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考情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是高考热点,世界上不断发生的环境问题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也不断敲响可持续发展的警钟。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关键,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重点。双基夯实作业(27)自主课堂互动课堂知能升华作业(28)研基础自主筛查始的平衡原土地工业革命人地矛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城市: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乡村: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国家差异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的双重压力,同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发展与人口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原则、持续性原则、原则。生态持续公平性共同性社会持续点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庞大的不足严重人口压力人均资源环境污染(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手段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践工业发展农业推行公众提倡适度消费环境无害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点知: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技能共同认知一、解答环境问题的方法技巧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④气候条件:湿润的气候易形成酸雨;干旱的气候易形成荒漠化、盐渍化;大风天气易使污染物扩散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对点运用1结合我国2010年降水pH年均值分布图,回答问题。(1)指出我国酸雨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2)请为减轻我国酸雨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根据图例可总结出我国酸雨空间分布的特点。酸雨的形成除了与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外,还要与降雨的多少、土壤的酸碱性和地形等因素有关。减轻酸雨危害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答案:(1)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有利于形成酸雨;我国南方为酸性土壤,不利于中和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答案合理即可)二、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的解答要点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看具体考题可有所侧重或删减。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对点运用2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美国中国全国统计(%)巴尔的摩(%)上海(%)北京(%)哈尔滨(%)南宁(%)金属8.508.900.530.800.880.47玻璃陶瓷12.008.402.0510.752.564.52厨余垃圾13.0029.0042.7049.7716.6214.58纸张51.0036.401.614.173.601.83纺织品3.00—0.471.460.500.60美国中国全国统计(%)巴尔的摩(%)上海(%)北京(%)哈尔滨(%)南宁(%)塑料4.007.300.400.611.460.56其他可燃物质3.00—————惰性物质5.00—52.2432.4474.3877.44其他0.50—10.00———(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2)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城市垃圾的________物质多,可________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措施来维持平衡。第(2)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第(3)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答案:(1)B(2)有机回收或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3)①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把废金属和塑料制品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等的污染随堂双基演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下题。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012·浙江卷)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太阳能和核能使用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①符合题意;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②不符合题意;增加森林面积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③符合题意;提高单位GDP能耗,能源利用率会降低,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2~3题。省级行政区环境问题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广东●●●●●●●●●四川●●●●●●●●新疆●●●●●●●●M●●●●●●●●●●●2.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B.Ⅱ类、Ⅳ类、Ⅰ类、Ⅲ类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D.Ⅳ类、Ⅰ类、Ⅱ类、Ⅲ类解析: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广东省的酸雨、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的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故B项正确。答案:B3.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解析:M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山西省符合题意。答案:C读下图,完成4~5题。4.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解析:图中的一个关键的信息是指向能源的只有③,比较给出的产业部门,能够提供能源的只有沼气池。鱼塘的塘泥可以作为肥料,有利于促进耕作业(种植业)的发展,①是耕作业。畜牧场的废弃秸秆、牲畜粪便等可以作为制造沼气的原料,提供给沼气池。答案:B5.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内蒙古草原C.南方低山丘陵D.黄土高原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图中的鱼塘,发展养鱼以及基塘农业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这里气温高,也有利于发展沼气,以解决当地能源紧张问题。答案:C(2013·苏北四市模拟)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6~7题。6.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A.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解析:根据图中所示,a通过海运、陆运为该市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提供原料——自然资源;b为生产的产品通过海运、陆运销往市场;c代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及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环保体系;d为生产过程中依据环保体系达标排放到环境中去。答案:B7.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答案:D8.下图是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耗损”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C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4)试分析C地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耗损,臭氧层耗损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答案:(1)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耗损(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4)过量的紫外线使大量低等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量紫外线还会使生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温示提馨请做:双基夯实作业(27)(点击进入)重难透析深化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