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而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去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创造。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观察、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二.案例描述:《桂花雨》就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要以体会文中的情感为主要目标,凭借对重点语段的理解,通过朗读、说话等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层面,体会“月是故乡明”般的浓浓思乡情,以及字字含情的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品读文章,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三.案例分析:新课导入时,我会请同学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果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听。随后带领大家一同走入作者的童年,体会作者的感情。1.指导阅读(1)指导学生读“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联想校园中的花,想象校园中花树带给他们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就读出了“香味儿”。再如这课中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是否也曾经说过相似的话,是在什么场景内说的,逐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向父母撒娇的场景,等到学生读这句话时也很好的体会到了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读的相当出彩。2.理解课文(1)在指导学习课文时,我首先会要求他们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后,课件会展示答案:“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随后引导学生通过段中的“笨笨的、仔细、小花”等词,来想象桂花的样子及特点,并给学生展示出桂花的图片,边看图边联想。对于桂花的香气,也许很多同学并没有闻到过,也不能感受出这香气有多迷人,但是可以让他们回想一种自己最喜欢、难忘的香气,然后告诉他们,桂花比你们想象的这种香气还要香!从而感受到香气的幽芳,桂花的迷人,仿佛来到了作者的童年,置身在桂花树下。(2)当讲到“摇花乐”这部分时,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呢?其中“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是全文的重心,也充分体现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体验”摇花乐“,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作者摇桂花的课件,起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的效果,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摇花乐的有关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件中的画面,根据“抱、纷纷、满头满身”等词,想象正在与作者共同参与这项活动,感受桂花落下的情景,并请几位同学来还原场景,根据书中的词,把摇桂花树的场景模仿出来。然后闭上眼睛,听着课件中的声音,想象着,并用手去接一接、闻一闻掉落的桂花。慢慢睁开眼睛,让学生说一说刚才都看到了些什么。再谈一谈生活中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最后再读一读原文,从而感受作者摇桂花时快乐的心情,并和作者分享这份快乐。四.案例反思本节课将学生带入作者童年这一场景,同时在理解感知课文时又穿插创造了无数小情境,无论是从指导阅读还是理解课文或是体悟情感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就是要有目的的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假想情景,置身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深切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应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多种多样的情景创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