元胞体、树突、神经胶质及血管组成灰质,白质,中央管“H”形中央管灰质后连合前角后角中间带灰质前连合(1)前角:由运动(传出)神经元组成1)内侧群:支配颈肌和躯干肌2)外侧群:支配四肢肌前角内侧群前角外侧群(数量少,体积小)(数量多,体积大)宽短前角有两种运动神经元:1)α-运动神经元:大型,支配梭外肌纤维,直接引起运动。小型,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2)γ-运动神经元: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2)中间带1)中间内侧核发出纤维:脊髓小脑前束2)中间外侧核在侧角内(T1~L3段),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3)骶副交感核位于骶2~4段,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3)后角:1)后角边缘核2)胶状质3)后角固有核:与痛觉有关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细长4)胸核:胸核(C7~L2)由接受感觉的中间神经元构成。发出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接受纤维:同侧脊髓下1-2节段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发出纤维: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痛温觉,粗略触觉的冲动。后角固有核: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位置:脊髓后角(4)Rexed脊髓灰质板层2、白质主要由传导束组成,包括前索、后索、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前索后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外侧索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正中沟(1)固有束白质最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由灰质各层中间神经元轴突组织,联系脊髓不同节段。(2)上行纤维束1)薄束: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5以下)去向:延髓(薄束核)功能:向大脑传导下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位置:后索内侧楔束: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4以上)去向:延髓(楔束核)功能:向大脑传导上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位置:后索外侧薄束楔束起自:同侧的脊髓胸核去向:小脑皮质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位置:外侧索周边后部2)脊髓小脑束起自:脊髓中间内侧核去向:小脑皮质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位置:外侧索周边前部脊髓小脑前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功能:传导对侧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位置:前索功能:传导双侧粗略触、压觉。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3)脊髓丘脑束(3)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位置:外侧索后部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全长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皮质脊髓前束:只达脊髓上胸段位置:前索止于: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支配同侧四肢肌的运动。功能:支配双侧躯干肌的运动。功能:2)红核脊髓束:3)前庭脊髓束:4)网状脊髓束:维持屈肌的肌张力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1.薄束2.楔束3.脊髓小脑后束4.脊髓小脑前束5.脊髓丘脑侧束6.脊髓丘脑前束7.皮质脊髓侧束8.皮质脊髓前束9.红核脊髓束10.顶盖脊髓束11.前庭脊髓束12.内侧纵束13.网状脊髓束12345678910111213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截瘫脊髓横断,传导束阻断,脊髓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躯体感觉和运动全部丧失。2.反射功能反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躯体反射: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的感受器而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深反射:指刺激肌、腱、骨膜感受器而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又称牵张反射,如膝反射。内脏反射:如排尿、排便反射第二节脑干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上接间脑,下接脊髓,后连小脑。(1)延髓(medullaoblongata)腹侧面:以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背侧面:以髓纹与脑桥为界。一、脑干的外形(2)脑桥(pons)腹侧面:膨隆,称基底部。背侧面:为第四脑室底的上部。(3)中脑上界为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腹侧面背侧面2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白质:联系纤维网状结构(一)脑神经核脑神经感觉核脑神经运动核六个功能柱七种性质核团①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②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④内脏感觉核:孤束核。(头段为特殊感觉,尾段为一般感觉)⑤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⑥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的传入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内脏感觉核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躯体运动柱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腺体特殊内脏运动核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咽喉肌躯体运动核: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特殊内脏运动核: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咽喉肌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腺体内脏感觉核: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的传入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2)非脑神经核:属于中继核团1)薄束核与楔束核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损伤:本体感觉障碍2)下橄榄核位于延髓橄榄的深方,接受来自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红核和脊髓的纤维,发出的纤维左右交叉后形成橄榄小脑束,参与构成小脑下脚。在小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3)脑桥核由大量散在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纤维之间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组成,接受皮质脑桥纤维,发出纤维左右交叉形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脑桥核是大脑皮质向小脑传递信息的主要中继站。4)红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接受大脑皮质和小脑的传入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交叉后下行至侧脊髓。调节屈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5)黑质在大脑脚底与中脑被盖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黑质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有往返纤维联系。由于某些原因使黑质细胞变性,多巴胺合成减少,是引起震颤麻痹(Parkinson病)的主要病因。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二)脑干的白质1、长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传导对侧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系传导对侧痛、温、粗略触觉3)三叉丘系主要传导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4)外侧丘系传导听觉信息2.长下行纤维束1)锥体束参与随意运动的控制2)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束及脊髓小脑后束,二者向小脑传递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3)皮质脑桥束4)红核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三)脑干网状结构定义: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还有分布广泛的灰、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即为网状结构。1、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1)中缝核群:位于脑干中缝两侧,上联系大脑、间脑、小脑,下联系脑干、脊髓。2)外侧核群:多数是中小型神经元,接受上行纤维束的侧支,,传出纤维主要与内侧核群联系。为网状结构接受区。3)内侧核群:靠近中线,多为大型神经元,为网状结构效应区。2、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使大脑维持觉醒和警觉状态2)参与躯体和内脏运动的调节:躯体运动的调节:保持姿势、平地上行走内脏运动的调节:在延髓的网状结构内,存在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3)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4)脑干网状结构参与高级神经活动:如学习、记忆、情感变化等。第三节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大脑半球枕叶下方,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借上、中、下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位置:小脑上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三对小脑脚:下脚—连延髓中脚—连脑桥上脚—连中脑1小脑的外形和分部蚓:小结、蚓垂、蚓锥体。半球:小脑蚓小脑半球小结近似平行的沟,较深的沟有3条: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将小脑分为3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扁桃体绒球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1)外形小脑分叶: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绒球小结叶小脑体小脑分区小脑体纵行分区:蚓部半球中间部半球外侧部进化顺序原小脑Step2即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即脊髓小脑:功能:调节肌紧张即皮质小脑:协调随意运动旧小脑新小脑小脑的机能分区、纤维联系和功能1、前庭小脑(原小脑)——绒球小结叶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衡,维持体态姿势、协调眼球运动。2、脊髓小脑(旧小脑)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3、大脑小脑(新小脑)控制上、下肢肌的精确运动的计划和运动的协调。(1)小脑皮质小脑表层的灰质,有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小脑皮质小脑髓体(白质)(2)小脑核(中央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2小脑的内部结构3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是一个与运动调节有关的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骨骼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