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概述...........................................................................................................................................1第一章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2第一节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2第二节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3第三节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5第二章“二五”计划期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7第一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7第二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8第三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9第三章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1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2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4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14二、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内容.................................................................................15三、总体规划方案审批.........................................................................................22第四章浦东新区总体规划.................................................................................................25第一节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26第二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27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的蓝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指导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部署各项建设。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努力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劳动人民生活,重视城市建设,提出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1949年12月,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希马柯夫(CиMAKOB)、巴莱尼柯夫(BEHEHиKOB)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1953年9月,穆欣(MOжиH)来上海指导编制《城市总图规划》,并作专题报告,为上海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推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及时制定了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这阶段编制的《上海市1956年~1967年近期城市规划草图》和《上海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开辟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适应了工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上海市城市布局开始形成以市区为主体,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镇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群体组合城市。1959年6月,市人民委员会邀请建筑工程部规划工作组来上海帮助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0月,完成《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的城市建设方针,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听取汇报,原则同意。1972年,在杭州湾畔金山卫围海造地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1978年在长江南岸建设宝山钢铁总厂,同时规划建设金山卫和吴淞——宝山两个卫星城,引导上海城市向杭州湾北岸和向长江南岸两翼发展的格局。80年代初期,市人民政府开始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经过各有关部门对“规划纲要”、“规划方案”反复讨论,召开专家会评议,举行汇报展览,多方听取意见,修改完成《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送审稿)》,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后,于1984年2月上报国务院审批。1986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和讨论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并作了重要指示。1986年7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又上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1986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第一个报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随后,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意见又补充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上海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规划研究》两个专题规划。80年代中期以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上海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1992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以后,上海又出现了1993~1995年三年大变样的新局面。1990年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等到浦东考察并向国务院汇报了关于浦东开发几个问题。同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加快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根据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11月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同年11月26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时,上海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3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4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73.14万,其中市区人口452.43万。建国初期,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重点是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结构,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改善生产和居住生活条件,对上海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一节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花很大努力去管理和建设城市,1949年12月,邀请以希马柯夫为首的苏联莫斯科苏维埃专家小组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专家组成员巴莱尼柯夫根据苏联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于1950年3月提出《关于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的意见书。关于市民职业分类《意见书》根据1947年上海市民职业分类统计分析得出,上海的基本人口(指工业、港口、铁路等产业职工、专科以上学生等)占总人口的13.2%,服务人口(指机关、团体、贸易企业工作人员,商业服务行业、市政公用事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等)占总人口的34.7%,被抚养人口(指依靠他人抚养者)占总人口的52.5%。而苏联城市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30%~35%;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18~23%;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45~50%,对照之下,上海的服务人口远远大于直接从事生产的基本人口。因此,他认为上海是一个畸形发展的消费城市,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原则,把消费城市改变为生产城市,要把过去畸形发展的旧上海,改造成为健全繁荣的新上海。1949年,上海有5992家工业企业,其中,500人以上的仅103家,其余多为手工业型的企业。建议在10~15年内,上海以不增加新工厂比较合适,可以通过促成小型企业的逐渐联合,提高已有设备使用效率,增加机器和车床数目,或通过重建或扩充改造已有的车间,使非工业生产人员转业到工业生产中去,以增加基本人口。上海港是一个国际性港口,但发展新港区在10~15年内似不可能,最近期的任务,是改善已有码头,使装卸机械化,提高吞吐量,达到民国25年(1936年)的水平(4283万吨)。实行上述措施,就需要在港口方面扩大基本人口。当整个上海市的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25%~30%时,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关于人口规模规定上海这样大城市居民人口数的最高额,须根据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造计划拟订后才有可能。在此之前,对未来10~15年上海市人口的估计:在实行人口疏散、工厂外迁、以行政办法限制新的居民迁入,当人口机械增加停止后,城市人口可暂定为500万人。按苏联统计方法推算,至1965年,人口自然增长37.5万人,人口总数为550万人,其中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各占25%,被抚养人口占50%。关于用地规模至1965年,参照苏联的各类职业的基本人口用地指标推算,工业、港口等生产区用地由3600公顷增加到10600公顷,又根据苏联每公顷400人用地指标推算,住宅用地由7000公顷扩大到13750公顷。其他用地作如下调整:绿地公园由203公顷扩大到6875公顷,道路用地由1750公顷扩大到7581公顷,公共建筑用地由718公顷扩大到6203公顷,郊区由47999公顷缩小到16269公顷,全市用地总面积仍保持61270公顷。关于城市布局认为前都市计划委员会拟订的《上海都市计划总图》是根据欧美资本主义型城市发展经验而拟订的,其城市布局,是围绕市中心地区建立卫星市镇,冀以防止庞大城市的过分集中,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以现代化交通工具将新、老市区串连起来的一个庞大城市,这是不能采用的。同时认为上海最适合的改造方法,是仍以已有市中心区为将来市区的中心,而以扩大已有市区的面积来发展新市区,这样在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比较经济。因此,工业布局不得不照顾已有工业分布于市区的紊乱状况及沿江地区的事实,对这些企业应采取限制的办法及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装置除烟器。如有必要,新工业区也可设在吴淞地区。在住宅布局上,主张五角场建设第一住宅区,该处有空余的土地、发达的道路和交通网、可供行政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沿市区西南边缘沪杭铁路方向设立第二住宅区;离市中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