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叶广宇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PrincipleofManagement第九讲管理学发展趋势本章主要内容: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9.2管理学发展的驱动力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第九章管理学发展趋势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环境变化一:全球化的经营–宝马(BMW)是德国公司,却在美国南加州(SouthCarolina)设有汽车制造分厂。–麦当劳(McDonald’s)也在中国销售汉堡包和可口可乐。–埃克森(Exxon)是一家美国大型石油公司,而公司超过3/4的利润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丰田(Toyota)在美国肯塔基州(Kentucky)设了汽车制造分厂。–福特汽车公司(FordMotor)的维多利亚王冠车(CrownVictoria)的零部件来自全世界各地:墨西哥(生产座位、挡风玻璃、燃烧机),日本(生产减震器),西班牙(生产电子引擎控制器),德国(生产刹车抱闸系统),英国(生产关键车轴部分)。–中国的海尔集团也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冰箱制造事业部。•这些例子说明,要想在这个没有国界的地球村里保持较高的效率,管理者们就必须适应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体制。全球化给管理者带来的影响:文化不适应•环境变化二:技术倍受重视–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公司,如通用电气、花旗集团、沃尔玛和3M等公司就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生产制造机器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集成电路、微处理器以及电子会议等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利用电子以及计算机设备来代替员工而强化了集约化的生产过程。如机器人能够做许多重复劳动,如点焊和喷漆,比人工快很多。机器人不怕暴露在化学药品或危险品面前。–柔性化生产使许多大型企业能够根据用户的定单情况量身定做,“一对一产品”已经能够实现大批量定制了。技术不仅仅用在了制造业企业,在银行业也派上大用场。例如,自动取款机以及EDI系统替代了柜台员工。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技术如何改变了管理者的工作•信息技术增强了管理者的能力,使他们更具影响力,同时也能更具效率地从事与管理工作相关的四大基本活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好处是管理者能够远距离遥控监督员工,面对面的交互影响力也大幅度地降低了。使用远程通讯技术(Telecommuting)能够通过电脑与调制解调器将工人与其协作伙伴、管理层连结到一个办公室里,这使得员工们能够在任何地方生活。•环境变化三:社会对企业与管理者的期望•企业社会责任论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环境变化四: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主权时代时髦语1:老亨利·福特说:“除了黑色以外,他的车用户可以拥有任何他们想要的颜色”。–消费者主权时代时髦语2:斯多·莱昂纳(StewLeonard)拥有位于南康涅狄格州的世界上最大的牛奶公司,他说在他的经营中仅有两条规则:“规则1:用户永远是对的。规则2:如果用户错了,请看第一条。”–用户主权时代的要求:更快捷的服务、更高的质量和性价比。大批量定制、免费服务热线、不断增长的电子商务与邮件订单,打折的超市,以及不断的质量问题,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观念:企业及其管理者必须时刻:继续改善产品质量、规模紧缩、灵活与快速的市场反应等。日本人:业务改进(Kaizen);美国人: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环境变化五:重视创新/创业精神•环境变化六:劳动力的多元化•环境变化七:全球大范围的规模紧缩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本章主要内容: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9.2管理学发展的驱动力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第九章管理学发展趋势9.2管理学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的推动•……本章主要内容:9.1环境变化与管理学发展9.2管理学发展的驱动力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第九章管理学发展趋势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一)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二)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信息职能的引入,与传统管理职能将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管理职能系统。信息职能为传统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反过来,传统管理职能又促使信息职能去开发、收集、处理、传播、分配信息资源。9.3管理学发展基本趋势(三)管理学新的理论前提———“合工理论”向传统的分工理论提出了挑战。与分工理论相比,合工理论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即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将几道工序合并,归一人完成,也可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工作小组或团队,以利于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另外,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幅度,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而打破官僚体制,减少了审核与监督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内部冲突,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的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