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夏娃理论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类”的“单一起源论”,近来呼声很高。他们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一种假设: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就是所谓“夏娃理论”。这种“夏娃理论”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夏娃”的后代离开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它们与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夏娃”理论提出后,在科学界及社会公众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线粒体DNA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能为细胞产生能量,是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现的脱氧核糖核酸特殊形态。“线粒体DNA”是只通过母系一脉传递的遗传基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却无法将它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这种“夏娃理论”遭到中国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质疑。最有代表性的是吴新智院士,他指出:在中国大地上,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现代人类的化石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连续进化,东亚的蒙古人种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并非来自非洲。此外,中国的直立人与智人的旧石器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前后连续性,根本没有出现过由于人类灭绝而导致的文化中断,根本不存在外来文化大规模取代原有文化的迹象。因此说非洲人取代中国大地上的早期智人而成为中国人的祖先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纳勒迪人(HomoNaledi)南非科学家发现了人类祖先的遗骸,并证明其是一类新人种,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能改变人类的历史。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人类,活跃于大约300万年之前。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中国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等,以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国著名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及其所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中国著名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所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1965年,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两颗直立人牙齿化石,据测定,年代为距今170万年,考古学者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化石。在牙齿化石出土地点附近还发现七件石器,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元谋人使用的工具。左上图为发现元谋人牙齿的地点,下图左为元谋人牙齿化石,右为当地出土的石器。图片4-2-1图片4-2-2图片4-2-3蓝田人及其文化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化石,距今约80万年。其后,在相同地点还出土了石器。蓝田人的头骨较北京人更为原始,故为较北京人更早的直立人。右图为蓝田人头骨化石,左图上为当地出土的石器,下为公王岭外景。图片4-2-4图片4-2-5图片4-2-6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一)北京人化石的发现1.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洞穴);2.到1927年共发掘出两颗人牙化石,被命名为“北京中国猿人”;3.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与美国协和医学院联合组建新生代研究室并开始对周口店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4.1929年(12月2日)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主持下首次发现第1枚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5.1936年贾兰坡主持发掘出4枚比较完整的头盖骨;贾兰坡6.到1937年共发现北京人头盖骨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这些珍贵的标本下落不明);7.1966年又发现一枚残破的头盖骨,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8.周口店遗址共发掘出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9.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早期猿人(直立人)阶段,距今40—50万年体质介于现代人和猿之间:在许多方面已具备人的特征,某些方面还残留有猿的特点头部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头盖骨低平,骨壁较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少(北京人:1059毫升现代人:1400毫升类人猿:400毫升);前额后倾;眉骨粗壮;吻部前伸;牙齿粗大;下颌骨后倾;面部较短四肢骨较为进步,与现代人差异较小生物学上“用进废退”原理男子身高1.62米,女子1.53米(二)同时出土大量石制品(10万件以上,带有打制痕迹)旧石器:打制石器(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极其原始、粗糙)但意义很大,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因为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社会生产是以采集、渔猎为主的掠夺性经济(农业、畜牧业尚未出现)(三)用火遗迹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土块、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他们已能控制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四)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1.北京猿人遗址是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40个个体6个头盖骨10万件石制品大量用火痕迹)2.北京猿人的发现,使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上帝造人说还是生物进化论?北京人发现之前,德国尼安德特人、印尼爪哇人材料少没有说服力(有观点认为爪哇人四肢属人类,头骨属猿类)北京周口店遗址以丰富的材料,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是由古猿类进化来的。具有世界意义。周口店遗址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早期智人阶段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1974年至197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的遗址中出土的许家窑人,属早期智人早期的古人类,年代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人文化以石器、骨器、角器为代表,已发现的各类石制品多达14000余件,石器类型多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砍斫器、石球等,制作技术较北京人稍有进步。