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旧名香亦溢---常州地名由来研究高一(3)巢逸凯常州的老地名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能反映常州的历史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不要小看这些老地名,往往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就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或文化。老地名承载着不平凡的历史,记录着杰出的历史人物,流传着古老而动人故事,表现着某种民俗史实。老地名具有时代的遗痕,它浓缩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纵观常州地名,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诸如历史变迁,社会变化、经济发展、文化文物、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可在地名中找到轨迹。分析和研究地名,能增长历史知识,熟悉家乡,热爱家乡,令人兴味无穷。常州的地名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常州历史的特征,这能从地名的分类中可以得到验证。常州是历代郡、州、府治和县治所在地,为官者亦多,因此,以官署、官职、官宅得名的地名不少。诸如府直街、府东巷、府西巷、府桥头、常春路(明初,常州称常春府)、县直街、县学街、察院弄、尚书弄、局前街、传胪里、尉司湾、尉司路、官保巷、尚书码头、西宫廨、善庆里(此处旧有县狱,取“庆尔从善”之意)等。还有以驻军营地命名的如西瀛(营)里、小营前、小校场、营房前、校场弄、马园巷等。这里,我就分几个部分来看看我研究的常州地名。一.地名分布研究地名的分布,首先要揭开地名的文字伪装,即辨明同义异字和同字异义。比如在江淮之间有很多村庄叫舍,反映开发初期的只是一个小房舍。舍在吴语区俗写作厍(晏殊第七子注(下同):如吴江有北厍镇),《广韵》为始夜切,应读sa,江淮方言的泰(州)如(皋)片的舍今读sa。邻近泰州、兴化的高邮水乡有很多厦,读sa,不是大厦,其实就是舍(注:高邮农村,×家厦的村庄名非常多),因为高邮在江淮方言的淮扬片,淮扬片把舍读作sei或xi,所以听到高邮东乡里下河地区的sa(舍),就记作厦了。同样,在北边的滨海县,sei(舍)有时被误写为同音的社,比如清代治河书籍中黄河(今废黄河)边的陈家社应该是陈家舍。因为睢宁、宿迁、邳州、赣榆等淮北州县实行乡社制,所以诱人犯错。我们知道文化有核心区和外围区,地名区也一样。有些看来只分布于特定区域的地名,实际分布范围要超过那个核心地区。比如有学者认为泾、浜局限于太湖以东、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北水网密集地带,长江以北完全没有以泾、浜为名之地。实际上,江北的滨海县有河浜,淮安、盐城有泾口,宝应有泾河浜(注:又,海门东南部有汲浜镇)。其他很多江南特色的地名在江北都有,比如:作为河流的港,遍布于江苏的江淮之间;以常州为分布中心的墅,江北的阜宁有郭墅,高邮有邱墅阁,江都有戚墅庙。吴语区的地名在外围分布一般不越过淮河,这是江南为核心的地名影响北界。所以地名区的划分不但要注意核心区,还要考察外围区。江北的少数江南特色地名可能是江南移民带入的,也可能是历史时期此类地名群退化后的残迹。有些地名分布区是中间消失,保留两头。比如墟,现在作为地名多见于长江以南,但是淮北的涟水、沭阳、连云港一带也有不少,比如沭阳有高墟、连云港有墟沟,《雍正安东县志》记载安东县(今涟水县)有瓦墟、张墟、石墟、团墟、桑园墟。江淮之间古代有柴墟镇(在今泰州市口岸镇),但是今天则几乎没有一个墟。二。地理环境与地名拿苏州与无锡来看:苏州市东南部的水域面积比无锡大,水网更密集,所以苏州的聚落内部会有很多桥,但是很少有以桥为名的村镇,无锡以桥命名的地名却很多。这是因为苏州的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聚落内部,聚落之间用舟联系,而无锡的桥却是陆路网的一部分。在水网较疏的太仓和张家港,以桥为名的村子又有很多。再看常州:依据地形,地势得名的地名,有牛角尖、马蹄巷、三角场、五角场、高墩子、高头村、高墩湾、低坝头、黄泥坝等。