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人力资本理论•思考题:•1、人力资本的涵义和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3、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4、人力资本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第一讲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的沿革(早期思想)1、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但其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那里,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623一1687)。他在《赋税论》(1662)中提出,不论征课到哪种所得或财源上,财富的最后源泉终归是土地与劳动,并且认为由于人的素质不同,才使劳动能力有所不同。他把“技巧”视为土地、资本、劳动之外的第四生产要素,认为“有了这种技术时一个人所做的工作,等于没有这种技术时两个人所做的工作。”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一1790)对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9)即《国富论》中,多次体现了他朴素的人力资本观。如:斯密创造性地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仅包括机器、工具、建筑物、土地改良费,而且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民所学到的“有用才能”,这种“有用才能”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人力资本。这是经济史上首次把人的经验、知识、能力视为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为了接受教育所费去的资本是我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的一部分。德国历史学派先驱弗里德希·李斯特(1789一1846)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中,提出了“精神资本”概念。李斯特认为“各国现在的状况是我们以前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累积的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的精神资本”。“物质资本”是由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所形成的,而“精神资本”是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国家物质资本的增长有赖于国家精神资本的增长,反之亦然”。并认为:“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约翰·穆勒(1806-1837)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一些思想,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论述道“决定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社会拥有的技能和知识,不论是劳动者本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还是劳动管理者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可见,穆勒清楚地认识到智力因素,即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并且应该由政府向人民提供教育但不垄断,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人们能够免费或以极低的费用接受初等教育。•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一1832)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当任何职业(不管是高级职业或是低级职业)所需要的技巧,只通过长时间和代价很高的训练才能得到的时候,这种训练每年必须支付一定费用,而这些费用的总和构成累积资本。”“教育是资本,它应当产生和劳动的一般报酬没有关系的利息”。萨伊的思想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一1924),在《经济学原理》中对人力资本问题作了较多的论述。他明确提出国家财富包含物质和非物质的因素,“科学的知识”,可以被视为世界的财富。他认为,对人的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是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马歇尔虽然没有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出现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人身资本”一说。二、沃尔什的人力资本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沃尔什在《人力资本观》(1935)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人力资本概念,采用“费用、效益”的分析方法,即“现值折算法,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学生个人的教育费用和毕业后因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的情况得出各级教育的收益率,回答了上大学或高中是否值得的问题,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用人力资本的概念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三、对人力资本的系统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条件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战后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逐步成熟,使人们对于诸如总投资、总收入、总储蓄和总消费之类的总量关系探讨日益深入,进而发现,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相同的实物资本总投入量会带来差别异常悬殊的收益增长。对这种差别的进一步研究,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前提。美国新古典经济学家索洛在1957年的论文《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中,否定了传统增长理论提出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的新观点。全要素生产率是索洛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在索洛提出的生产函数中不能由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解释的产出余值。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明瑟(1922),在其1958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中,率先运用人力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认为,人的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人们用于培训投资的决策不同。其后,在他的另一篇开拓性论文《在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中,又根据对劳动者个体收益差别的研究,估算出美国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总量和在这种投资上获得的私人收益率。西奥多W•舒尔茨•尽管人力资本很早就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但正统经济学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本理论纳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明瑟的研究也未能广为人知,真正确立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并系统阐释人力资本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舒尔茨以会长身份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人力资本问题,在学术界引起轰动,掀起了研究人力资本的热潮。1979年,舒尔茨因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财富。他不仅继承发展了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使之成为系统的正式的经济学理论,丰富了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而且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到多个理论体系当中,如经济增长理论、农业经济学等,不但在实践中验证了该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加凸显了该理论对整个经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此后,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家贝克尔,从微观角度讨论,弥补了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而80年代,罗默、卢卡斯等人进而结合时代背景,在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和主题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扩展和深化,提出了“新增长理论”,从而发展了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四、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本质上把物质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国民收入分配论的基础是生产三要素理论。