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es-Itten-约翰伊顿的色彩构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JohannesItten约翰伊顿的色彩构成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23:07:48|RUI包豪斯色彩构成与基础理论创始人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Swiss,1888–1967.)瑞士艺术家伊顿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师,他的主要成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这个初步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潜能解放出来。约翰·伊顿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伊顿给学生讲中国的老庄哲学思想,经常引用《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类的话。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伊顿要求学生学习画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画山、画水、画树,要求学生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观察与诠释世界。上人体绘画课时,伊顿也大胆引进老庄的哲学思想,他不要求解剖学意义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伊顿还经常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理论。伊顿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者、倾向理性结构者、倾向真实再现者三种类型,分别加以不同的指导。这明显源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包豪斯中,伊顿被视为一名神秘主义者。伊顿的个性、行为与信仰,绝对不缺乏古怪色彩,他鼓吹神秘主义,信仰“拜火教”,并且坚决遵守“拜火教”的种种规定。作为内心信仰的外在征象,他剃了光头,穿着一件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的松松垮垮的长罩袍。此外,由于他的影响,“拜火教”甚至在一段时期控制了整个包豪斯,伊顿本人还说服了大约20名学生来模仿他的衣着习惯与行为举止。他还在饮食方面完全采用“拜火教”的养生食谱,食物原料被做成大蒜味道的碎块,这致使格罗皮乌斯的妻子阿尔玛·马勒回忆包豪斯风格中最独具特色的东西时,就会想起那股“呼吸里的大蒜味儿”。他从色彩与图形的特性中揭示出一些”富于亲和力的组合”:正方形与红色、三角形与黄色、圆形与蓝色”,在他看来,图形亦即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可言,图形与色彩是一体的,每种图形都有着本家色彩。包豪斯刚刚成立,格洛佩斯开始招聘教员,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经费紧张,而教育改革的任务有非常特殊,因此,如何如选择到合适的教育人员,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1919年,他招到第一批的三名教员,他们是作为形式导师的雕塑家杰哈特·马科斯,画家李昂·费宁格和约翰内斯·伊顿,其中约翰内斯·伊顿对于包豪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伊顿色彩作品:约翰伊顿色彩构成:约翰伊顿生平介绍:约翰内斯·伊顿是(1888-1967)一个瑞士画家,原来是小学教师,后来去斯图加特美术学院跟随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花甲之一阿道夫·菏泽学习,受到他的影响。他毕业以后在维也纳办学校,试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与当时一些重要的试验艺术家——比如设计师阿道夫卢斯,音乐家阿诺德·勋伯格等人有密切的联系。格洛佩斯接纳了自己的新夫人阿尔玛·马勒的建议而聘用依顿到包豪斯担任“形式导师”的职务。约翰内斯·伊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教员,一方面具有非常敏感的形式认识,另一方面则又是高度宗教化的,他在包豪斯的第一个阶段中带来了许多积极因素,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同时又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妨碍了总体教育的前进。他本人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念,但是同样有对于基础的形式教育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强烈的实验欲望,因此,他的教学往往是宗教和科学视觉教育混做一体的,对学生来说,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些神秘的宗教教义在中欧和西欧的知识分子当中流传,包豪斯教员中,并不仅约翰内斯·伊顿一人信仰特殊的宗教,其他教员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奇怪的宗教信仰。约翰内斯·伊顿的宗教信仰起源于古代中东地区拜火教的一个现代分派玛兹达教派,该教派的根源与印度的帕西斯教有关联,但却是由一个德国籍的美国平面设计师加以发展而创建的。这种教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战场,罪恶占上风,向善挑战,神是由阿胡拉·玛兹达代表的,为了获得真理,必须顿寻这个宗教发展出来的一套身体和精神的修炼方法,坚持长期素食。纯净本身,才能够纯净世界。简朴的生活,自我控制的精神,是该教派宣传的中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和纯真,约翰内斯·伊顿长期光头,长袍披身,他认为学生的天才只有玛兹达神才能够启发和释放出来。不少早期的包豪斯学生收到他深刻的影响,他甚至劝说学生素食。大量的食用大蒜是他们的宗教行为,他的学生人人吃大蒜,蒜味冲天,以至阿尔玛·马勒在他的回忆中形容包豪斯早期特色之一就是浓烈的大蒜味道。约翰内斯·伊顿的宗教信仰是他完全的投身于学校。他住在学校附近,每天全部时间几乎和学生在一起。他建议所有的学生必须修基础课,格洛佩斯同意他的要求,因此,依顿成为第一个创造现代基础课的人。在他的基础课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对平面,立体形式,对色彩和机理有完全的掌握。这个实验,为现代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以示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二维三维,或者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和了解;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律规律和结构规律这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约翰内斯·伊顿同时强调训练学生对于自然的敏锐观察能力,对于不同的自然材料,比如石头,木头,皮革等等,质料不同,表现也应该不同。他在素描教学中,始终强调对于特定材料的真实表达。依顿同时也是最早引入现代色彩体系的教育家之一,他坚信色彩是理性的,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够揭示色彩本来的面貌,学生必须首先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然后才可以色彩的自由表现。当时,现代色彩学才刚刚建立,约翰内斯·伊顿已经开始积极的引入这种科学,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约翰内斯·伊顿的基础课其实是一个洗脑的课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入学以前所有的视觉习惯全部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甚至是宗教的理性的视觉规律。