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当今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震撼着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历史脉络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客、即时通讯、P2P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亦保持了与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相继性,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逐步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涌现。(一)萌芽阶段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rn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theGreatWallWecallreacheverycom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二)始建阶段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是植根于学生党员、党课学习小组和入党积极分子,面向广大同学的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是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网络性协会组织,与TMS协会、求是学会、业余党校协作(“两会一刊一站”),一起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这个由大学生创办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被当代大学生誉为网络思想政治状况晴雨表,也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在此期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作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三)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高校校内网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通告共有19条内容,为了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规范了电子公告信息发布行为,促进高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动态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环境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一)国外研究在国外,网络教育模式(Modelsforweb—basededueafion)不断创新,提出了虚拟大学(Virtualuniversity)的概念[2]。对于网络教育如何扩展,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的三个阶段,即替代式阶段(substitution)、优化式阶段(optimization)和转换式阶段(transformafion),并对若干重要问题(包括网络思想教育)进行了广泛活跃的讨论[3]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思想教育内容的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4]。巴尔·尼古拉斯在《资助高等教育》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网络硬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由于网络建设资金、硬件投资和人员配备紧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不高[5]。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环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二)国内研究在国内,我国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有的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沈静飞在《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措施》一文中认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分析讨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石晓慧等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一文中认为,网络带来新机遇: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带来新挑战:网络信息混杂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西方网络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来进行“和平演变”,网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常大地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一文中首先概述了网络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关联性,再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想政治教育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也认为,网络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为高校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用正确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减少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等方面。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网络的正面影响表现在:使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内容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构成了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形成了挑战。罗湘明在《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论述到: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用途,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有学者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对教育对象的导向、塑造和规范作用,为教育活动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和把握脉搏,以及促进教育对象与教育活动的协调融合等作用和影响。同时,网络也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增多,从而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性。2.如何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学者们提出应从网络主体的自我改造与自我把握,网络环境的外部约束与管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沈静飞在《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措施》一文中提出了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措施: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开设校园BBS,加强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等。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网络化;加强队伍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常大地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一文提出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和规范网络管理制度的对策。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出的处方是:把握主动,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德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加强对网络的监督。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社会各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的策略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培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加紧制定网络政策、法规。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一)研究不足1.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在方法、内容、机制、对策等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续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传统套路,且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框架之内,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别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独特之处,如高校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高校网络与当代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等等,现有的部分相关成果多是就事论事,未展开系统研究。2.在研究方法和视角方面比较单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横跨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传播学等的综合学科,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从政治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展开,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篇目有限,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篇名的论文仅有4篇,这可能和研究群体的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基础有关。(二)研究展望1.在研究内容方面突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个”的特点。一是要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应当加强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网络与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等独特之处的研究,避免套用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泛泛而谈。二是加强实证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和应用活动。要克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乏事实依据,人云亦云的倾向,鼓励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2.在研究方法上和视角上强调多学科交融。要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突破盲点,填补空白,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厚度,使之成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2.[2]吴满意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5-101.[3][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1-119.[4]黄永宜等.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涵义和特点[M].教育求索.2011:19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