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明对近代的影响两千多年来,欧洲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一直以不同方式维系着自己的统一性。罗马帝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欧洲统一观念的历史基础;中世纪到近代的文化统一孕育了欧洲认同的情感基础;当代的经济统一夯实了欧洲走向政治统一的基石。欧洲历史上特有的三种统一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构成了当代欧洲统一发展的共同基础。关键词:欧洲统一方式演变历数上个世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欧洲联盟”的出现无疑是诸多重大事件中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目前为止,“欧洲联盟是世界公认的所有区域性组织中结构配套最齐全、立法程序最完备、在经济、生产领域里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最高的带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组织。”[1](p33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欧盟成为区域合作组织中的翘楚?又是什么因素造成欧洲历史上的统一运动一直薪火相承、连绵不断呢?想要探究这些根源就必须认清欧洲统一发展的历史基础,把握欧洲统一历史的特殊性。纵观欧洲统一发展的历程,欧洲的分分合合几经循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下以政治、文化和经济等不同的统一方式维系着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不但逐步形成了今天欧洲人的欧洲观念,也保持着他们对未来欧洲统一及其可能带来新发展的渴望,为今天欧洲联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罗马帝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欧洲统一观念的历史基础回溯欧洲历史,从罗马帝国开始,谋求欧洲政治统一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歇过,但谋求欧洲政治统一的基本采用的是战争和暴力手段。二战后才出现了建立在和平和自觉基础上的新统一方式,目前这种得到广泛支持和普遍自觉参与的欧洲政治统一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欧洲统一方式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欧洲统一的发展与历史上政治统一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为欧洲所蕴含的地理、政治和文化的内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起来的,尤其对欧洲“大一统”观念和认同感的形成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罗马帝国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结束了希腊时代欧洲政治的城邦分裂状况,初步奠定了欧洲区域的雏形。罗马通过扩张将地中海沿岸欧洲各民族逐步纳入其统治范围。除了北欧以外,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囊括在内。罗马帝国的建立,突破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将以地中海位中心的欧洲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性国家,标志这欧洲文明由地方性的分散发展进入一体化发展时期。欧洲的概念也是在罗马帝国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从最早的克里特岛的狭小地域的名称演变成现在的整个欧洲大陆的名称。[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特别是中世纪,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被认为是最为完善和理想的,罗马帝国“被后世认为是最理想的国家”。[3]而长期的分裂割据动荡使人们对大一统的罗马帝国产生无限追忆和眷念。“毫无疑问,将欧洲凝聚在一起的仅仅是些共同的记忆和经历”[4]罗马帝国的“大一统”格局“不但创造了令欧洲人深感骄傲的灿烂古典文明,也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感情基础”[5]总之,罗马帝国几百年的政治统一对欧洲大一统观念和认同感发挥了特有作用,使得欧洲一直维系着“大一统”的观念。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的观念、皇帝的名称、帝王威仪的观念,附着于皇帝这个名称上的绝对的和神圣的权力的观念。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要素,”[6](p31)成为欧洲人心目中长期挥之不去的“情结”。对入侵蛮族而言,“罗马文明的形象和名称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怀有想模仿再现保存它的某些东西的愿望。”[6](p52)所以在政治上“日尔曼人诸王都企图成为罗马的继承者”,[2](p132)以再现帝国。虽然罗马帝国之后中世纪封建的分裂格局和近现代严格疆域分割为特征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成为欧洲政治发展的主线,但也出现过或紧或疏的政治“统一”。中世纪的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等等都一直沿用着罗马帝国的名号,直到16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西班牙领有了欧洲的众多领地,“一时间似乎要囊括整个欧洲”,但三十年战争后,“在欧洲实现大一统的迷梦停息了很长时间。”[7](P218)近代以来,部分欧洲统治者仍试图通过武力征服的谋求欧洲统一,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世纪初,拿破仑征服的失败反而使主权民族观念和国家关系的均势原则被普遍接受,欧洲的分裂被“固化”了。特别是在均势态势下,为维护主权和独立这一国家的最高利益,强国或者建立霸权的图谋都会遭自其他国家的警惕和反对。这就使得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使用武力再实现欧洲的统一了。希特勒征服可以说是传统的统一欧洲方式的回光返照了,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但在一次次重塑罗马帝国政治统一辉煌的过程中,欧洲各区域间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也时刻提醒着欧洲人欧洲是一体的,使得欧洲统一一直是许多欧洲人心中的宿愿。近代的民族国家体系和均势原则成为欧洲统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但没有民族国家阶段,也就没有二战后欧洲实现欧洲联合的愿望和行动。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欧洲的民族意识也逐渐产生,民族主权国家逐步形成,形式上的“大一统”格局被打破。“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乃至战争成为了几百年来欧洲发展的普遍现象”[8]。“‘民族国家’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出现,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每个民族都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主权”[1](p335)。因此,民族国家自产生之日起就强调国家主权之上,一切行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从这个角度看,民族国家和“欧洲统一”似乎是相悖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民族国家的兴起对“欧洲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陈乐民先生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个的民族国家,‘欧洲’便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有了民族国家,‘欧洲’轮廓才清晰起来。”