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简答题1·试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中的垂直高度、温度变化答: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千米,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千米,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千米。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2千米以下大气层称为摩擦层;2米以下大气层称为贴地气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来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的气层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其顶部气温可降至一83℃以下。暖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800千米高度。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迅速增高。散逸层: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2·二十四节气释义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西安、洛阳),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四季寒暑变化。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天文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为昼夜平分,处于春、秋季的中间;夏至及其以后的小暑、大暑是逐渐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结束;冬至及其以后的小寒、大寒是逐渐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白露、寒露和霜降表示气温下降程度,并有露水和霜等水汽凝结物出现。其他节气中,惊蛰是春雷响动,冬眠蛰虫开始复苏,出土活动;清明表示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小满是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均通过物象间接表示气温的升高。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时期,需要夏种、夏收和夏管,它以农事活动表示夏季来临。此外,雨水和谷雨表示雨水开始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小雪、大雪是进入降雪季节;反映了一年中降水的时期;性质和大小程度。3·雾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答:①它能遮蔽太阳辐射,削弱投射到植物体上的光合有效辐射,从而影响同化作用的正常进行。②为病原孢子的发芽提供了必要的水分,为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雾消散后,天气晴朗,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更有利病原菌的繁殖。③有些植物,如茶、麻等,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高山云雾出名茶”即说明雾对茶的生长发育及品质有有利的一面。4·干热风的类型有哪些?答:我国的干热风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高温低湿型特点是大气急剧增温变干,以大气干旱为主要特征。一般地面吹偏南风或偏西南风(有的地方吹偏东风)。对小麦危害的主要因子是高温和低湿,风加剧干、热的危害程度。这种天气使小麦干尖、炸芒,植株枯黄,它是华北和黄淮地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②雨后枯熟型主要出现在小麦乳熟及蜡熟初期,若遇到雨后高温或雨后猛晴,日晒强烈,吹热风,常造成小麦青枯或枯熟。这种天气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地区。③旱风型特点是空气湿度低、风速大,但气温不一定高于30℃,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风和干旱。多发生在黄淮平原的苏北、皖北等地区。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改变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必然使相应范围的气候发生变化。例如,滥伐森林、盲日开荒等可以造成植被破坏,使这些地区的气候逐渐干旱。人类可以通过灌溉、植树造林、建造水库等改造干旱气候。(2)改变大气成份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尘埃逐渐增加,从而影响大气辐射热能的收支,导致气候变化。①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②尘埃的阳伞效应(3)释放热量论述题1·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地形条件对一地气候形成的影响。答:一般说来,它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形本身所具有的气候特点;二是高原和山脉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⑴地形本身所具有的气候特点:①高山上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②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特别是迎风坡更为明显。③在迎风坡,气流被迫上升,雨量丰沛;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稀少。④高山垂直气候带⑵高原和山脉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山脉能阻滞气团和锋面移动。如东西走向的山脉,使北方冷空气不易南下,南方暖空气难以北上,结果虽是一山之隔,气候却很悬殊。例如,横贯我国中原地区的秦岭山脉,山南山北的温度和雨量相差很大。高大的山脉常常成为气候的重要分界线。2·试述冰雹的形成及人工消雹的基本原理。答:(1)形成冰雹的积雨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必须有足够强烈的上升气流,而且上升气流必须是时强时弱,其速度必须在20米/秒以上,这样大的上升速度完全依靠大气不稳定能量释放而获得。所以,大气的层结愈不稳定,冰雹愈容易降落到地面。②冰雹产生在积雨云中,云中必须含有大量的水汽,一般水汽含量必须在10—20克/米3以上,云中水汽含量越多,越有利于冰雹的增长。(2)人工防雹一般采用催化剂和爆炸两种方法。催化剂法:通过地面燃烧的方法或用火箭、高射炮和飞机等手段,把催化剂(如:碘化银、碘化铅等)播撒到冰雹云中去。可在冰雹云中产生大量的人工冰雹胚胎,它们和自然胚胎争夺水分,使云中水分分散到大量的胚胎上,由于云中水分有限,结果每个冰雹都不能长成对农作物有害的大冰雹。同时大量人工冰核的引入可使过冷却水滴及早冰晶化,限制了冰雹的冲并增长,阻止了大冰雹的形成。爆炸法:用高射炮、火箭或土炮等轰击冰雹云,经爆炸产生冲击波震动后,可使部分冰雹破碎而松软;冲击波可直接引起过冷却水滴冻结;由于爆炸而使得空气绝热膨胀冷却,导致过冷却水滴冻结;爆炸引起云内外空气混合,破坏了垂直气流场,减弱了上升气流的速度。因此认为,爆炸法可以获得消雹效果。三套简答题1·杂质对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作用:答: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的辐射冷却。③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影响能见度。④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对成云致雨有重要意义。2·根据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说明作物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答:①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②对短日性植物而言,南方品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反之,北方品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果生育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③对长日性植物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变短,将延迟发育和成熟,南种北弓I则反之。