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2010年是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全市争先的机遇之年,更是兑现“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五年历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放东海、实力东海、生态东海、幸福东海”的建设成果显著,东海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服务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协调发展。一、综合全县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大关。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1.21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67.83亿元,增长14.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2:42.8:35,调整为20.5:45.6:33.9,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4.7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17536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6%。城乡就业统筹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14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为70%。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12054人,就业培训2996人,创业培训962人,转移前培训8112人,在岗农民工培训1925人。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3.5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3万人,第二产业19.14万人,第三产业19.07万人。从业人员继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调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上年的41.4:31.3:27.3,调整为39.8:30.2:30。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8.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2%。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6亿元,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164.55亿元,增长64.2%,实现利税总额14.96亿元,增长89.7%。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22亿元,增长25.9%。新增个体工商户6130个,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8426个,注册资本10.23亿元,个体从业人员2.75万人。新增私营企业840家,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3236家,注册资本71.72亿元,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2万人。二、农林牧渔业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以国家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为推手,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创建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7个,千亩片12个,百亩攻关片5个,辐射面积达45.3千公顷。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152.94千公顷,同比增长1.7%,粮食总产量104.15万吨,增长2.5%;油料播种面积9.78千公顷,增长1.0%,油料总产量3.91万吨,下降3.8%。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我县荣获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高效农业规模加快扩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经济走上现代高效之路。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11千公顷,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11千公顷。新建80公顷横沟设施蔬菜、67公顷房山设施农业两个基地。扩建四个特色高效农业项目,优质草莓面积达到2533公顷,设施鲜切花卉达到面积1400公顷,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667公顷,优质甜瓜面积达到8000公顷。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助推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建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块、面积81.33千公顷,绿色食品11个、面积5457公顷,有机食品8个、面积115.3公顷。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施荒山(沙)造林2.87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427万株,幼林抚育7.80千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36万立方米,其中抚育改造林出材0.85万立方米。果品产量7.69万吨,同比增长6.5%。年末花卉种植面积1.22千公顷,全年鲜切花切叶产量14581万支,盆栽植物158万盆。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大牲畜饲养量8.19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7.78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7.0%和7.1%。生猪饲养量109.30万头,出栏73.41万头,分别增长4.9%和6.4%。三禽饲养量885.80万羽,出栏617.70万羽,分别增长3.2%和3.6%。羊饲养量13.37万只,出栏9.65万只,分别增长17.1%和22.0%。全年肉类总产量7.29万吨,禽蛋产量3.86万吨,分别增长16.7%和0.1%。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淡水养殖面积6.32千公顷,其中高效养殖面积2.70千公顷,水库养殖面积3.45千公顷,池塘养殖面积2.43千公顷。采取围栏和网箱集约化养殖面积分别达到25.5和273.7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4.85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淡水养殖鱼类产量4.36万吨,同比增长4.3%。观赏鱼产量511万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有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齐头并进,房山、横沟、昌梨三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278万元,并通过工程验收。在建小型水库22座,年内完成投资4350万元。全年疏浚县乡河道38条,完成土方325万立方米,实施85个村的河塘疏浚整治,完工河塘361条(座),疏浚土方324万立方米。新建、改建塘坝15座,新建、维修大口井26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新建防渗渠道75公里,完成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1050座,新建改建电灌站17座、1960kw。改造中低产田1400公顷,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0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666.7公顷,改善排涝面积6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4600公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7家,增长24.8%;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28.5%;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2亿元,增长60.3%,其中,轻工业101亿元,增长54.2%;重工业145.22亿元,增长64.9%;外资企业76.7亿元,增长51%;私营企业161.2亿元,增长67.2%;农村工业197.06亿元,增长69.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08万元/人,增长11.4%。“四大板块”集聚升级。硅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四大产业板块支柱效应凸显,全年规模以上“四大板块”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6%。硅材料产业成为我县成长最快的主导产业,年末拥有规模以上硅产品加工企业154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41.6%,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4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26.4%,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新型建材制造业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7.0%,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机械设备制造业企业26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5.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18种列统的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5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3种产品产量下降,分别是平板玻璃、发电量和鲜、冷藏肉。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是242.94%,较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0.57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利税总额21.76亿元,增长89.0%,其中利润总额15.24亿元,增长78.3%,税金总额6.53亿元,增长119.8%;亏损企业亏损额1604万元,下降50.9%。建筑业总产值回落。年末拥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家,较上年减少3家;本年新签合同额27.97亿元,同比下降7.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21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5.83亿元,下降4.7%;安装工程产值1.26亿元,下降34.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竣工产值26.94亿元,增长5.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8.19万平方米,增长6.0%;竣工面积174.23万平方米,增长4.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从业人员199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23人,分别增长7.0%和1.4%。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6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2.34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14亿元,增长2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3.77亿元,增长23.4%;房地产投资13.13亿元,增长27.2%。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年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72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80.2%。民营经济完成固定投资134.22亿元,增长25.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70.0%。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同比下降34.0%;第二产业投资141.12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投资29.67亿元,增长34.7%。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70763万人公里,增长9.6%;货物周转量47080万吨公里,增长9.5%。年末汽车保有量37059辆,同比增长25.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667辆,增长43.7%,私人轿车保有量8362辆,增长12.0%。邮电通讯业实现务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6.6%。年末城乡电话用户达80万户,增长15.8%,其中移动电话56.76万户,增长22.7%。年末互联网用户达6.15万户,增长18.3%。城乡住户调查显示,全县百户家庭电话(含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80部,增长8.0%,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42台,增长23.5%。旅游业快速发展。东海县充分展示在江苏沿海大开发机遇中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沿海旅游新亮点,依托政府“水晶之都、华东花都、温泉神水、幸福东海”的发展主题,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县内开展了第三届花博会、黄川草莓节、石梁河葡萄节、“梨花杯”摄影大赛等旅游活动,县外参加了重庆国内旅游交易会、义乌旅游博览会、旅游网络媒体推介会、千家旅行社景区连云港交流合作营销大会、国际旅游交易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建设,提升接待档次,年末实有旅行社5家,星级饭店6家,新增名胜风景区2个。全年共接待游客21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8.3%;旅游收入达24.23亿元,增长29.1%。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城乡消费市场兴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3亿元,同比增长18.8%。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3.85亿元,增长33.7%;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52.38亿元,增长13.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09亿元,增长6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3.96亿元,增长15.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8.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6亿元,增长27.0%。各类集市贸易成交额58.27亿元,增长14.9%。对外经济保持增长。全年新办外资项目21个,同比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额17110万美元,增长13.5%。进出口总额28714万美元,增长60.7%,其中出口总额18116万美元,增长32.7%;进口总额10598万美元,增长151.1%。劳务合作继续加强。注重与上海外经、中智公司等具有雄厚实力和知名度的国家级集团公司合作,提升合作能力。年末,全县共有75家外经企业与我县进行开展劳务合作,较上年增加33家。全年新增外派劳务8124人,遍及日韩、欧洲、中东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工种涵盖建筑、缝纫、机械加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文员翻译等,外派劳务的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年末在外人数21550人,实现外经营业额1.6亿美元,增长2.6%。七、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6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02亿元,增长58.8%;基金预算收入21.12亿元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