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A山东省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合格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下边知识卡片是对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创制于西周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下列制度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科举制3.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A.青铜器B.铁器C.瓷器D.纸张4.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雇佣关系的出现C.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工商皆本的政策5.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的衰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白银退出流通领域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6.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避免决策失误D.强化地方管理7.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徽商、晋商势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洋务运动的兴起10.下列反抗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2.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据此回答13-14题:历史试题第3页(共7页)13.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此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4.这次会议之后,赋予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对外开放15.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所有雅典人的民主B.民众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C.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D.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借鉴1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民众法庭B.五百人议事会C.十将军委员会D.公民大会17.“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它”指的是A.丝绸之路开通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开辟D.三次英荷战争18.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1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20.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历史试题第4页(共7页)21.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丰富采取的对策是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计划经济C.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22.“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古巴导弹危机B.苏联解体C.朝鲜战争爆发D.德国统一24.右边知识卡片描述的是哪一国际经济组织1995年成立标志着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00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A.世界银行B.欧洲联盟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2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A.多极化的趋势B.美苏冷战C.第三世界兴起D.欧洲复兴历史试题第5页(共7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3题,第26、27题每题20分,第28题10分,共50分。2.第Ⅱ卷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26.(20分)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丁辖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6分)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元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主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8分)材料三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具止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元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一一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6分)历史试题第6页(共7页)27.(20分)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6分)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8分)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6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7页)28.(10分)18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厦门)……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1845年闽海关敬穆给道光帝的奏折材料三(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材料一种的现象说明了社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3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把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进文明”的含义及其主要手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