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热08护理23班庾杨想一想1.人体温度的正常范围是多少?2.什么是发热?3.发热的时相和特点?4.发热的护理学习目标掌握发热的定义、热型和特点熟悉常见热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发热的护理措施了解发热的原因一、概述:定义: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0.5℃称为发热(fever)。二、病因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二、非感染性感染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4.皮肤散热障碍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发热的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5~37.9℃中等热38.0~38.9℃高热39.0~40.9℃超高热41°以上四、发热的过程及表现(一)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继而体温上升。有骤升或渐升两种。骤升是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达39~40℃,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等。渐升是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等。(二)持续高热期: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等。(三)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体温下降有骤降或渐降两种方式。前者指体温数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等;后者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发热经过的3个阶段分期体温上升期(寒战期)高热期(热稽留期)体温下降期(出汗期)代谢特点产热散热体温升高产热=散热(高水平)体温正常产热散热体温下降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寒战;有鸡皮疙瘩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干燥开始出汗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五、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为发热时绘制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不规则热(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的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霍奇金病等(5)波状热:体温渐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六、发热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评价与发热相关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2.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液体量摄入不足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所致机体物质消耗增加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惊厥八、护理措施监测病情的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尤其已有循环衰竭、呼吸窘迫均提示病情危重,更应密切监测降低体温病情观察定时测体温加强基础护理补充营养和水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发热的护理降温的护理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或者冰袋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患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酒精或温水擦浴:用30%~50%酒精或32℃~34℃温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下肢脚背等部位,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药物降温柴胡注射液4ml或安痛定2ml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消炎痛栓一枚置肛阿司匹林0.3~0.6克,每天3次,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扑热息痛:0.25~0.5克,每天3次,肝肾功能受损者禁用注意事项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应避免大量使用退热药物,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免脱水、循环衰竭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因明确或在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应用,不可滥用病情观察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1次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伴随症状治疗效果观察饮水饮食量定时测体温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新病人每天测量3次,发热病人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1次;新收病人连测3天或高热病人体温恢复3天后,每天测量一次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天3000ml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患者舒适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和床单心理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评估病人发热时的心理状态。对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经常巡视病人,给予精神安慰,解除不适,满足病人的需要Thankyou!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