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第一章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貌学Geomorphology地球上有哪些地貌类型?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1昆仑山玉珠峰我国划分标准:海拔>5000m:极高山3500~5000m:高山1000~3500m:中山500~1000m:低山<500m:丘陵(相对高度<300m)青藏高原雪山珠穆朗玛峰8848.13m(中国,19750723);8850m(美国,1999);8844.43m(中国,20051009);1300万年前,最高达12000m.中山黄山莲花峰,1873m恒山北岳山西恒山,2017m泰山东岳山东泰山,1545m华山西岳陕西华山,2200m嵩山中岳河南嵩山,1590m衡山湖南衡山,1290m丹霞山丹霞山,最高618m鼎湖山鼎湖山南京钟山南京钟山(紫金山),458.7m南京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广州白云山白云山主峰摩星岭,382.4m全球构造地貌海底构造地貌陆地构造地貌大洋中脊洋盆洋底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深海平原大陆架海岭火山海岭、断裂海岭洋底火山与火山链平顶海山珊瑚礁大陆坡岛弧、海沟大陆隆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地质构造地貌地球上有哪些地貌景观?不同高度下我们所见的地表景观构造地貌河流景观荒漠景观喀斯特寒区景观海岸景观河口景观再来看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课程安排一.绪论二.坡地地貌三.河流地貌四.岩溶地貌五.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六.荒漠地貌与黄土地貌七.海岸地貌八.构造地貌(大地、褶曲、断层)九.地貌发育理论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书:严钦尚、曾昭璇编,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吴正,地貌学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王飞燕,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黄秉维,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卷),科学出版社,1981刘东生,第四纪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HuggettR.J.FundamentalsofGeomorphology,Routledge,2007EasterbrookD.J..Surfaceprocessesandlandforms,Prentice-Hall,1999Ritter,D.F.,Kochel,R.C.,Miller,J.R.,ProcessGeomorphology3rdEd.:W.C.BrownPublishers,Dubuque,1995绪论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学科分类地貌学的发展简史一、地貌学研究内容地貌学定义:geomorphology(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geomorphologie(德语)起源于希腊语,由γεω(theEarth)、μορφη(form)、和λογος(discourse)构成,即三个英文字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因此从字面看地貌是一种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学问。地球表面:地壳的外表面,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地球表面形状:起伏形态,即地表形态。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内部机构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Geomorphologyisthestudyoflandformandtheprocessesthatcreatethem.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内部机构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1)形态特征(2)成因(3)分布规律(4)发育(演替规律)一、研究内容(1)形态特征陆地——山脉、河流、平原、盆地、沟谷、沙丘海洋——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研究对象:地貌(landforms),通俗讲就是地表形态。(2)成因内营力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构造地貌(structurallandform)、火山、熔岩地貌——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外营力重力作用、风化作用、冰雪作用、水的作用、生物作用——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球内部(热能)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对地表进行再塑造削低高山、填平洼地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内营力成因褶曲构造地貌断层火山熔岩地貌海沟外营力成因坡地地貌——崩塌坡地地貌——滑坡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青藏高原上的冻土层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3)分布以内营力作用为主:三大阶梯、西高东低、水向东流、永不停息、暖气东进、雨热同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3)分布以外营力作用为主(与气候条件相关):纬度水平分布:高纬度寒冷气候地貌带——冰川地貌、冻土地貌温湿气候地貌带——流水作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貌带——荒漠湿热气候地貌带——流水垂直地带分布:雪线以上冰川地貌……。(4)演变规律内、外力相互作用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三方面影响。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是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形成的,古近纪之前是汪洋大海,经过古近纪上升到海平面,既零米,新构造运动的产物。3、研究地貌学目的:揭示地表形态在这三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利用其有利方面,改造其不利方面。沧海桑田地形学与地貌学地形学与地貌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及其三维空间几何形态,可用地形图表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组成物质及其形态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的演变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可用地貌图表示。