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张秋杰学号:1211302014李约瑟难题解答及其理论启示摘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经典理论解答;理论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一、“李约瑟难题”概述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1900年至1995年)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新世纪之初,重新探究这一问题,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以求效用。二、“李约瑟难题”的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2、经济原因:中国没有由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没有取得独立性,未能发展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是罪魁祸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个体农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封闭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由此决定,生产针对的是小范围内的直接消费者,而不是为了交换目的,为了使用价值而生产就是为了人本身而生产,自然经济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社会只能维持循环的再生产,而不会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因而中国工商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封闭状态的经济环境,加之没有国外的市场,在封闭状态下人的自我满足就是的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内外受限,无法为科学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于此同时,西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特点是工商业较早地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他们不断扩大的手工业规模,城市的诞生等,最后使得商品经济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为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3、思维方式原因: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本民族和本地区的范围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历史惯性。所以说思维方式的转变只能是潜移默化,逐渐实现的。而对于科学和文化来说,它们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封建社会中以稳定秩序为核心的观念必然具有封闭、保守和僵化教条的特征。封闭保守的观念体系直接限制了人们对外界客体的不断追问,这种观念体系不是将人们的思维活动引向自然界,而是引向主体自身,主要是去感悟主体行为与周围环境是否吻合,即是否符合道德实践的行为标准问题。因而与中国农耕文化相适应的这种僵化固守的观念形态表现出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所塑造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必然会抑制科学的发展。所以说封闭僵化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停滞和落后。4、文化语境原因:追溯古今中外的科技发展史,可以看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从根本上讲,科学的发展取决于科学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换言之,科学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决定了科学的发展状况。在中国语境中,必然会产生出中国式的科学。如中医学和农学等。而在西方的语境中必然会产生伽利略式的近代科学。这种差异是综合因素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实验是西方传统,中国缺乏这两个传统,也就没有形成与西方相似的科学,这样看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充分说明了社会文化语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会诞生出不同的科学形态。所以说,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诞生不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同样道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不可能为西方科学提供适宜的养料,所以说西方科学这棵大树在中国的土壤里生长得枝枯叶黄。满足于现状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绊脚石。以上便是从社会文化语境方面对“李约瑟难题”给出的分析结论。5、李约瑟本人的答案: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式大一统的官僚体制,该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水利灌溉网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的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三、“李约瑟难题”的理论启示综观全文,对“李约瑟难题”给予了较详尽的理论分析,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理论解答。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和落后的真正原因,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李约瑟先生的观点来看,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后者是超过前者的,只不过在最近四百年前者蓬勃发展,暂时遮挡了后者。如果我们借用李约瑟的比喻,人们可以得出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问题有二:第一,在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着另一列火车?也就是说是否存在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第二,东方科学这一火车是不是已报废了?也就是说东方科学现在能否继续发展,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科学;或者与西方科学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第一个问题,各种研究早已给予了充分的证明: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中国古代科学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尤其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发现西方科学这一火车出现了障碍,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其次,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吁一种新的科学,而这种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谋而合,东方科学这一火车又有了新的动力,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第三,单靠东方科学这一火车带动人类文明发展力不从心,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这两列火车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也就是说西方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将出现一个大融合的趋势,它们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回顾近八十年来我国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以及近10年来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质疑,我认为,有关从古到今中西方文化史和科学史的比较研究,始终是一个既有学术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能够早日使东方科学这列现已慢行的火车赶上并超过西方科学的那列火车,或是两者并轨运行,推进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呢?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未来意识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因此我们在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理论反思和展望的同时,不仅要探讨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还应当探讨中国有哪些传统科学可以与现代科学并存,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传统科学中吸取哪些仍然有价值的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在努力实现中国科学现代化的同时,如何避免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犯过的错误,并吸取它们的教训。真正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效。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论探讨就会回归学术研究的轨道,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历史学界的问题,届时,还将带给我们无尽的反思与理论启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