[8](p41)一方面,民族国家体系和均势原则的确定是欧洲迈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因为它赋予了欧洲更大的活力,罗马文明的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活力,征服性的统一使帝国没有了竞争,失去了竞争的帝国也就失去了上进心。在当时正是长期分裂带来的各国相互之间残酷的竞争,引发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崛起,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发展),高度发展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联系,客观上又密切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的需要而自觉联合的愿望,和在此基础上对“大一统”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的中心地位,树立了欧洲人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引发了近现代激烈的矛盾和残酷的战争,给欧洲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痛苦,这不断警示欧洲人,只有实现联合和统一,才能保证欧洲的和平。所以,在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形成之时,欧洲人也在探讨和实践着欧洲联合或统一的新途径。在整个欧洲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或联盟,无疑是杜绝战争、争取和平的有效方法。这种理想直到现代才付诸实施。二、中世纪到近代的文化统一孕育了欧洲认同的情感基础中世纪到近代是欧洲政治上逐步分散化和民族化的时期,但分裂的欧洲仍被外界视为一个整体。欧洲民族的构成很复杂而且有差异,但是“他们却能感觉到独一无二的相似性,甚至是同一性。”[9](p132-143)特别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10](p7)这是由欧洲文化同源性决定的,尤其是从中世纪到近代通过文化的统一使欧洲成为了一个精神和文化的整体。在欧洲众多同源文化观念中最核心的是基督教的宗教文化观念,蛮族入侵灭了西罗马帝国,但基督教会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在相当长时期里,基督教“丰富了欧洲的精神文明,激励了欧洲人的觉醒,努力促进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融合”。[10](p12)同时,“基督教起到了罗马武力征讨所没有起到的文明整合的作用,它把罗马帝国未能涉足的蛮族世界和帝国曾统治过的旧省区联为一体,并赋予延续至今的欧洲文明所具有的‘基督教文化圈’的基本特征。”[11](p71-74)中世纪欧洲由此具有了基督教一元化特征。基督教信仰的同一性使中世纪成为欧洲文化认同形成的决定性时期,一个群体内人们相互之间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他群体的对立和比较中确定的,欧洲观念的逐渐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与其他异种文化特别是与同属亚欧大陆的东方世界的不断冲突和碰撞中发展并巩固起来的。亚欧两大洲不单是地理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分割,两大洲的最终分离也是中世纪东西方在宗教上的分离和冲突造成的。基督教诞生于东方,在罗马帝国晚期成为了帝国的教会,流行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对西方基督教会的影响有限,反而给它势力的扩张提供了机遇。随着蛮族的入侵及其政权的建立,基督教开始逐步和蛮族政权结合,相互利用,并以各种方式开始在蛮族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使自己的在西方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当基督教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并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东方兴起的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迅速传播,基督教逐步被排挤出了东方,宗教上的对立使得欧亚分离开始显现。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是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派别的,但随着东方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拜占庭的衰落,深受东方“异教”威胁的拜占庭东正教才向西方天主教的靠拢,基督教也进一步演变为纯粹的欧洲宗教了。宗教上的差异一方面使欧洲人将自己与东方民族严格区别开来,由此欧、亚洲也完全分离了;另一方面东西方宗教对立促使了欧洲人意识到基督教世界团结和联合的重要性。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基督教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核心也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有关。在中世纪西欧世俗王权虚弱、封建割据严重的状况下,具有普世精神的基督教不单在精神上编织联结欧洲人情感的纽带,而且通过遍及欧洲的教会组织网在西欧建立了一个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统一组织结构,“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成一个大的政治体系。”[12](p390)“正是教会团体以其机构官员与力量有力地抵抗了帝国的内部崩溃和蛮族风尚,征服了蛮族而成为蛮族世界之间的纽带媒介和文明的原则。”[6](p32)通过扩张,基督教会“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一个拥有一切生存手段的社会,它独立于与它有关系的那个社会,还向那个社会扩展其影响。”[6](p35)所以欧洲各民族“尽管种族和语言不同,但基于同一个宗教和同样的文化背景,它们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这就预示着欧洲的形成”[10](p24)。11-13世纪十字军的对东方的远征,是欧洲基督教精神力量和统一天主教教会影响的一次集中体现,向外“展示了基督教欧洲”,[6](p137)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凝聚了欧洲观念。同一个时期,自诩继承了罗马帝国“道统”和基督教遗产的拜占庭帝国在包括俄罗斯的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也传播了罗马和基督教文化。这些原处罗马文化圈之外的民族和地区在接受了基督教后也逐步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具备了欧洲文明的基本特性。之后,这些地区的民族将自己视为欧洲的一部分,认为自己也是希腊罗马文化的承继者。在东方伊斯兰化后,这个地区正处于与“异教”对抗的前沿,使得他们开始寻求在宗教上同源的西方基督教的帮助和联合。中世纪末,东方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威胁更使得东欧和东南欧地区进一步向欧洲靠拢。所以,“在罗马帝国崩溃后长达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基督教作为一种文明的整合力量,是欧洲文明的真正塑造者,并将欧洲文明扩展到希腊-罗马文明所没有渗透到的所有欧洲区域。”[11](p71-74)基督教信仰成为了基督教传播区域内各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最大的共性,欧洲在政治分裂的表象之下完成了文化的初步统一,同时也将自己与其他区域尤其是亚洲严格区分开了,最终确立了欧洲的边界。中世纪是欧洲基督教的大发展使它“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想、信念、对宇宙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上层建筑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都受到基督教的熏染,基督教文明几乎成为欧洲文明的同义语。”[8](p39)也“带来了后世所未见的心灵上及道德上的统一。”[13](p138)欧洲成为了一个精神和文化的整体。在欧洲基督教文化统一基本完成之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这是一种新的导致欧洲政治分裂固化的思想意识,地域性国家的分立取代了碎片化的分裂,国家间的对抗程度大大增强了。在民族国家分割的状况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