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也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到底教师是谁?•有人说,学生是孩子;是花朵;是树苗。那么,到底学生又是谁?•学习要求:1、能结合所学教师职业的特点、作用、价值及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知识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制定相关的养成计划。2、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明确学生的社会地位。3、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及内容,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学习重点:1、对教师职业责任与价值的理解与把握。•2、对学生本质属性的理解与把握。•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策略。本章主要内容:-----教师的职业特点、价值、地位与教师的素质结构。•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学生的本质属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的性质、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策略。学习指南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二、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教师职业的演变(一)中国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随学校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夏商:出现担任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专职人员。秦朝: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代:独尊儒术,官私学兴盛,教师队伍空前壮大。唐朝:学校制度相当完备,规模扩大,教师队伍及素质较大程度提高。明代:承唐朝之制,除国子监、太学等具有大学性质的学校及一些中等学校外,社学性质的学校蓬勃一时,出现一大批从事小学教育的官师。清代:1897年盛宣怀在创立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为我国师范教育之开端。(二)西方•在西方,教师一词是由“教仆”一词深化而来。•近代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是由于师范教育的兴起。•1684年,德国首办教师讲习所之后,欧洲各国开始由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逐渐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师范教育的兴起意味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开始。(三)现代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演变的基本线索是:教师从古代的由官吏兼任到近代的教官分离,逐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一)教师职业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作用1、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技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2)培养人才。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实践活动全程总体上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任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2)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反馈性质的信息,矫正自己教的行为,以更好地把学生的行为导向教育目标的实现。•潘懋元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上个世纪50年代,潘懋元就敏锐地感觉到“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中学生一样来教育”•潘懋元关于大学“精英论”“大众化”的阐述,影响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潘先生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的方案,都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的重视。数学:数学中的概念如:代数、函数、常数、变数、系数、未知数、虚数、方程式;解析几何中的原点、切线、法线、摆线、螺线、圆锥曲线、抛物线、双曲线、渐近线;微积分中的微分、积分、无穷、极限、曲率。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几何原本》,该书为现代数学的基础。明朝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合译前6卷。李善兰(1811—1882年)与英国人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1815—1887年)在1859年合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政治:康有为兴办万木草堂,讲新学,“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文学:朱自清散文对现代语文教育的贡献(《背影》、《儿女》、《春》、《悼亡妇》、《欧游杂记》)。艺术:刀美兰对民族舞蹈艺术的贡献。(二)教师职业的地位1、政治地位指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以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包括教师参政的深度、广度、幅度和政治待遇、法律保障等。教师节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新学年开始,要有新气象。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2、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高度,包括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占有和享用的状况以及待遇、生活水平、行业吸引力等。3、法律地位•一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般社会权利。•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专职教育者)所享有的特殊社会权利。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在这里我们仅论述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拥有的权限。--------教科书的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定权•--------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运用权•--------评价手段使用权4、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除了受社会思潮及国家政策的制约外,主要取决于职业的专门化程度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体现为专业权利、影响能力和奉献精神。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1.专业性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以来,各国逐渐趋于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并为确保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6年6月2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所有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分类和303个小类,其中,教师列在“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中。•2.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经师与人师)•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复杂性劳动任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特点与劳动价值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2、长期性•从教师劳动的社会效益来看:教师的劳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一活动的特点一是周期长,二是见效慢。3、因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不仅要从当前的、而且还应考虑到未来的社会需要。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学校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也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会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学生带着社会和家庭的各种信息来到学校,直接和间接地接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4、在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1.教师群体专业发展•2.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的延续,其内涵也持续不断地变化着。•教师专业内涵主要包括•专业自我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理想的发展专业理想•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要解决教师传授内容的问题,它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规范知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师范专业知识要解决如何有效传授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以教育科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职业动机•职业满意度•职业理想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阶段特征专业预备期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专业形成期教师从教1-2年专业成长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产生使命感专业高原期职业倦怠感、挫折感,消极状态专业更新期教育部门的介入,教师自我调整,进行反思,期望教师形象的提升专业成熟期达到成熟状态,体验到了教育教学的幸福感,追求一种教学的境界专业退化期教师离开工作岗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专业发展学校•在职培训•入职辅导•师范教育•自我教育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专业素质•(二)职业角色•(三)职业形象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1)教师的“爱”----既包含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也包含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离开了“爱”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一)教师的基本素质•1、教师的道德素养(2)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应承担的职责在建立起主观认同后形成的一种自觉调整自身教育行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趋向。(3)教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与社会其他活动不同,教师所从事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科学本身就意味着严谨和规律性。•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它们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两根支柱。合理的智能结构是合格教师素质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文化传播学生发展社会与文化延续和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3、教师的能力结构组织能力----首先表现在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运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其次表现在善于组织学生班集体的活动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自我调控能力---包括调控智能结构的能力和情感的能力。迅速而正确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要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规律,在教学及非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教育家的意识----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教育家式的教师而不是教学匠式的教师。•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5、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思考:知识更新加快、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我们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什么?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成效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合作的结果。教育过程如果不与学生的主观能动因素发生联系,过程无从实现。三、教师应承担的角色解析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考:如何认识学生•运用什么思想教育学生?•运用什么知识了解学生?•运用什么方法观察学生?(一)学生是人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从身体到心理、从简单到复杂、从广度到深度持续发展(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系统学习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合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育所培养的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知情意行协调生长的人,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二、学生的地位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公约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学生的社会地位是学生权利的问题(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二)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荣誉权涉及到学生权利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小学管理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教育部网站三、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一)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童年期(6、7岁~11、12岁),它是一个人一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在德智体几方面打基础的时期。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1)骨骼:正处在骨化过程,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2)肌肉:发育正在进行,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群早,发展的速度落后于骨骼,易于疲劳;(3)血管:发育速度大于心脏的发育;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