传统资本理论遇到的挑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产出比率的长期变动问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积累的真实资本比土地、劳动更多,鉴于资本的不断增加是比较廉价的,必然导致进一步使用资本。但是,事实上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与产出相比,资本的使用更少。(库兹涅茨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2.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总生产要素增长的比较问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国民收入是随总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实际上,美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却快于总生产要素的增加。3.大部分工人真实收入的增加问题。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工人获得的收入(工资)是由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市场价格,并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来衡量。但事实上,1949一1971年,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了41%,平均每年增长1.6%。其他一些国家同样经历了工人实际工资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对于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传统经济理论很难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4.二战后,遭到重创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迅猛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难以用传统经济理论进行解释。二战期间,西欧、日本作为战败国,其物质资本遭到极大的破坏,但是他们在战后极短的时间内,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直接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地位,尤其是日本,短短30年时间内完成了美、英花费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而另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如“亚洲四小龙”也实现了经济起飞,创造了“东亚奇迹”。然而,发展中国家战后同样接受了大量的国外物资财政援助,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如何解释这些国际经济中的现象?传统理论束手无策。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5.“里昂惕夫之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要素理论,一国全部资源可被划分为:相对丰裕的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源。根据专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国际贸易的结构应是:出口的产品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资源所产生出来的产品,而进口则是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源所产生出来的产品。这一理论上的推论与里昂惕夫统计计量的分析结论正好相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舒尔茨在思考传统经济理论所遇到的诸多挑战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传统理论“缺乏一个完整的资本概念”,在对“残差”的组成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他认为,一定有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了,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进而主张放宽资本概念,将人力资本纳入原来的资本概念中。同时,对于以上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西奥多W•舒尔茨的解释•针对资本——产出比率的长期变动问题,舒尔茨认为:对这一比率的估测“仅仅涉及了全部资本的一部分。特别不幸的是,它们把各种人力资本都排除在外。而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无疑要比再生产性(物质)资本高得多。•对于国民收入增长与总收入增长速度差别的原因。舒尔茨认为,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与生产规模成比例的收益;另一个是投入的质量已经有了巨大改进”。这两种可能事实上都已经发生了,但长久以来被忽略了,特别是后者。投入要素质量的改进同时发生在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上,而后者的改进可能更为重要。西奥多W•舒尔茨的解释•在解释工人实际收入大幅度增加的问题时,舒尔茨认为,把它归因于向人类投资而获得的收益更为合理。我们观察到每一单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面看来是劳动单位不变,但实际上单位劳动已经因每一工人的人力资本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复杂劳动取代简单劳动,使创造的价值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因而,更合理的做法是,将工人真实收入的增加看作人力资本所获得的报酬。西奥多W•舒尔茨的解释•面对二战后国际经济发展中难以解释的现象时,舒尔茨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传统经济理论过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忽略了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性。国家间发展速度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类国家在人力资本上存在重大差异。他明确地分析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欠发达国家在生产和农产品方面己经落伍了,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大部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与农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相联系的知识的进步,在于知识进步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中得到应用的速度的差异”。西奥多W•舒尔茨的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也可以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进行解释。因为里昂惕夫在计算资本时仅仅考虑了物质资本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实际上,在一国的资本结构中,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资本类型,由于人力资本的集约可以导致物质资本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美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力资本的国家,因此,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包含着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出口这一产品对于美国来说其有相对优势。五、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引入总括性资本概念,并将人力资本纳入。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是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提到:“虽然人们获得有用的技术和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关于这些技术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类型,关于这种资本实际是周密投资的一种产物·⋯这些事实却并不明显”。他进一步认为“如果根据一种把人力资本、物力资本都包括进去的全面的资本概念去考虑问题,并认为所有资本都是由投资的方式产生的,那么这种想法既颇有裨益又妥帖正当。人力资本同非人力资本一样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人力资本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