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智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应用,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一道奇葩,从160多座迅速扩张到660多座,城市规模、功能和经济实力迅速放大。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智慧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强调信息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三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区县(园区)到省市(城市群)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阵营,各类试点遍地开放。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摸清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定量分析城市“智慧化”程度,明确城市智慧化所处的位置,找出与发达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差距,帮助管理者对整体建设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的评判,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总体结论据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7月,国内共有15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发布智慧城市规划、行动方案或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已达50多家。本次调研报告筛选出50家代表性的城市及城区作为调研报告对象。调研报告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较201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整体水平来看,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目标、建设模式、运营规律、投资策略、建设重点等都在努力实践探索中。主要结论如下:一、智慧城市发展备受重视,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随着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智慧城市”已成为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的更为高级的城市发展阶段,国内各大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从去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调研报告范围确定中可以看出,2011年7月国内共有55个城市提出或智慧城市建设,集中可以采集到数据的城市有28个,而今年共有150多个城市开展,集中可以采集的城市增加到50个,可见中国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响应程度越来越高;另外,对比2011年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调研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平均得分率由去年的48.99%提升到今年的51.77%,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二、各个城市之间整体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领先明显从智慧城市起步阶段划分为A(领跑者)、B(追赶者)、C(准备者)三个等级的得分情况看,各个城市之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起步早、速度快、成绩领先。在调研报告的50个城市中,创建智慧城市领跑者(65-100分)10个,创建智慧城市追赶者(50-65分)16个,创建智慧城市准备者(0-50分)24个,比例分别为20%、32%和48%,大部分网站处于准备者和追赶者状态;其中,排名前十位基本被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占有,第一名无锡(71.2分)与最后一名呼和浩特(31.3分)得分差距达2倍以上,有36个城市总得分未达到及格水平(60分),及格率仅为28%。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数据离散度非常显著。三、智慧治理基础扎实、成绩较好,智慧产业与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从智慧城市各类指标体系得分情况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智慧治理指标总得分率达到了71.71%,其次是智慧产业(得分率52.80%)与智慧基础设施(得分率50.40%);智慧产业方面,人均用水量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例指标得分均达到了及格水平,得分率分别为64.60%、63.80%;智慧基础设施方面,在网民数量、无线覆盖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无线宽带和网民数量指标得分率分别为61.40%、62.21%。四、政府服务能力较为突出,但典型应用和组织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本次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二级指标中政府服务能力得分较高表现突出,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完整度、在线服务能力、信息资源利用等指标的得分率分别达到了81.22%、73.21%、72.40%,在所有被评指标中,单项指标得分率分别位居第一、第三、第四;近年来智慧政务的发展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各城市在智慧政务应用方面,尤其是在电子政务、政府网站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等领域能力不断提升。但智慧保障能力(44.70%)和智慧应用(39.25%)整体得分率较低,尤其是应用领域和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成绩较差,得分率仅为23.20%、21.60%,在本次所有调研报告指标中得分率最低,需引起各地智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高度重视。第二届(201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调研报告结果总排名名称总分排名名称总分排名名称总分排名无锡71.21天津56.018济南44.235广州69.52大连56.018合肥44.235浦东新区68.93丽水54.920重庆42.737扬州68.64成都53.721哈尔滨42.038宁波68.45舟山53.721西安41.639佛山68.45长春53.023烟台41.639北京68.17珠海51.524昆明40.741杭州67.68东莞51.125南宁40.643上海67.49厦门50.926泉州40.244深圳65.010江门47.927兰州39.945苏州64.711南昌46.428沈阳38.546南京63.712株洲46.329贵阳37.147福州61.313长沙46.230石家庄36.048武汉60.214郑州45.631唐山31.449常州59.715太原45.532呼和浩特31.350青岛57.316海口45.333嘉兴57.017宜昌44.834一、调研报告背景与意义(一)智慧城市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在全球展开,根据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司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报告,到2050年人口总数为97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达到64亿,中国的城市人口可望超过70%。全球城市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可逃避的问题,如城市人口拥挤、工业污染、垃圾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种种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城市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上的滞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许多国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在全球成为一种趋势。自新加坡在1992年提出建设智慧岛计划后,欧洲、美洲、亚洲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大军”,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1、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与推进路径图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见图表1)。图表1: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历程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与推进路径图城镇化和信息化仍是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智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应用,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一道奇葩,从160多座迅速扩张到660多座,城市规模、功能和经济实力迅速放大。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智慧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三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区县(园区)到省市(城市群)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阵营,各类试点遍地开放。据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详见图表2:图表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二)智慧城市评价是引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风向标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其信息化程度将更加完善,城市化综合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当前,随着对智慧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关于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及机构在城市信息化评价体系的脉络下开始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但总体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现对国内外关于城市信息化及智慧城市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总结。1、国内外城市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综述城市信息化测评就是对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算、调研报告,以揭示和勾勒城市信息化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并指导管理决策部门从制约因素入手安排、规划现实工作。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信息化为核心的,是城市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研究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和必要的。自20世纪中叶开始,国外就展开了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工作,涵盖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展开了实际的测度工作,具体内容如图表3所示:图表3:国外信息化调研报告体系内容序号调研报告体系调研报告对象提出时间体系特点和优势体系架构1马克卢普法国家1962首次系统的提出信息化测算方法,并开创了马克卢普信息经济理论。2信息化指数法国家1965日本经济学家小松畸清介首次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又称信息化指数模型,对后来的调研报告体系影响深远。2级4/11项3波拉特法国家1977波拉特发展了马克卢普的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逐一识别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类系统,即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对信息产业经济研究具有重大的贡献。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国家1995简单实用,与当时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联系紧密,主要是针对西方七国的信息化发展进行测度,但其主要从基础设施方面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不能有效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2级6/12项5韩国:信息化指数调研报告体系国家1995仅仅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内容比较单一。2级4/4项6国际数据公司(IDC)ISI国家1996IDC提出的信息建设指数法(亦称信息社会指数法,简称ISI),以评价各国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及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着重于信息化基础环境调研报告,对信息化社会环境描述较少。2级4/23项7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调研报告体系国家2002该体系由政府制定,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其比较直观、可操作性强,但也存在一些指标设置不太合理的情况。1级23项8英国:电子经济调研报告体系国家2002由政府部门、学术团体和企业共同完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且调研报告体系比较全面和科学,但指标设置太多,不利于测评工作的开展。4级4/12/35/118项9俄罗斯联邦:各地区信息化调研报告指标体系国家或地区2002由政府和企业联合组织多方人士参与调研报告,比较全面,3级5/31/106项10哈佛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NRI国家2002网络化准备指数(NRI)是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合作提出的,调研报告全面、体系结构完善、整合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要素选择精炼。4级2/8/10/105项然而,专门的城市信息化测评体系还比较少,更多仍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调研报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新的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文献涉及地理、经济、规划、信息、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变化、信息技术与产业区位研究等,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信息化的内容。我国对城市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经济学界、地理学界和城市规划学界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城市信息化的相关问题展开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