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滨水公园设计规范解析目录•第一章滨水带状公园相关设计规范•第二章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第三章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第四章滨水带状公园案例第一章滨水带状公园相关设计规范带状公园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轴线带状公园:城市轴线带状公园对于轴线带状公园而言,无论是自然式还是规则式的布局,都必须留出完整的视线通廊,视廊形式可以是轴线大道或者是开阔的自然空间,因此,其空间序列是围绕视廊空间或位于其两侧而徐徐展开。滨水带状公园:滨水带状公园应该以通透性的要素组合把河景、江景引入城市,同时应该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路侧带状公园:路侧带状公园路侧绿地是构成城市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遮阴、防尘、降噪功能之外,还能使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生态学上,它为动植物的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的通道。保护带状公园:城垣等保护带状公园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城墙或墙基,沿城墙一侧或两侧划出一定宽度的范围,建设带状公园,设置园路和休憩设施,结合历史文化因素点缀一些景观小品,达到保护古迹、为人们提供一个抚今追昔且环境优美的场所。环城带状公园:环城带状公园的思想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很早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沿城墙周围必须植树的法律,虽然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城市蔓延,但它对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古代的这种植树和建设护城河的思想,给我国的许多城市留下了优越的公共开敞空间。带状公园轴线带状公园:滨水带状公园:路侧带状公园:保护带状公园:环城带状公园:滨水公园定义滨水公园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专为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滨水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区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滨水公园作用从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城市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水息息相关。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感知水的活动场所。同时,城市滨水公园也能有效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性,它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空间景观的五要素:道路,边缘,节点,地标,广场。滨水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身又同时涵盖了这些景观要素。其景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城市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心灵,影响市民的行为。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一)生态功能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廊道的基本功能包括:(1)栖所功能:为许多物种提供多样性的栖息地。滨河型带状公园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尤其突出,它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容纳丰富的水生、陆生等多类物种。(2)通道功能: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作为一种廊道,为植物、动物及人类的移动提供通道,对于生物流、物质流、能量流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了栖息地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扩大了许多物种的可能生活范围,对于野生动物而言,为它们日常及季节性的流动需求提供了条件。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4)过滤功能:在河流生态环境中,滨河型带状公园绿地对河流过量的营养物和沉淀物进行吸收与过滤。(5)资源功能:为生物物种栖息生活提供所需的资源。(6)导人功能:吸引人及动物进入的导人功能及提高安全性等。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总之,从生态廊道的意义上来讲,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可以起到提高物种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储存与循环、为野生动物的繁衍与传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功能。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二)社会功能(1)提供休闲消遣场所。滨水公园、高连接性、良好的可达性使之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同时,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增进彼此交流,增强了人际交往,从而有助于改善邻里关系,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2)增强城市景观美感。滨水公园往往是沿着小溪、河流两岸而建,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增强景观美感。人们通过良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强化城市意象,解读、感知城市。(3)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墙、城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而建,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滨水公园可以将许多风景名胜、历史遗址连接起来,使之免受机动交通及城市开发的干扰,这对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起到重要的作用。(4)提供教育机会:滨水公园给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的良好机会,同时使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也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三)经济功能(1)防灾、减灾功能:滨水公园具有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活动场所,同时在城市的防火、防灾、避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的隔火带。(2)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滨水公园除能带来直接“绿色收入”外,还能提升周围土地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3)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型的城市滨水公园往往成为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如上海的外滩、浦东的滨江绿地、南京的明城墙风光带等。滨水公园的功能特性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需求,总结其设计原则分为以下四点。①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城市滨水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吸引游人参与互动体会自然,满足日常游憩休闲活动。②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滨水公园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日常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在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③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良好的交通连续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园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④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和传承作用。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能够勾起人们对于本地文化的怀念与自豪,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合理的划分场地,针对不同片区进行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设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设计。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主要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常见的功能片区划分模式包括有环境特征分区模式,人文主题分区模式,游客容量分区模式等。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人文主题分区★游客容量合理划分功能片区。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游客容量分区滨水活动区运动健身区人文交流区生态健身区★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从而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了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从而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了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基地高差的利用主要体现在道路与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两个方面。①道路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根据现状高差,针对不同区段的道路进行高低区分,以丰富整个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层次。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驳岸设计:驳岸是城市滨水区,链接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为自然形成和人工形成的建筑物或护坡,主要功能是防止陆地被淹和组织河流崩塌。②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在考虑到防洪、灌溉等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样的驳岸形式的组合,包括了自然缓坡式、挑台式、台地式、引水式等。★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注意设施与常水位、高水位、50年水位、100年水位的关系。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注意设施与常水位、高水位、50年水位、100年水位的关系。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在考虑到防洪、灌溉等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样的驳岸形式的组合,包括了自然缓坡式、挑台式、台地式、引水式等。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在考虑到防洪、灌溉等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样的驳岸形式的组合,包括了自然缓坡式、挑台式、台地式、引水式等。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对于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在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同时重视生态和景观两方面的效果,以生态学为重要基础,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使得二者在整个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共同作用、相得益彰。①构建湿地植物群落体系,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②利用中水回收系统,通过水景处理手法的多样化营造与水质的维护相结合;③增加生态浮岛,修复生态体系同时增强景观效果。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通过对于本土文化的现代方法展示,保护和更新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突出滨水风光特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具体主要体现在: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展现本土历史文化特征;②传统理水手法应用于现代城市水景;③尊重现状景观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尝试西方水景设计理论。对于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能够保护、提升并且促进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的发展,同时起到带动、振兴城市经济的作用。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视线设计要点1.视线景观轴,要求视线通透,打造视线通廊。2.亲水平台打造开阔视线。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视线设计要点1.视线通透打造视线通廊。2.亲水平台临水而建,要求视线开阔开敞。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交通设计要点合理组织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合理组织人流量,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园道路分为主路、支路以及休憩小路三级,各有不同,但风格统一。主干道宽4.5-8米,次干道宽2.5-3米,游步道宽1.2-1.5米。主干道蜿蜒于整个景观带,不仅起到疏通交通的作用,而且还划分绿化区域。次干道及游步道设于林间,曲径通幽,达到移步异景景观效果。设计于路灯间布置盆栽绿色植物,以形成多层次绿化效果。游步道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在铺装图案上力求简捷统一。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主干道宽4.5-8米,连接各个出入口与景观节点,及其他级别道路,引导游人游览,并输送游人到各个景观区域。起到疏通交通,划分景观区域,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的作用。蜿蜒于整个景观带,形成一条完整的景观动线,材质多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烧结砖等。铺装图案上力求简捷统一。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次干道常设于林间,宽度2.5-3米,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接连主干路,景观节点,漫步小径之间的纽带,伴随慢跑路等功能性,两侧通常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滨水公园游步道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趣味性,体验自然,便捷交通的作用。在铺装图案上,运用卵石,原木等,体现生态自然。第四章案例分析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上海后滩公园”土人设计由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的“上海后滩公园”获得了2010年世界建筑设计节景观设计单元一等奖。这个项目的基地原先是一个老工业区,现在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