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3.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环境观。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3.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荒漠化含义、表现及分类2.荒漠化的成因【教学方法】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及危害。【学习方法】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小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上海遭遇7年来最严重浮尘天气图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阅读课本P36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及图2-1,说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省区、表现及危害。——多媒体展示我国荒漠化的范围一、荒漠化的含义——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1.什么是荒漠化?2.荒漠化的表现?3.荒漠化类型?——多媒体展示下面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景观,西北地区严重的草场退化景观,红色荒漠景观,同时在图片上文字展示形成原因——探究性活动(一)材料一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很快进入角色,充分调动起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学习的目的性。——自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能达到简单的分析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便于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理解。材料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片P36活动1、教师引导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并图片归纳: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④坡度大,地表物质不稳定人为原因:①对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P37阅读及——学生阅读P37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教师展示我国干湿状况图、季风图、西北地形图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等方面,引导学生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课件的形式回忆归纳出来: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4.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5.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图片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降水少于蒸发。②深居内陆,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④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过度樵采④水资源利用不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探究性活动(二)材料三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近几十年来,新疆的荒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大沙漠以每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的土地上。——P38活动阅读图2-3及“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思考下列问题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通过案例提高学生从材料、影像中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及时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整理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阅读、分析、从分运用地图、地理数据,让学生将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得出结论,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视觉感受加强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便于学生集中识记。(师指导读图2-4滥牧、垦荒造成的环境恶化)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材料四红色荒漠化(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被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由于地表的红壤已被暴雨重刷殆尽,地面的红色母岩已完全裸露,红漠化严重的地区寸草不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丘陵”。回答:1、“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湘、赣、闽、粤)2、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同:滥伐植被、垦荒。异:“红色荒漠”为流水侵蚀形成,新疆荒漠化还有滥牧、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讨论归纳:①自觉控制人口增长;②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③节约和保护水资源、④开矿、修路时尽量做好植被保护、⑤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等。二、荒漠化的危害——学生阅读讨论P39教材及消失的楼兰古国——教师提问归纳从现象上看:农田、村庄、道路等受到威胁,为沙尘暴提供沙源从生态上看:生态环境恶化从经济上看:丧失大量土地、引发饥荒、贫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课堂小结】——教师多媒体归纳总结(也为板书)【巩固练习】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矫正深化。——通过对案例的解释来说明寒暖流的作用可加深学生得印象.——重在检验学生学会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资料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的课堂训练,有限提高了课堂效率。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地理思维过程。(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板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2、主要表现3、影响4、类型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4.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三、荒漠化的危害【教学反思】我觉得本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组根据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指导学生读图,读材料,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常是看得懂图,就是不知道能从图里面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得出什么结论,不会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归纳,因此在我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然后整理成结论,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筛选出有效信息,提高读图能力。三、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分析荒漠化的原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条理清楚有序,以后碰到类似的案例,他们就可以从容应对,按步骤一步步分析。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思考,归纳,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体验过程,并逐步得出结论,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问题和不足: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不牢固,前面必修一、二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在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时,就没有办法准确的分析。二是不会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很多知识点会混淆,这明显表现出学生归纳的能力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到这些问题。今后我会在新课程的引领下继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本课板书直观、系统、精练,既提炼了要点,也突出了重点、难点,揭示了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单位: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教师:韩忠时间: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