利用这种新的基础,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象力。他的基础课因为把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肌理,对传统绘画的理性分析混为一体,因此具有强烈的达达主义特点,也具有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基本特点。但是,他的方法的中心依然是理性的分析,并不是艺术家的任意的,自由的个人表现。他的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的本身当做目的,对约翰内斯·伊顿来说,基础课始终只是基础,不能当做目的。从他提出的道理来看,这种安排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早期的包豪斯真个课程安排中,约翰内斯·伊顿的基础课基本上将所有的时间都占用了,学生没有其他时间从事真正的设计或者艺术上的探索和学习。因此,它的基础课程就成为为基础而基础的教育核心,排斥其他课程的介入。同是,约翰内斯·伊顿的宗教思想常常干预教学,比如他经常叫叫学生画战争,他反对学生的浪漫主义表现,幻想的描述,而只是强调表达个人对于宗教精神的卷入。格洛佩斯发现了这些问题,他不希望正面与具有很高教学积极性的依顿发生冲突,多以,他开始借助其他教员来进行对约翰内斯·伊顿的安排与错误纠正。包豪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最引人瞩目的的内容之一是他的基础课程。包豪斯应该是最早奠立基础课程的设计学院。但是。有些包豪斯自己的教员到不以为然,他们能认为基础课程不过是基础训练,没有什么独到的地方。比如包豪斯早期的教员,基础课撑的创造者之一约翰内斯·伊顿在1963年撰文谈到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时,否认包豪斯的基础课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认为包豪斯的基础科的设置,目的只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和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约翰内斯·伊顿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包豪斯当时开设基础课并不是完全崭新的课程,当时德国的其他一些美术学校也已经开设了。真正造成包豪斯基础课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但是当时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课程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理论支持,也没有理论依据,而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有严谨的理论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无论是约翰内斯·伊顿,克利,还是康定斯基,他们的基础课程都建立在严格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依顿在1923年辞职,约翰内斯·伊顿的最大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他对色彩领悟的很透彻。当时德国最重要的色彩理论专家是约翰·歌德,依顿和其他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员都是以约翰·歌德的理论作为基础的。约翰内斯·伊顿曾经在斯图加特美术学院学习,他的老师阿道夫·菏泽是一个色彩专家,受歌德的色彩理论影响很深。他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而不是像大多数美术教员一样强调色彩对于人的感情作用和心理反应。在这点上,约翰内斯·伊顿是受到他的老师影响的。1916年约翰内斯·伊顿在一段笔记当中,表达了他对色彩与简单几何图形之间的有机关联之认识。他认为方,圆,三角形与色彩应该具有必然的内在关系,因此,他在包豪斯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强调色彩训练和几何形态训练的合一。他对于色彩的对比,色彩明度对于色彩的影响,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对比色彩系列的结构都非常重视。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于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色彩。但是,约翰内斯·伊顿的宗教信仰则同时把这种色彩,形体的教育引人入神秘主义之途。在他来说,色彩和几何图形都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设计家与艺术家必须从形体和色彩当中找到本身的心理平衡。这样,虽然他的出发点是科学的,但是其最终目的却成为宗教的了。约翰内斯·伊顿的色彩教育对于包豪斯来说,是影响深远的。不但基础课程受到影响,即使设计专业课程也受到影响。他的科学性色彩理论,科学性的形体构成理论,对于奠定视觉表达的基础来说是重要的,坚实的……伊顿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在来到包豪斯之前就已有多年的教育经验。他课程的主干在于:通过带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绘画特点的形式训练、以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获得再现、构成、意象等多方位的形态知识与创作能力。此外,他对现代色彩学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伊顿的课程虽然以较为固定的形态知识为框架,但其训练手段却是多样化的,并不拘泥于特定的表现手法与名目。这说明他是从不同角度切入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维护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也有助于保持自身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正如他所言,基础课程的要旨在于“成功地点亮学生的智性火花,迸发出他们自身的灵感”。(《艺术与设计的形式》约翰尼斯.伊顿)比较一下我们的构成教学,就可以知道什么叫云泥之别了,难以想象一个本身就刻板教条的训练体系怎么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观点不和,伊顿离开了包豪斯,但他的教学实验依然在他随后的艺术教育生涯中继续开展着。这在《艺术与设计的形式》一书中有集中体现,书中表现出的真知灼见与忘我精神、远见卓识与宽阔的职业胸襟,使人深深体会到,伟大的事业从来就不是由精神渺小的人来造就的。约翰伊顿色彩理论:伊登12色相环是由近代著名的色彩学大师美国籍教师约翰斯伊登(JohannesItten,1888~1967)所著”色彩论”一书而来。它的设计特色是以三原色做基础色相;这色相环中每一个色相的位置都是独立的,区分的相当清楚,排列顺序和彩虹以及光谱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这十二个颜色间格都一样,并以6个补色对,分别位于直径对立的两端;发展出十二色相环。12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colours),二次色(secondarycolours)和三次色(tertiarycolour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伊登12色环的作法1.红、黄、蓝分置三角形涂在相对的色环。2.三角形外接圆中画正六边形,三边涂上第二次色橙、绿、紫色。3.在第一次色和第二次色之间涂上第三次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00英文名称中译名称01Yellow黄色02yellow-orange黄橙色03Orange橙色04red-or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