有许多的地名以方位得名,如东、西、南、北大街,五角场东、西、北路,关河东、中、西路,劳动东、中、西路,怀德南、中、北路,和平南、北路,浦前东、西、北路,延陵东、西路,东、西横街,东、西下塘,西、南、北城脚,大、中、小马园巷,大、小火弄,前、后湾,前、后北岸,上、中、下街等。此类以方位定名的地名市区有七八十处。三.人文地理与地名1.百姓、习俗、文化对地名的影响常州是文化古城,人文荟萃之地。许多地名以历史名人或史迹得名。诸如十子街、正素巷、周线巷、荆川路、雪洞巷、王守沿、半山亭、临川里、百花楼、书卷弄、赵家园、唐家湾、盛家湾、孙府弄、久思弄、陈渡桥、民元里等。还有以出资修路、建桥之人命名的如留芳路、琢初桥、椿庭桥、世丰桥、润芝桥、广成桥等。自古以来,常州官府为科第世家或贞妇烈女建树的牌坊甚多,以牌坊得名的地名也相应出现。据旧志记载,以坊为地名的,宋代有23处,明代有38处,清代有33处。至今尚存的有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世科坊、青云坊、三牌楼、牌楼路、兴贤巷(原有兴贤坊)等。有以祥词得名的地名。千百年来,人们盼望吉祥如意,福寿延年,安居乐业。把这种愿望定为地名以图吉利。如东升路、和平路、振祥路、长生路、成全巷、兴隆巷、仁寿里、百安里、济美里、留余里、日新街、光明巷、博爱路等。还有以神化传说得名的地名,如化龙巷、升仙弄、凤冠弄、石柱弄等。有以数字排列为名的如头条弄、二条弄、四美里、十八间等;有以姓氏为名的如庄家场、胡家场、艾家场、郑家场、周家巷、陆家巷、许家村等四五十处。在常州市郊的506个自然村中以姓氏冠名的村占90%以上2.经济地理对地名的影响(1)产业地理。吴必虎做过苏北平原墩、垛的分布图,据图可知,墩集中在盐城地区,垛集中在旧泰州地区,墩最初是海边盐民住的高土台,垛是湖中农民住的高土台。又如1942年从上海转移到阜宁县的文学家阿英发现南通地区的市镇(注:这里的镇指的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集镇,而非今天经过撤并后的建制镇)明显比西面的如皋县、泰县、泰兴县多(见阿英《敌后日记》1942年6月5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这是因为南通的商业向来比如皋发达。常州历来商业、手工业比较繁荣,有许多地名为证。如青果巷、蔬菜弄、鲜鱼巷、惠商弄、米市河、豆市河、缸行街、马山埠、当店弄、浴室弄、伞店弄、石灰弄、炒米浜、木匠街、木梳路、蓖箕巷、织机坊、打索巷、铁市巷、斛樘巷、麻巷、硝皮尖、竹行弄、爆仗弄等。以动植物名得名的地名的有东、西狮子巷、金鱼弄,鹤园弄、蛤蜊滩、杨柳巷、荷花池、桑园村、大树头、茭蒲巷、花椒园、柏树头等。(2)地区经济差异对地名的影响。江苏的淮北、淮南、江南是三个经济层次,钱大昕(注:钱大昕,清中期诗人、史学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在宝应县泛光湖边感叹:“行到淮南胜淮北,草房渐少瓦房多。”(《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61页)正是淮北地区主要住草房,所以瓦房(瓦屋)有了指示作用。新沂、淮阴、滨海、阜宁有瓦房庄,沛县、淮安、盱眙、金湖、宝应有瓦屋庄。江南很少用瓦房作地名,因为那里都是瓦房。有以相关地物的名称得名的地名。如大仓路、西仓路、东仓桥路等是因当地有府、县的仓廒而得名;红梅路、公园路、因傍公园而得名;体育路、健身路因体育场而得名;黄石墙(匠)弄因弄内原有黄色石墙而得名;红壁弄因原常州府文庙有红照壁而得名;还有因宾馆尔有迎宾路,因邮电局而有邮电路,因民丰场而有民丰路等。3,城市地理对地名的影响。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周围和军事有关的地名很多,比如市郊很多门是明朝外郭城的城门。扬州城东南旧有头桥、红桥、高桥、大桥、吴桥、砖桥、霍桥、施桥、黄桥、谢桥十个乡镇,淮安城东南有车桥、仇桥、平桥、席桥、季桥、朱桥六个镇,这么多以桥而名的镇集中在淮、扬二城东南不是偶然的。在干旱地区和水太多的苏州,很少有很多以桥为名的镇。水稍多的淮扬地区小县城周围也不会有,因为那里经济不怎么发达:所以只有在淮、扬二城周围才会有这么多以桥而名的镇。旧常州武进、无锡、宜兴、江阴为中心地区有很多地名带墅字,往西的丹阳、江宁越来越少,苏州也很少(注:江宁、栖霞一带尚有桦墅、大里墅、宋墅等村庄名,苏州仅保留了浒墅关镇,以及越溪附近的蠡墅)。