在我国,解放前被称为“地形学”1956年后,学者倡议,改称为“地貌学”学科性质边缘科学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学说与彭克山坡梯地学说的建立,使地貌学从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中分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利用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人地关系的研究。西欧: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地质学范畴;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二、地貌学学科分类地貌学的现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地貌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它逐渐从定性描述转入数理分析和定量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更加强了。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气候地貌学与构造地貌学是地貌学中的两大分支。构造地貌学主要构造特征和过程,山系的生长与衰落气候地貌学气候对地形和地质系统的作用气候→过程→形态,形态是气候的产物二、地貌学学科分类动力学与地貌学结合产生了动力地貌学。如:河流地貌、重力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等,一个接一个的兴起。地貌学模拟实验的研究形成了另一分支:实验地貌学。岩石地貌学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外力剥蚀下形成的各种地貌。应用地貌学: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农业地貌学等。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等。现代地貌学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海洋地貌学信息技术支持时期GIS,GPS,RS技术以及新的数理理论如非线性科学(分形论、混沌动力系统)等理论的应用,基础数据的获取方式、地貌数据的分析内容方法、地貌实验方法等出现了新的领域。地貌学研究方法多种可能假设法-methodofmultipleworkinghypotheses观察事实-observasionoffacts提出多个假设-developmentofmultipleworkinghypotheses求证假设-testinghypotheses野外研究方法形态研究:包括形态的特征,组合,分布和测量。组成物质研究:包括物质的颜色,形态特征(例如:球度,磨圆度等)形成条件的研究:包括新构造运动状况,地质与构造特征,各种外力特征。地貌过程的观测地貌成因分析室内研究方法地形图分析遥感分析沉积物分析粒度分析化学分析矿物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模拟研究年代分析14C测年K-Ar法铀系法释光(TL,OSL)古地磁三、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历史时期的知识积累孕育阶段创建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学家(Herodotus,Aristotle,Strabo,Seneca)通过观察地球表面是由火山、地震和河流。我国:西周(公元前八世纪前)的《诗经.大雅.笃公刘》中,已有“岗”(丘陵)、’掘”(平原)、“限”(低湿地)等三种地貌的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四至三世纪的《尚书》中的《禹员》篇中把我国东部分为九州,并叙述了九州内的山川大势及土壤类型。在公元六世纪,北魏郧道元所著《水经注》,黄河、长江及两江等大河及其沿岸的地形、气候等特征。唐代颜真卿(708—784)在《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中,已有“东海三为桑田”的海水进退的概念。北宋沈括(1032-1096年)在《梦溪笔谈》,流水的侵蚀、搬运与堆积等三者的关系概念。指出高山与深谷都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陆地曾经历过沧海桑田的文化,太行山曾经是海洋生物沉积的场所,华北平原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明代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区域特征等。清初期孙兰(1638-1705年)的《柳庭舆地偶说》中,对地貌的生成提出“变盈流谦”观点。堆积会使地貌由低变高(“变盈”),侵蚀会使高地夷平(“流谦”)。地貌是“因时而变(长期渐变的),因变而交(突发的),因人而变”。历史时期的知识积累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罗蒙诺索夫在《论地层》(176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于内力与外力的斗争和冲突而形成,从发育过程来认识地表形态。JamesHutton《地球的学说》(1788)地质学的创始人认定地形演变是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指出地学研究的经典概念:“今天是过去的钥匙”。JohnPlayfair《霍顿地球理论的解释》河流切割其河谷,河流纵剖面坡度表明流速、水的搬运能力与输沙量之间的平衡CharlesLyell《地质学原理》(1830)发展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根本原理——“均变论”,又称为“现实主义原理”。现代地质学与现代地理学的创建时期均变论现在是过去的钥匙地球表面现代进行的过程可以解释过去的过程在假设物理化学法则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以现代观察到的事实可以解释过去地球的历史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和现代进行的相同地质事件大致以不变的速率运作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鲍维尔(JohnWeselyPowell1834-1902)–侵蚀基准面对河流过程解释,河流下切的最低水平面。(J.W.Powell)的侵蚀基准面概念,侵蚀基准面对河流过程解释,河流下切的最低水平面吉尔伯特(G.K.Gilbert1843-1918),过程地貌学的创始人《亨利山的地质报告》河流动力调整保持“均衡”概念。营力和地质构造抵抗力之间的动态平衡戴维斯(W.M.Davis)的地貌成因三要素(构造、营力、时间)原理和地貌循环(旋回)学苏里尔(A.Surell)《河流纵剖面缓曲线》(1841)阿·彭克(A.Penck,老彭克)的《地表形态学》(1895)资源调查与开发,地貌学的产生和发展。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开发,要求对流水和冰川地貌发育研究。美国:内战结束后,西部开发,地形测量与分析,地貌的地质内涵分析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洛贝克(A.Lobeck)《地貌学——地形研究导论》(1936)桑伯瑞(W.D.Thornbury)《地貌学原理》(1954)瓦·彭克(W.Penck)《地形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