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二、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三、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五、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原理的应用最简单的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行完形计算,让人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二、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格式塔学习理论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姆,苛勒和考夫卡、阿恩海姆等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1、突现论•2、同型论•3、知觉组织原则•4、学习理论•5、创造性思维1突现论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在现象场中,整体不同于其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其实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最有力的反叛。似动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这些物理参数的相互关系可以用科尔特定律来表示:①当刺激间的时距不变时,产生最佳运动的刺激强度和空间距离成正比;②当空间距离恒定时,刺激物的强度与时距成反比;③当强度不变时,时距与空间距离成正比。2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直接经验和行为的同时,也重视探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试图证实一个总的假设:即大脑皮质区也是按照类似于完形原理而进行活动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知觉过程中,人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绝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他们认为人的生理历程与人的心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同型论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它实际上和构造主义的身心平行论如出一辙。心理场心物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提出的。考夫卡借鉴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提出在人的精神活动领域存在着一个心理场,心理场是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而被知觉的现实则称作物理场。两者合称为心物场。心物场含有自我与环境这两极,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结构。物理场中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行为环境受到地理环境的调节,但同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3知觉的组织原则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2、接近或邻近原则。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5、好图形的原则。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7、简单性原则。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8、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尽管以上这些原则中的许多不是格式塔首创,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将这些原则有效地组织了起来,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而使其成为了格式塔知觉理论中最有特色的一块。4学习理论通过这些实验,苛勒认为,人和类人猿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应,是对一定情境中的各事物的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是一种顿悟形式的智慧行为。当学习者理解了情境之后,会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学习不是盲目的“试误”,是“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现。”这就是苛勒关于学习的顿悟说。顿悟说的最大特点是用顿悟来反对桑代克的试误,因此顿悟说是一种和试误说完全相对立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从苛勒的理论中抽取出顿悟的四个特点:第一,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第二,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但苛勒指出,这种尝试的行为是一种近似于行为假定的尝试程序,并不断累积经验,从而最终出现顿悟。第三,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量的积累。顿悟的这一特点也和桑代克的试误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第四,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顿悟可以高度迁移。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5创造性思维惠特海默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研究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研究中,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探讨上。惠特海默宣称,创造性思维对儿童来说应该是思维的自然方式,但往往由于盲目的思维习惯和学校的错误训练而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要让问题的整体来决定或支配部分,同时要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惠特海默在他的遗作《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来闸述自己的论点,通过他书中的这些例子及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创造性思维的四个要点:第一,创造性思维必须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同时要把课题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第二,任何问题必须根据课题的结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并向寻求更适当的完形方向发展。第三,思维者必须认识问题的次要方面和根本方面的不同,并根据不同点而把问题的各方面形成一个层次结构,即重组问题的层次关系。第四,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一)整体的观察法(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一)整体的观察法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它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的观察法。虽然不反对内省法,但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内省不能用作分析,而只能用作观察,他们认为分析的内省法最大的错误在于用元素来肢解了人的心理,也即苛勒所谓的用人为的方法破坏了自然的经验,从而使心理学陷入困境。不管是观察和内省,格式塔心理学家们都强调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一点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后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大贡献。(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考夫卡提出的现象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使其在具体的研究中除了运用整体观察法之外,还运用了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量化实证研究实验法,它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发现其意义结构。其次,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第三,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第四,现象学实验中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而主要作为一个现象场的创立者,它只对经验进行朴素而如实的描述,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第五,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并不严格操控被试或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本身在一定程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者,甚至可经说是一个真切的现象学家,实验对象本身在实验中不仅具有工具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生活的意义。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格式培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在美国东部滨海区,人们遇到成打的青年心理学研究者,他们已学会用完形概念进行思考,并能就这一研究法的前景进行引人人胜的谈论,不论是在学术界以内还是以外;同样地,确有其目的诊所工作者,他们已经把完形研究法同心理分析概念在某种伪装下结合起来。于是,完形心理学开始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一个英气勃发的新阶段。”第一为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年),在这一时期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早在1921年考夫卡和苛勒就先后前往美国许多大学讲学,并且,考夫卡于1922年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与苛勒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出版,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于1929年先期用英文出版,他们对行为主义的批评也受到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赞同。第二为迁移时期(1927~1945年),在这一时期三位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美国,都在美国的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丁作。然而,出于三人所在的大学都没有学位授与权,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同时又因为格式塔学派的著作多为德文版,这无形之中阻碍了其理论的传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