墅的本义是农舍,引申为别墅。北宋徐铉《稽神录》卷一《李诚》:“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别墅在毗陵,恒使人李诚来往检视。乙卯岁六月,诚自墅中回,至句容县西。”说明苏建雄住在江宁府(今南京),有别墅在常州,他之所以到常州建别墅,可能是离南京较近的缘故,这可能是常州多墅的初始原因。常州为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桥梁众多。许多地名以河渠桥梁得名。诸如:关河路、三宝浜路、龙游路、大圩沟、新河滩、池塘沿、小河沿、沟浜头、采菱路、青龙路、梅港巷、前北岸、后北岸、长沟弄、横沟弄、西庙沟、白云渡、乌衣浜、太平桥路、万福路、玉带路、吊桥路、怀德路、青山路、罗汉路、芦墅路、虹桥湾、锁桥湾、斜桥巷等。4,人口地理对地名的影响。今姜堰、泰兴交界地区有很多村庄名字带野、空田(注:泰兴黄桥镇附近有野屋,泰州有野徐镇,姜堰有野杨、野朱、野庄等村庄,如皋袁桥镇附近有小空田,下原镇附近有王家空田等),这是否说明这里现在很空旷呢?相反,两泰地区是江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根据1993年《泰兴县志》第五章《区、乡(镇)简况》,以野、空田为名的村子建立时间最晚,在这之前确实很荒凉,但是人口迅速增长,使得荒野都兴建为村。野、空田在如皋也有。汉族是由无数民族融合成的,原来的民族名称变成了各地汉族名称。江苏江淮方言区淮扬片的人把说官话的人叫侉子,说吴语的人叫蛮子。在淮扬话地区,很多村庄名称明确显示居民的迁出地,比如:宝应的纪蛮舍、阜宁的侉周村。(注:海安县原有洋蛮河镇,现已并入城东镇。另外,吴语区也把淮北官话区的人叫侉子,如苏州葑门外原有侉庄,现已并入莫邪路。)常州境内,寺庙观庵较多,从地名中可见一斑。诸如大庙弄、小九华路、竹林路、清凉路、神仙观弄、正觉寺弄、玄妙观弄、关帝庙弄,灵官庙弄、药王庙弄、天王堂弄、可庵弄、玉隆观巷、茅司徒巷、太初庵、乌龙庵、西庙沟、庙西巷、庙直街、庙巷、白马巷、济农路、新堂路、小庙弄等。5,聚落地理对地名的影响。西南丘陵区有地名通名为笪,如溧水的马笪里、严笪里,溧阳的杨笪、陆笪里,《溧水县地名录》第10页只解释为村庄。按:笪有竹屋的意思,江苏西南丘陵才有竹海,所以出现这种地名。此区有不少棚子,反映开发初期山民的住房简陋。和丘陵区的小棚子相反,高沙土平原上的如皋市有的村庄长达好几里,如钱家长庄、石家长庄。常州的例子:茶山:茶山非山,据清乾隆年间《常州赋》称:茶山在县西南广化门外十里内,墩阜累累,有山型焉。唐末,湖(州)常(州)二守会阳羡(今宜兴)造茶进贡,由此往返,故名茶山。中凉亭:位于常州南郊,是古代贡献茶的三茶亭。宜兴茶由此而来。迎春桥:民间惯称行hang春桥,位于旧子城迎春门前。古代每逢立春,是地方官员举行迎春仪式必经之地。十子街:北宋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邹浩,号道乡,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礼部侍郎、龙图阁待制。为北宋邹元庆(宋赠左屯卫大将军)第十子,一门科第不绝,其住地取名“十子街”。旧时,婚庆的花轿往往要到十子街去转一圈,以取吉兆。降子桥:桥因降子庙得名。唐时常州郡守独孤及,中年无嗣来此祝祷,生子后还愿修庙,题额为降子庙。县学街:位于县学旁,近倚白云渡,沿岸寓居名人甚多。文在桥:取名于旧府学前“斯文在茲”牌坊。世丰桥:由邑人胡世丰独资修建。润之桥:由邑人程润之以三千金捐建。琢初桥:由贫儿院创始人伍琢初遗命出资兴建。椿庭桥、椿庭大楼:邑人由顾椿庭出资兴建。留芳路:据传,烈女谈留芳曾捐资修建此路。仁让里:以张太雷的先祖张悦、张怡“兄弟让产”而得名。回教弄:回民聚居区。6,军事地理对地名的影响。上文提到近代淮北地区土匪横行,所以围子很多。围子不能缺少望楼、炮楼、城楼,所以皖北、徐州的很多楼就是围寨(注:仅建制镇,徐州丰县14镇中就有孙楼镇、宋楼镇、范楼镇、梁寨镇、师寨镇,沛县15镇中就有鹿楼镇、朱寨镇、张寨镇)。自宋、元以来常州经历了多次激烈的战争。金兵焚烧、元军屠城、明清时期军队驻地营房等等,数百年来虽时过境迁,却留下一些因此遗迹而名的地名和地表构筑。王守沿:南宋末年,常州守将王安节率兵抗元,不屈牺牲,遗体葬于河沿,因称此地为王守沿。临川里:王安节四世孙伯亻与从江西临川来此守墓,死后亦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