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28卷,2017年12月(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28,Dec.2017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高维,于善萌(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经历了恢复兴起、全面探索、深入发展三个阶段。研究者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探讨、实践探索和状况调查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未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拓宽研究的国际视野、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推进实证研究等。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劳动习惯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薄弱学校内生式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JJX15-027)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高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于善萌,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劳动素养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及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目前对劳动教育研究尚缺乏比较系统的梳理和反思。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劳动教育”为篇名,且精确匹配,对1978-2016年发表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期刊和硕博论文进行检索和审阅,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梳理出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未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应然方向。一、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开始萌芽,至6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上。1966年至1976年,受“文革”的影响,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教育研究才再次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恢复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学校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恢复与兴起。1980年,《外国教育资料》第2期翻译刊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1]和美国学者约瑟夫·佐季达的《苏联的劳动教育》[2]两篇文章,这标志着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恢复和兴起。此后,我国研究者全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3]在劳动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方面,我国研究者还介绍了苏联[4]、日本[5]、西班牙[6]等国家的劳动教育改革,尤其以苏联和日本的文章居多。在此阶段,关于国外借鉴的文章占大多数。401在对国外劳动教育理论和改革引介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研究者初步论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培养目标、内容形式等基本理论问题。[7]也有一些学校(如上海中学)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8]总之,这个阶段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内容多翻译介绍国外的劳动教育理论和改革,反思得少;研究范围狭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这说明,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尚处于恢复兴起阶段。2.全面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劳动教育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全面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第一,独立探索明显增多。国外借鉴的文章较前一阶段有所减少,而独立探索的文章持续增加,占大多数,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第二,理论深度加强。我国研究者在探讨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等问题的同时,也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如有研究者辨析了“劳动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内涵上的不同,劳动教育重在其教育性,劳动技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9]也有研究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劳动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品德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10]这些深入的理论分析有利于揭示劳动教育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第三,实践探索蓬勃发展。此阶段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如杭州市丽水路小学开展了“劳动教育中德育功能”的课题实验研究[11],成都市青羊区探索了传统民间民族艺术品与劳动课的融合[12],广州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劳动技术教育学校。[13]这些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使我国劳动教育实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第四,开始注重对劳动教育的调查和反思。与上一阶段的初步本土化探索相比,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者开始调查和反思国内劳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研究者对上海市嘉定县实验小学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劳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14]然而,这一阶段,我国研究者对国外劳动教育实践经验的反思尚有所欠缺。3.深入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进入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国外借鉴逐步拓宽。较前两个阶段,在劳动教育思想借鉴方面,我国研究者不再局限于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理论,开始逐步探讨卢梭[15]、马克思[16]和以莫尔与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7]的劳动教育思想。在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借鉴方面,我国研究者在研究苏联[18]、日本[19]等国家的同时,也将研究视域扩展到美国、德国[19]、古巴[20]等国家。第二,注重对我国劳动教育发展的历史梳理。如有研究者从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内容、实施、考核等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初级探索、兴盛、脱轨、调整和异化”五个阶段。[21]也有研究者从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角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程划分为“劳动教育生产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并举期”和“社会实践教育期”三个阶段。[22]这些研究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研究视角和方法逐步扩展。此阶段我国研究者不再满足于对劳动教育纯思辨性的探讨,开始从心理学等角度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相关问题,如杨晓峰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23]研究方法上,有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采用问卷法[24]、访谈法[25]等实证方法研究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第四,批判反思性加强。研究者不仅调查和反思我国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也深刻反思了劳动教育理论问题,如,瞿葆奎反思了劳动教育地位问题,即认为劳动教育不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26],同时,也对国外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中的问题如日本劳动教育途径———生涯教育[19]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研究视野的拓展、研究视角的更新和研究深度的提升,表明我国劳动教育研究进入了深入发展期。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劳动素养”501高维,于善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迎来新的高潮。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进展回顾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历程,在国外借鉴方面,我国研究者研究了俄罗斯[27]、日本[19]、美国[19]等国的劳动教育改革和实践;也对苏霍姆林斯基[28]、马卡连柯[29]等人的劳动教育理论及其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国外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对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1.关于劳动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研究者对劳动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尤其在劳动教育的内涵、地位、意义、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劳动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教育的内涵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焦点问题。许多研究者如文新华[30]、黄济[31]、徐长发[32]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有研究者指出,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也应该是人格发展教育[33],必须以培育学生的精神为主旨。[34]虽然研究者们关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劳动教育内涵所体现的本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劳动教育的地位我国研究者对“劳动教育是否应列入教育构成,即与其他‘四育’构成并列关系”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如黄济对劳动教育是教育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持肯定的态度。[31]也有研究者认为,劳动教育不仅属于教育构成,而且劳动教育处于全面发展教育构成的最高层次。[35]然而,有研究者持相反的意见,如瞿葆奎指出,劳动教育再重要,也不能与其他“四育”处于同等地位,并且认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正确的命题。[26]关于劳动教育地位的争论,有利于明晰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3)劳动教育的意义研究者们从不同层面对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在宏观层面,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措施;[36]在中观层面,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10]在微观层面,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有机会发现符号化知识受“语言的界限”过滤的部分,进而完善其知识体系。[23](4)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的目标关涉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有研究者系统阐释了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奠定基础。[36](5)劳动教育的内容对劳动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我国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黄济认为,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活服务劳动等。[31]也有研究者指出,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置相应的劳动内容,即家务劳动、自助劳动、公益劳动、服务劳动和生产劳动五大类。[33](6)劳动教育的途径研究者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劳动教育的途径。在社会与政府层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法规[37],对劳动教育取得实效的学校加大表扬和奖励力度,借助网络媒体扩大劳动教育的影响力等[38];在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开设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等[32];在家庭层面,家长要转变劳动教育观和人才观,联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39]2.关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我国各地许多学校进行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探601第28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2017年12月索,主要体现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教育网络体系构建等方面。(1)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为此,一些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在聘任教师方面,有学校任命本校知识渊博、生活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外聘具有劳技专业知识的人员做兼职教师,如江苏省丹阳市后巷中学外聘科技人员向学生讲解农作物栽培、天线制作、遥控器电路原理等技术[40];在师资培训方面,一些学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教育教师和有关人员进行多样化培训,如观摩教学、教学研究讨论、基地实践等。[41](2)课程开发与实施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包括系统规划劳动课程,明确其定位、构建劳动教育总目标—分目标体系,设置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并付诸实施。如有学校结合本地特色,开发了校本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