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Tooexclusiveofcurrentschoolsportsresourcesmakesthepublicfailstoreflect.Underthecaseofaseriousshortageofsocialsportsresources,realizingtheschoolsportsresourcesandsocialsharingisafeasiblepathtodevelopthesocialsports.Onthebasisofanalyzingthecurrentstatusofschoolsportsresources,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trategiestopromotetheschoolsportsresourcesandsocialsharing.Keywords:twotypesofsociety;schoolsportsresources;public;exclusive;resourcesharing?お?收稿日期:2012?勃勃?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YBA026)。1.HunanNorm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Changsha410012,China;2.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engyangNormalUniversity,Hengyang421008,China.我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区体育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这都表明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义务性;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体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人们的体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部分学校体育资源却出现闲置现象,“外人”难以染指,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两型社会背景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1学校体育资源的公共性与排他性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体育场馆改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讲究经济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以来,部分学校进行了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尝试,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扩展到整个社会。现在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是公园、街头巷尾等非正规场地,仅有28.8%的人能利用学校拥有的体育设施[1];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资源,特别是有形资源,大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任务,其公益性很强,理所当然应该为社会人民提供服务[2]。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系统自成体系、封闭办学,学校体育资源主要为在校学生服务,学校以外的其他部门以及其对象难以利用其资源。在当前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厘清学校体育资源的属性,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学校体育资源,使学校体育资源为社会大众服务,体现学校体育资源的公益性,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变学校体育资源排他性和封闭性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方向。2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内涵及其意义资源共享是人类互惠交换行为的一种,是指组织在其组成、功能、机制上对共有、共存、共同的主动追求,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协调行动,并运用控制、规范等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3]。资源共享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信息为基础,以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支撑,以技术为手段,提高组织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指在社会体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社会机构和个人以体育健身锻炼、体育学习为目的,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的指导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即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将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余暇时间资源和信息资源等[5]。人力资源是指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的专门工作人员,如教练员、科技人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还可以包括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等。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包括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等物质条件。除了上午与下午的体育课及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外,学校体育在早晚和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都具有丰富的余暇时间资源,学校体育资源时间上有条件向社会提供资源服务[6];但客观来说,由于平时学校体育场地要应用于教学与训练,所以学校体育时间资源与社会对接最合理的时间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信息,诸如有关个人的科学健身和训练的信息、有关社团组织的经营管理信息、有关企业的商品信息及有关政策法规等。学校体育由于多年的积累,已具有一整套体育训练、教育和组织竞赛的经验,并且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将会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国家乃至世界上在这些方面的动态,这些都属于学校体育资源的信息资源。相对其他部门而言,我国学校体育资源较为丰富,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武警系统和铁路系统)中,分布在校园的有54万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お?表1全国体育场地分布状况[7]类型数量占有率/%校园54955467.7机前、分事业单位750339.2乡(镇)村664468.18居住小区394774.86厂矿281983.47其他220742.67老年活动场所138421.64宾馆饭店71950.89公园57120.7广场49870.61注:资料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网站sport.gov.除场地设施外,学校其他体育资源更加丰富。学校拥有专业的体育人才――体育教师及教练员,他们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于一身,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能技术。同时,学校的体育骨干学生人数不少,是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生力军,对他们来讲,参与社区体育既是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锻炼自我,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因此,利用和盘活学校体育资源,其意义不言而喻。在发达国家,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通用模式。美国的中小学有3万多个体育馆,有2万多个田径综合设施,大学拥有更加先进的体育设施。政府与学校联合制定计划,尽可能使学校场地设施对居民开放。学校一般下午5点至6点和周六、周日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对市民开放均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8]。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对积极开展我国社会体育的效果是巨大的。1)从体育场地供应来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大众健身场地可以数倍地增加,解决了大众健身的硬件设施问题。2)时间、地点便利。大众日常锻炼首先考虑的是健身时间和地点是否便利,而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位于社区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健身活动。3)学校具有充沛的体育人力资源。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为43万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3023,而在日本,1994年每2000人中平均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仍存在严重短缺[9]。缺乏懂得科学健身锻炼的指导人员和有效管理体育活动的组织人员,在目前直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发展社区体育的“瓶颈”;因此,实行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可以从场地、器材和设施等硬件以及人力、体育知识与内容等软件2个方面为社会体育?┓?务。3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策略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现阶段解决我国社区体育资源匮乏、指导不力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3.1转变观念,凸显公益价值长期以来,学校习惯于稳定、规范和单一的封闭式管理体系,而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必将促使学校由封闭转向开放,纳入活跃、合作和多元性的社区空间,这势必对学校原有的管理体系产生冲击。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往往选择固守原有的管理模式,封闭丰富的体育资源;但我国的学校体育经费一直以来基本依靠政府投入,其本质都是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公共体现,学校有义务让民众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因此,要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首先要促使学校管理者转变观念,确立学校体育资源的公益性,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求的前提下,推动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3.2适当收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学校体育资源与完全公益性及经营性的体育资源不同,一方面,学校承担着国家培养新一代人才的责任,不可能完全对外开放,否则造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过度利用,效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体育场馆、设施更新与维修经费巨大,而学校每年对体育投入具有固定比列,学校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不可能大幅增加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及维修经费。同时,学校教师、学生具有规定的教学与学习目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与学习任务,其人力资源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在考虑上述特点之后,学校体育资源可以通过适当收费的方式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其主要目标是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学校在收费过程中,必须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低廉收费为基本原则,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既遵循市场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又体现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特征,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益,又能满足社会群众的健身需求,达到学校与社会双赢的目的。3.3拓宽投资渠道,共建活动基地学校应充分利用其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对外影响,积极争取企业赞助,争取国家、社会和个人等渠道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主导、社区和学校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学校体育场馆的物质条件。此外,学校可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各种类型比赛,共建体育活动基地(如图1所示),吸引校内外体育活动人口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个人学校体育资源举办体育比赛传授体育知识创建体育基地社会共享。图1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模型?お?3.4积极开展合作,促成健身网络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社区是学校生存的社会空间,在一定区域内学校与社区有着相同的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和地域关系[10]。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不发达,学校是一个“半学校,半社会”的特殊团体,从运动水平和运动设施及运动技术指导上讲,是各个社区的“体育小康村”[11]。借鉴中国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从建设“小康示范村”的思想,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示范―带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加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以学校体育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发展,对引导人们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很有必要。根据社区居民就近、就便的体育健身需要,学校可与周边的社区或居委会合作,共同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共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育健身网络(如图2所示),共同推动社区体育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健身网络,不仅可使学校体育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促进体育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而且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お?图2“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交互关系集合模型?お?3.5提供健身知识,指导科学健身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健身热情日益高涨,但在健身过程中却又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对于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出身的市民来说,他们的健身知识几乎一片空白。盲目无序的健身运动,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各种伤病,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各级学校中拥有众多经过正规培训的体育教师与体育骨干学生,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学生是社区体育服务丰富的人才资源,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功底,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具有较高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完全可以从事社区体育组织服务与指导服务的工作。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学生可以为社区市民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项目,设计合理科学的运动处方,更好地满足人们在体育休闲娱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