左上图为许家窑人顶骨化石,左下图为许家窑人使用的石器,上图为骨器。图片4-2-10图片4-2-11图片4-2-12许家窑人的石球许家窑人文化中尤具特色的是石球,数量有1079个,占石器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直径最大的为100多毫米,重1500多克;最小的不到50毫米,重量不到50克。其成品往往有很高的滚圆度。学者推测,较小的石球可能是用作狩猎工具的“飞石索”上的弹丸,大的可能是投掷武器。右图是后人的想像图,左下角为石球原件。图片4-2-13早期智人阶段的丁村人及其文化1954年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发现的丁村人是中国早期智人的代表,年代距今约21万至8万年。丁村人遗址已发现的有20多处,出土石制品非常丰富,有2000多件。石器制作技术已较先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于挖掘的三棱大尖状器。左上图是丁村人遗址的外景,左下图为丁村人顶骨化石,右上图为三棱大尖状器。图片4-2-14图片4-2-15图片4-2-16晚期智人阶段的柳江人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洞穴中的柳江人,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7万至6万年。经人类学研究,柳江人的体质特征属蒙古人种,代表了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图片4-2-17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1933年至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山顶洞人,年代距今约18000年。出土的人骨化石分属8个男女老少,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学者认为其属于原始蒙古人种,为现代蒙古人种的共同祖先。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有上室和下室,上室是生者的起居之处,东西长约14米,南北宽约8米,下室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左图为山顶洞遗址,上图为山顶洞人头骨化石。图片4-2-18图片4-2-19山顶洞人文化山顶洞遗址中出土有打制石器和骨器等,尤值得关注的是骨针和装饰品。骨针残长82毫米,刮磨得很光滑,针孔用细锐的尖状器挖成。这说明他们已能用兽皮缝制衣物。饰品是用兽牙、海蚶壳、石珠等钻孔穿成串,还染上颜色。骨针和饰品的制作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生产技能已有很大进步。左图为山顶洞人复原像,上图左为骨针,右为饰品。图片4-2-20图片4-2-21图片4-2-22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河姆渡文化和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中期文化。因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年代为距今7000—5000年。由于遗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经济状况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已经摆脱掠夺性经济而进入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骨器也相当精致。农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仰韶文化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的“仰韶时代”:距今7千—5千年,中国氏族制度繁荣至衰落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距今6800—6300年左右。1952年发现发掘,1957年建成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华夏第一村”。1、遗址分布地域:西安东郊灞桥区浐河旁边聚落建在河旁台地上(高台文化趋利避害:既便于使用河水,又可避免水害)2、遗址内容:面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遗址面积10000平方米,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3.遗址的布局: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已有一定规划和布局,大致分为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1)居住区在遗址的中央,占地约30000平方米,中间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每片以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散布周围。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临潼姜寨遗址有相似的布局)另一种是小孩墓。小孩墓均埋葬在居住区房屋内房子周围,与成人异地埋葬。共76座,其中73座是瓮棺葬,以钵、盆与瓮或两瓮相对扣为葬具,在葬具器盖的底部有意识凿一小孔,似为灵魂出入口;另3座为土坑墓,其中1座使用木板作葬具,并有较丰富而精致的随葬品,墓主为一个女孩,这是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唯一有木板葬具的墓。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近五十年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在黄河流域之外的地区发现了文化发展水平相当高的遗址。如1973年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5300年。从遗址中出土的稻谷遗存和石器、陶器、骨器、木器等看,其农业和手工业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左上图为朱漆瓜棱形碗,内外皆施朱红色颜料,性能与漆相同,故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漆器。左下图的猪纹陶钵将家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的家畜饲养水平。右上图的骨耜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农具。图片4-2-30图片4-2-31图片4-2-32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的先民根据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创制了木结构的干栏式住房建筑。从建筑遗存看,其梁架用榫卯衔接,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反映出当时人的木构技艺已相当成熟。左上图为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右上图为使用榫、卯、销钉等木工技艺建筑住房的示意图。图片4-2-33图片4-2-34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青莲岗文化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中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江苏省淮安市青莲岗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代表性遗址有江苏淮安青莲岗、邳县大墩子遗址下层、山东的滕州北辛、兖州王因底层、泰安大汶口底层等。年代为公元前5400~前4400年。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饲养猪、牛、鸡等家畜,辅以渔猎。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铲和鹿角锄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种类有鼎、釜、甑等炊器及豆、碗、钵、杯等饮食器。有彩陶器,上绘红、褐、紫等色,纹样有双弧线纹、水波形纹、八卦形纹、十字形纹等,颇具特色。发现地面营建的房屋残迹及墓葬。因山东滕州北辛遗址的出土物比青莲岗遗址丰富、典型,有人主张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