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姓名:徐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谢永珍20090325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徐雯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爱兰从财务舞弊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机制2007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发展却相当迅速,截止2004年4月已经有近1300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骤,导致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忽视和侵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指支持公司正常发展、承担一定风险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他们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受到公司目标实施过程的影响,具体来说一般包括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社区、政府等,他们都是公司无法回避的利益主体。上市公司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同等重要,根据他们与上市公司之间合作和威胁的可能性,我们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支持型、不支持型、边缘型和混合型。对于每一类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所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由于利益相关者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应负起对他们的责任,保护各自的利益。通过对我国现有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越来越重视,法律规定越来越多。但通过对现有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分析了解到,当上市公司发生舞弊事件时,我国对于中小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利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讨论的是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有关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问题。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本文提出了一套较具可操作性的利益保障机制的构想。保障机制由两个部分构成。首先在财务舞弊事件中利益受到侵害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员工要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监督、控制公司的行为,尤其是财务行为,做到自我保护。其次,外界的监督群体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发挥其作用。证监会、中介机构和媒体也要构成一个外部监督的三维体系,监督上市公司有损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行为。当舞弊事件发生时,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及时对舞弊的涉案人员和机构进行严格的处罚和对利益受到侵害的利益相关者予以必要的经济补偿。当然,要使得这个保障机制保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社会各界要给这个保障机制提供有效运行的一个平台,推出必要的配套措施,如给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一个法律依据,加强对监督机构的监督以及完善民事诉讼赔偿方面的制度等。该文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遵循了由一般理论到实务操作的逻辑顺序,理论推导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关于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的现状以及解决方案。但是由于问题本身所具有的高难度和作者水平的限制,本文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保护机制中关于法律措施的考虑不是很周全,方案也会有不完善之处。不过,希望该文能够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2.学位论文陈立超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研究2008作为财务治理核心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交叉渗透的产物,肩负着公司财务方面和治理方面的双重使命,成为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遗憾的是,当前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还远未成熟,财务治理结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多流派并存的“丛林”阶段,总体上可分为以股东治理模式为指导的和以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为指导的两个流派。鉴于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极大发展,本文将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定位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上。当前阶段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治理主体、财权等认识还停留在股东治理模式阶段:对财权的理解还是以股东治理模式的“业主”产权理论为基点,对治理主体认识还尚不清楚。不转变对财权内涵的理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权配置就很难顺利实行;治理主体认识不清,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一财权配置也必然是混乱的,财务关系协调也成为空谈。因此,合理确定财权内涵和正确界定财务治理结构治理主体已经成为财务治理结构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正是力图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财务治理结构的更加明确、具体的定义。接着依据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对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下的财权内涵作了分析说明,指出只要向企业投入了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群体都拥有企业的财权。在分析了当前财务治理结构中治理主体界定不清的现状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依据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沦等基础理论对财务治理结构的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接下来,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在理论上界定出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识别,给出了确定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治理主体的方法,并以工业企业为例,界定出了当前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主体。最后,针对我们所界定出的治理主体,提出了财权配置策略,为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提供了可以依循的路径。3.期刊论文唐跃军.张贻燊.TangYuejun.ZhangYishen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和治理指数——基于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价-证券市场导报2007,(5)本文对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所做的评价显示:(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较低,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较为薄弱.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表现不如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中小股东参与和权益保护程度亟待提高.(2)2003、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相对样本总体较好.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显著高于样本中的其他上市公司,同时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高于2003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但是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则不然.4.学位论文贺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履约研究2006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兼有生产与交易属性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由此产生的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本质界定为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作为现代企业理论延伸与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利益均衡前提下的。但是人们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进行生产和交易活动呢?其缔约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企业的本质是契约,那么企业整体契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财务契约理论。从契约观看企业的财务行为实际上是为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并为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的均衡行为。但是由于存在人的偏好与理性,使得企业内部充满财务冲突,从而产生了财务履约的问题。如果企业是一个以利益相关者财务契约为核心的契约联结体,那么研究利益相关者财务契约的履行情况对优化契约组合和激励设计,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在构建一套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履约情况。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契约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但原因何在?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我国上市公司终极产权呈现出多样化。从终极产权角度用实证方法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履行利益相关者财务契约既是新课题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5.学位论文黄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研究2007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公司治理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进程。在目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是矛盾的焦点。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通过财务治理的层面来影响上市公司质量,正如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则重在财务治理。而对这样的状况,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更本质的角度,对建立健全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由此,我国部分财务学者借鉴公司治理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财务治理理论,希望从财务方面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参考。目前,许多学者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公司财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初步提出了公司财务治理理论框架。对财务治理的概念、主体、客体、目标、机制等基本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理论源于实践,其价值在于解释现象和指导实践。遗憾的是,财务治理理论并没有引起实务界应有的重视,也没有有效指导我国财务实践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研究较为薄弱。财务治理模式研究的是财务治理主体如何处理财务客体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而这方面的研究正是当前财务治理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深入研究,构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模式。文章以“理论基础--模式比较--现状分析--模式构建”为研究思路,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多学科融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框架,对公司财务治理及模式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从而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公司财务治理基础理论研究。财务治理理论是我国财务学者基于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交叉融合而提出来的。关于财务治理的内涵,我国财务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本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对财务治理内涵及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财务治理是指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用以平衡各方财务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并厘清了相关概念,阐述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在审视全球颇具代表性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基础上,以财权配置为视角,总结了三种财务治理结构的比较模式,并以美国、德国、韩国为例,对三种财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借鉴国际上财务治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财务治理模式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按不同方式形成和运作的,是经济效率和制度适应的统一,并不存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模式,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地依靠某一方面主体的力量,很难解决财务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走向两者或多者的融合,建立一个内部财权合理配置,外部市场有效约束的财务治理模式。因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相机治理模式、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生模式值得借鉴。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的流动和分割中缺乏约束和制约。本部分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一般性考察入手,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的财权配置,提出人格化所有者缺位、财权配置不合理、财务监控机制失效、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所有者缺位造成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重大财务决策权、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缺位,董事会由各方利益要求者的集合异化为内部人控制企业的工具,由抑制内部人控制的机构异化为内部人控制的名正言顺的权力组织,约束与监督机制失效。②财权配置不合理表现在:债权人的财权分享关注不够,重股东轻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的权力配置失衡,公司财务权力分配向经营者过度倾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权力分配失衡。③财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治理市场难以发挥作用,财务监督低效率运行,财务监控机制失效。④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体系中,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处于失衡的状态,难以起到激发和约束高管人员行为的作用。第五部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构建。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股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