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一.解释下列词语1.文献: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阐述,“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都可称之为“文献”。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2.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3.帛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4.古典文献: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5.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6.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摺子装。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7.蝴蝶装: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从此出现了成册的装订形式。8.句子索引:按索引的内容分,其中一种为句子索引。是摘出一部或几部书中的句子编为索引。如《十三经索引》,《汉诗大观索引》。9.索引:索引是根据一定的意图,为了查检方便,把特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主题(如字,词,句,人名,地名,事物等)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编排,供人们检索使用的工具书。10.鱼尾:在书页中缝,像鱼尾的标记,用以间隔文字,俗称鱼尾。11.政书:记载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史籍。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才开始的。政书中,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有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还有专讲某一部分的档案书籍。12.金镶玉:旧书重新装订,加入衬纸后,倘遇原书的天地头(上下两端),后脑过小,不可再加切裁的情况下,须用镶衬的方法来保护它。其法:普通用连史纸作衬纸,另在上下两端及后脑镶出半寸左右的白边,镶出的部分,仍需再衬,以防装成之后,高低不平,然后用刀切齐,则整旧如新了。这种镶衬法在我国南方称之为“袍套装”,也叫“惜古衬”,(含有爱惜古书的意思);在北方则称之为金镶玉。因为原书纸旧,色黄似金,衬纸崭新,洁白如玉的缘故。二.填空1.归纳起来,文献的载体形态一共有四种,即:印刷型(手写型)型、缩微型型、声像型、和机读型。2.我国对古籍图书的分类,一般采取四部分类法,即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3.我国古代常说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种古籍图书的合称,而“五经”则是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种古籍图书的合称。4.活字印刷是我国宋代毕升发明的,他当时用的是胶泥活字印书。5.《四库全书》修成后,一共抄写了七部,分别收藏在文渊阁、文源阁、文澜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等七个藏书楼中。6.古籍的著作方式主要有撰,注、编、辑、修、纂等六种方式。7.《十三经》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与《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图书的总称。8.我国古代古籍的装帧方式主要有卷轴装、龙麟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六种。9.《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续皇朝文献通考》等10种书的合称。10.宋初四大书指的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四部书。11.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搜索古文献资料,目前可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google、雅虎、搜狐、3721。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四库全书》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图书?该书是哪个朝代、哪个帝王时修成的?总纂官是谁?答:《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大型古籍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一开始纂修,组织了三百余人积十年之功才完成。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2.“开成石经”是哪个朝代刻成的?包括哪些经书?该石经现藏何处?答:唐开成二年在石碑上刻了十二部儒家典籍,立于长安太学内,即今日存放西安碑林的石经,称“开成石经”。这十二经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3.目前,衡量一部古籍是否为善本书,主要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答: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版本,或两者兼备或仅有其一。从使用文献,整理古籍等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版本,即校勘精良,少有讹误的版本。一九七八所通过的《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范围》认为:应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上述三方面特点,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者,均可视为善本。4.请写出目前最有影响的两部提要式古籍目录的书名来。答:(1)《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由《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等根据皇帝旨意将纂修过程中所撰提要汇编而成的。(2)《中国古籍总目提要》,这是对中国古籍的一次全面整理,总结与研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5.宋浙本与明初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有何不同?