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一、设计思路学习本科,教师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设计形成本课大致的知识学习框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依据认知学习的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和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所倡导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阅读史料、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感悟历史,理解历史的真谛。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政治文明史中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的第三节内容。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方面。同时又涉及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因而与近代中国史有密切关系。本课涉及的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台湾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同时一国两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高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地区的如期回归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在解决港澳问题的运用四、教学过程(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去阅读,并且让他们去百度知识百科等地方搜索,课前做好相关的预习功课。;;;)情境式导入;教师设计了一段创设问题情境的《七子之歌》的片头FLASH。(可以在百度视频中搜索查找=301989888&rn=20&pn=0&db=0&s=6&word=七子之歌)在《七子之歌》的音乐声中引入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地图、闻一多像;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被割占的一些图片史料等历史资料(使用百度图片搜索=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2istype=2&fm=index&pv=&z=0&word=%D6%D0%BB%AA%C3%F1%B9%FA%CA%B1%C6%DA%B5%C4%B5%D8%CD%BC&s=0;),最后定格在闻一多先生温和而坚定的目光里,并闪出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创设一个屈辱岁月的历史新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对屈辱历史不堪回首的深深慨叹。第一主题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统一问题的由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关于香港问题由来。由电脑屏幕显示香港行政区地图。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不平等条约及被占之地。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强调国家统一问题缘于侵略及内战。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第二主题位卑不敢忘忧国:我的统一构想与“一国两制”1.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决策者,你会为统一祖国设计怎样的方案?”。让学生对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方案。主要是讨论武力解决与和平解决的利弊。然后播放邓小平录音并思考: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什么方案?这一方案的优点是什么?他又强调必须坚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是什么?2.“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含义和内涵是本课重难点。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1)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3)一国两制的正确含义和内涵是什么?(4)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自由讨论。关于第(1)问,生答台湾问题。第(2)问在学生回答后电脑展示构想的形成过程(同时分析回答形成过程类问题如“……怎么形成、出现……”的基本方法)①全国人大的呼吁和邓小平讲话,标志对台政策重大发展②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成为国策。关于第(3)问“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内涵的理解是本节的重难点。先请学生据教材回答出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然后出示下列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鉴于学生较难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故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供其讨论:①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②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③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④两制的主体是什么?⑤一国两制在对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完全一样?⑥实行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和政策保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国两制的内涵:3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③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④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⑤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⑥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在学生掌握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后,组织讨论第(4)问:“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是保持港澳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持祖国繁荣昌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模式和范例等。第三主题紫荆花放满园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关于香港的回归。播放《香港回归》影视剪辑,(百度视频搜索)学生结合影片和教材回答:香港回归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现代化建设成就)香港问题是如何最终解决的?中英和谈(简单分析和谈中英双方的主要分歧和中国政府的态度)→签署联合声明→香港回归(展示相关图片——百度图片搜索)教师引导:香港已经回家了,许多人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对她的前途表示过担忧,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展示回归后香港现状的数张图片。联系香港在大陆帮助下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史实说明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从肯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的正确性。2.关于澳门回归。电脑屏幕展示澳门行政区地图和《七子之歌.澳门》的文字及音乐(让学生齐声跟唱)教师引导:由于有了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范例,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也就日趋成熟了。中葡政府在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电脑展示澳门回归的图片及澳门回归后能反映其稳定和繁荣的图片。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请学生思考: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港澳的回归,有何重大意义呢?在学生归纳后,教师整理如下:①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4.关于港澳为何能顺利回归问题。由学生回答后可简单总结为: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港澳同胞渴望回归;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引用王维名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设问“在祖国大家庭中还少了谁呢?”(生答台湾)“那么台湾人民愿意不愿意回来呢?”过渡到台湾问题。第四主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国两制的未来展望电脑屏幕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有音乐朗诵。(百度音乐搜索)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让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诵并思考:①从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结,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②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4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海峡两岸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建国后,相互隔绝的时期→80年代,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让学生根据教材归纳出交往的表现并展示相关图片)→92共识和汪辜会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2000年台湾局势变化然后与时政热点结合设问:“请你谈谈当今台湾局势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台湾问题的热情(学生各抒已见,可能会涉及诸如台独活动、台独言论、公投立宪、台湾军购、连战与宋楚瑜访问大陆等)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登辉陈水扁图片及相关台独言论。引出目前中国和平统一的两大阻力: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出示港台人民对台独活动的态度图片及连战与宋楚瑜访问大陆图片及与胡锦涛会谈共识纪要。强调中华儿女反台独、盼统一的强烈愿望。然后电脑屏幕展示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江泽民十六大内容和胡锦涛相关谈话)。再创设新的假设的问题情境“假如你见到了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你最想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一般都有话可讲,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及时作好引导,防止过激言论)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立场很坚定,表达了同学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继而设问:“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个别同学认为:祖国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反驳此观点后教师引导中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使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前途的关系,树立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青少年也要为祖国统一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一观念。五、课堂小结与实践运用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创设“海峡两岸心连心活动”情境,要求每位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百度等,以“祖国统一“为主题给台湾的青少年朋友写一封信,自觉的落实到具体的爱国实践行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课堂上可由学生对信的内容提出设想,进行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