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浙江省高等学校德育统编教材人间天堂烟花三月钱塘朝霞钱塘江一线潮一、浙江省情—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浙江省行政区划图1.地形地貌2.江河湖泊3.气候4.人口与自然资源自然地理浙江省地形图1.地形地貌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浙江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高1929米,为本省最高山峰。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击平原。按地表形态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区分,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浙江海域广阔,海洋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岸曲折,形成了众多的港湾,如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温州湾、乐清湾等。杭州湾是我省最大的港湾,钱塘江江河口呈喇叭形,由于潮汐的作用,在海宁附近形成举世闻名的钱江潮。钱塘江全长588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7%,是浙江的母亲河。浙江的大陆岸线北起平湖市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的虎头鼻,长达1889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形同串珠,北自嵊泗花鸟山岛,南至苍南县七星岛,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有2878个,占全国40%,居全国首位。其中舟山群岛占全省岛屿的45%以上。本省处于亚热带东部,被称为“东南植物宝库”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已经达到60%。全省有2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0个省级森林公园,3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本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总共有17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40个省级名胜风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0余处,省级文保单位382处,已知的地上地下文物点2万余处。项目年末常住人口(万人)5180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509土地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10.18山区面积(%)70.4平原面积(%)23.2河流湖泊面积(%)6.4气候(主要城市)年平均降雨量(毫米)1463年平均气温(摄氏度)17.6森林林地面积(万公顷)667.97森林覆盖率(%)60.5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19382.934.人口和自然资源资料来源: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675.67总供水量(亿立方米)207.78用水量构成(%)农田灌溉45.4农牧渔畜7.4工业26.8居民生活10.3城镇公共用水3.7生态环境补水6.4淡水已养殖面积(千公顷)205.08海水已养殖面积(千公顷)118.28海岸线总长度(公里)6486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万吨)铁矿石3790煤9488沸石岩12704叶蜡石3346莹石矿石(矿石)1997明矾石矿石(矿石)9823水泥用灰岩255276续上表单位(个)(2009)地区市辖区县及县级市建制镇乡村合计3258(36+22)73544529974杭州市8599312113宁波市6578112595温州市381191435404嘉兴市25470862湖州市334415992绍兴市1579152209金华市2776364807衢州市2447462168舟山市222111344台州市3664285028丽水市18611093452资料来源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行政区划1.悠久的历史2.经济开发较早3.人才荟萃之地历史沿革1.悠久的历史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素称“文物之邦”。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今天的浙江境内活动。全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渡文化(余姚距今6000年—7000年),跨湖桥文化(萧山距今8000年)良渚文化(杭州距今4000年—5000年)。上山文化(浦江距今10000年)。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余年前,就已经在浙江地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战国时属楚。秦朝在浙江设置会稽郡。三国时期,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浙江有省的建制,自晚唐略见眉目。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全国分为十五道,其中江南东道辖今浙、闽两省(公元733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从江南东道中分出两浙道,即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浙江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的雏形就此成形。公元十世纪初,浙江临安人钱镠据两浙十四州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他对杭州的贡献很大。南宋王朝建都临安,历151年。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设十一行中书省。原来的两浙路,与福建、赣东、皖南合并,同属江浙行省。明朝改置浙江行中书省,简称浙江省,浙江省名正式出现。清初,地方政区制度承袭明朝。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浙江省的建制至此完成。2.经济开发较早先秦时代,浙江就同东亚、南亚、西亚不少地区以及国内沿海地区有贸易往来。东汉时,浙江已出现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较为发达,制瓷业也达到相当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进入公元六世纪,经济迅速发展。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3.人才荟萃之地在浙江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哲学家、思想家:王充、陈亮、刘基、宋濂、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龚自珍诗人:骆宾王、孟郊、朱淑真、周邦彦、陆游、贺知章画家:吴镇、徐渭、陈洪绶、马远、黄公望、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书法家:赵孟頫、虞世南、褚遂良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教育家:蔡元培、竺可桢、马寅初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等革命家:秋瑾(也是妇女运动的先驱)五四以来的文坛巨匠:鲁迅、茅盾及郁达夫、冯雪峰、夏衍、邵荃麟、艾青、丰子恺、徐志摩、吴晗等一大批文学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中,浙江籍占了近五分之一。浙籍著名科学家有:钱学森、贝时璋、苏步青、严济慈、谷超豪等“宁波帮”商人:邵逸夫、包玉刚、董浩云、安子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过浙江次数毛泽东——53次(768个日夜)陈云——33次(1500个日夜)周恩来——30次邓小平——16次江泽民——14次胡锦涛——6次习近平——2002—2007年省长、省委书记二、浙江现象—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成就1978年2009年平均递增%GDP总量(亿元)1232283213.1人均GDP(元)3314433511.8城镇居民收入(元)332246118.1农村居民收入(元)165100078.5财政收入(亿元)27412217.0浙江的陆地面积占全国的1.06%浙江的人口占全国的3.75%浙江创造的GDP占全国的7.15%“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三、浙江精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浙江精神”值得大力弘扬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浙江精神”就是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改革开放初期的“四千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的发展“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提升其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创业创新。浙江精神的提炼“四千精神”:改革开放过程中,浙江各地流传一个“四千精神”,叫做“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这是浙江人吃苦、拼搏的真实写照。一般认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是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五劲”:浙江人有“五劲”:锲而不舍的钻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万难不辞的拼劲,誓不罢休的倔劲,不畏艰险的闯劲。新时代浙江精神:2002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全省文化大会上提出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的要求,从而使浙江精神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在中共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这16字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浙江人身上的生动体现,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浙江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和浙江经验的高度概括。“自强不息”,是指浙江人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道路。“坚韧不拔”,是指浙江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就百折不饶,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在创业过程中,浙江人从不言败。失败了,也不怨天尤人,放下包袱,从头再来。“勇于创新”,是指浙江人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敢创敢冒,敢为人先。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争喝头口水”的超前意识。敢走天下还没有的路,敢做别人还没有做的事。“讲究实效”,是指浙江人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坚持埋头苦干,少说多做,不图虚名,但求实效。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坚持试,不争论,不辩解。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撰文《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他提出,“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她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认为“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大省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面对全球化的新挑战,面对中央对浙江走在前列的新期待,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理念。“务实”就是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究实效。“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和谐”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放”就是全球战略意识、世界胸襟,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倡导做一个务实的浙江人。“守信”尊重规则、信守承诺,倡导做一个诚信的浙江人。“崇学”,崇尚学习,崇文尚教,倡导做一个博学的浙江人。“向善”人心向善,从善如流,倡导做一个善良的浙江人。1、历史传承与创新实践的统一浙江精神的特征历史传承:辛苦劳作,艰苦创业的精神2、民族文化共性与地域文化个性的统一浙江精神的特征浙江地域文化个性:求实:功利主义(环境决定的物质需求欲)重商氛围:人本主义倾向(崇富、事功)理性取向:理性主义(逐利)通变智巧:投机主义(恶劣环境逼出来的)3、尊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统一浙江精神的特征客观规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必然要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精神世界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群众首创精神:鲜明的自主性和民间性色彩4、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浙江精神的特征实然性:符合浙江区域文化实际情态(群体意识、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应然性:浙江精神与浙江区域经济、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关联性和适应性,使其足以引领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例如:(15页)浙江诚信观念的变化(武林广场的三把火)浙江人民把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变为高涨的创业致富热情。即使在“左”倾思潮盛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