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答:提高光能利用率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培育新品种来实现。①充分利用生长季采取间作套种和轮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改善农田群体结构,使田间作物保持有旺盛的群体,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②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选育光合作用强、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当、株型和叶型合理的品种。③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不倒伏和不妨碍通风透光的前提下,扩大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并维持较长的功能期,使之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④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如抑制光呼吸作用,补施C02肥料,人工调节光照时间等,均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光合效率。⑤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肥管理、及时除草、及时消灭病虫害、有效防御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等具体措施,都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4·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答:①空气饱和或过饱和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e)超过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但必须具有充分的蒸发源,且蒸发面温度高于气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二是降低空气温度,使饱和水汽压减小到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②凝结核在纯净的空气中水汽是很难凝结的,也表明自然界中水汽的凝结或凝华是得助于大量杂质的存在。5·在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和行星风带有哪些?答:从赤道至极地,气压带依次为:①赤道低压带(或赤道辐合带)、②副热带高压带、③副极地低压带和④极地高压带。风带的分布为:①赤道无风带;②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信风带又称为热带东风带;③西风带,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④极地东风带,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论述题1·试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答:①从2月中旬至3月下旬,副高脊线由北纬130缓慢北移到北纬150附近,脊端也靠近东经1200。这时,可以造成华南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②4~6月,太平洋高压逐渐加强,脊线明显地向北移到北纬200以南。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前汛期。③6月中旬或下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跳至北纬25—270,脊端可达到东经1200以西。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的大范围雨区,随之北移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这就是该地区的梅雨季节。④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跳至北纬300附近,其脊端已到东经1200以西。形成黄淮雨季。⑤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350,其脊端已伸入到整个华中地区。形成华北暴雨。⑥9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回跳,跳到北纬250附近,这时大范围雨区又退回到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⑦10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回跳到北纬200以南,其脊端显著东撤到东经1200附近。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后汛期。2·试述抗御低温冷害的措施。答:(1)寒潮的防御①重视收听寒潮天气预报,以便采取积极的抗灾措施。②在农业上应采取以下措施:抢收已经成熟的农作物,覆盖育苗地,稻田施肥、灌水,对果树的主干及果实采取各种保暖措施。③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如冬小麦越冬期间可采用冬灌、搂麦、松土、镇压、盖粪或盖土等措施,对达到防御寒潮的目的。④牧区采取定居、半定居的放牧方式,在定居点内发展种植业,种植饲草饲料、搭建塑料大棚保证牲畜有温暖的畜棚。(2)抗御低温冷害的措施①选育耐低温、早熟品种如选用早熟晚稻品种,在9月下旬以前抽穗扬花,就可以躲过低温对花粉受精的影响。②调节播种期如适当提早播种插秧,由于播种期提前,减少了农耗热,结合增施农家肥,改善农田的热状况,即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这样便可促进农作物的正常成熟。③灌水根据天气预报,在低温来临之前,向农田灌水,可提高土壤温度和植株间的温度,改善农田小气候。④喷水和根外追肥在低温来临之前,喷水以及根外追肥,均可达到增温的目的。如广西南宁农业气象站,在低温来临前一星期,喷施磷肥加人尿,结实率提高13.5%。(3)冻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布局,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北界;②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施避冻栽培;③选育适宜品种,加强抗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④采取必要的农技措施,如:冬灌、镇压、盖粪、覆土、喷施化学制剂等·五套简答题1·写出二十四节气歌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前后相差一两天。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在八二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雨后天晴天空为何呈蓝色答: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等杂质少,大气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的多,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太阳为何呈红色?答: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散射后,一方面使得到达地面的辐射能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得太阳辐射中蓝紫光的辐射能量减少,红橙光的辐射能量比例增加,特别是在日出、日落时,因太阳光线通过的大气路程长,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殆尽,所以太阳光盘看上去呈橘红色·3·土温对作物的影响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①土温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②土温影响植物块根、块茎的形成③土温影响种子发芽、出苗④土温影响昆虫的发生4·缓行冷锋和急行冷锋有何不同?答:①移动速度快慢不同:缓行冷锋移动速度较慢,急行冷锋移动速度很快。②锋面天气不同:缓行冷锋暖空气沿锋面上升比较平稳,所以形成的云雨分布和暖锋大体相似,只是排列次序相反,雨区主要出现在锋线后面,平均宽度在200千米以内,多为连续性降水。急行冷锋锋面坡度大于缓行冷锋,主要形成浓积云和积雨云,在积雨云前常有卷积云和高积云。积雨云区很窄,只有几十公里,降水一般呈阵性。5·高大的山脉对气候有何影响?答:⑴地形本身所具有的气候特点:①高山上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②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特别是迎风坡更为明显。③在迎风坡,气流被迫上升,雨量丰沛;背风坡,气流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