答:宋浙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刻书多用欧体字,即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字体瘦劲,书写字画认真不苟;②浙本版心多白口,绝大多数是单黑鱼尾,双鱼尾者较少。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常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记本页字数,版心下方则记页次;③绝大多数为左右双边,四周双边者极少,无书耳,无牌记;④版心下多记刻工姓名,有的姓、名皆录,有的只刻姓或名字的简称,有的还在姓名下刻一个“刊”字。⑤印书多用白麻纸或黄麻纸,纸的帘纹比较宽,约占两指大小,宋刻后印本就不具备这种特点;⑥大多数为蝴蝶装,南宋末年也有用包背装的。明初期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①赵体字(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②黑口,也有花鱼尾。③印书绝大多数用白绵纸,也有用黄绵纸的,后印本也有用竹纸的。④包背装或线装。6.类书的主要功用是什么?答:今天看来,类书的功用在于它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是我们查录古代典籍中名物制度,词语典故的极为有用的工具书。第二,是整理古籍(校勘,辑佚古书等)的必备参考书。7.清代内府刻书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曾用木活字排印过哪部古籍丛书?答:清代内府刻书机构的名称是武英殿。曾用木活字排印过《永乐大典》中所收罕见而有益于治世的宋元古籍,第二年,制成一套二十五万字模的木活字及全套排印设备。武英殿用这套木活字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8.怎样鉴别活字本?答:关于活字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①版面不平,字画浓淡不匀;②字体歪斜(清代活字本已经基本改正这一缺点);③无断版现象;④上下字绝不交叉;⑤有的字偶尔有倒排、横排现象;⑥除个别图书外,一般版框四角不连接,鱼尾和左右行线不连接。9.查考古籍内容主要可通过那两条途径?答:查考古籍内容主要可通过查找目录与类书来解决。我国古典目录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如何揭示与报导文献,将文献的内容提要,作者生平,成书年代,著述源流及价值等介绍给读者,从而给读者指示治学门径。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类书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代资料,我们可以从中查寻古代典籍中的名物制度,词语典故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整理古籍四.论述题1.试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答:(1)献学是总结前人的古典文献整理的成就,理论与方法,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包括古典文献的基本构成,即古典文献本身,诸如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材料与形式,部类与体式等。(2)的内容与方法。总结前人整理文献的内容与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求真,运用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法,以求恢复文献的本来面目,保持文献的真实性,完整性;其二是整序,即通过目录,类书,索引等各种工具书的编纂,为人们认识,利用,研究文献提供方便。其三是释读,即通过标点,注释,今译等手段,对古典文献进行解释,以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原文。(3)古典文献整理的历史,即古典文献学史,它主要研究古典文献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介绍中国古文献研究,整理的历史,总结历史上古文献学家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天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借鉴。2.陈垣先生总结的进行古籍校勘的四种方法是什么?请分别加以叙述;并请试论学好《版本目录学》对于做好古籍校勘工作有何重要意义?答:(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主本或别本有訛,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它校法。对校法即清人所说死校,按常理,对校应当以善本或最接近原本为底本,但从陈先生的话来看,对校底本倒不一定非得是祖本,由祖本而来的传抄本,新刻通行本也可以为底本。然而,就一般来说,仍应以善本为底本。还要对所用对校本要理清版本源流,这样才便于分析,处理书中产生的各种错误现象。(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产,最宜用之。本校法用本书前后文句,文义及行文通例互证以校订文辞错误,所得结论比用他校法更真实可靠。用本校法,当仔细推衍古书文义,悉心总结全书通例。但有些古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全书在文义文例方面必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故对此类古书不宜使用本校法。(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陈垣先生认为他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但有时此种校法以又不能不用,因为使用此校法,必须具有极为渊博的学识,要对古典文献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才能知晓在浩为烟海的古籍中哪些著作是与所校之书相关的前人之书后人之书及同时之书,以便引用。使用他校法,要注意不能据他书随意改动所校之书,因为古人引书不甚谨,断章取义,掐头取尾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因此,用他书校本书,遇到名词术语及关键性字句歧义之处,如确能判断是非,则择善而从,一般不宜径改原书,而将所校出的问题写入校记。(4)理校法。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字改字,不讹不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必用此法。理校法是最高妙,但也是最危险的校勘之法,稍有不慎,便会出问题。因此,如无很高学识,非“通识”博学之士,不可轻易使用此法。在具体校勘实践中,以上四法往往是结合起来运用的,这样才能论断准确,才能校出更接近原本的善本来。学习版本学(1)是读书治学的根基。读书治学,先了解版本,就可以弄清楚应看哪种版本的书,哪种版本的文字内容比较完整,较为正确,是可靠的资料,才能少走弯路,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