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考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考点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对环境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污染。考点3物理化学变化(1)物理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等。考点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各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考点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考点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考点7.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考点8.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用集气瓶随用随制。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没说明用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3)处理原则: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应交还实验室或放入指定容器,2.固体药品的取用(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取用①操作:一斜:使试管倾斜;二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三直立:将试管直立②操作目的:避免药品沾在管口、管壁上。(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①操作:一横:将容器横放;二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容器口;三慢竖:将容器慢慢竖立。②操作目的:以免打破容器。3.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药品的倾倒:拿下瓶塞倒放桌上,瓶口挨管口,标签向手心,液体缓缓倒入试管。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向心右手握,口口相挨免外流,试管略倾便操作”(3)量筒量液:①放置:量筒放平;②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仰视的方式量取的液体会偏多,俯视的方法量取的液体会偏少。(仰多俯少)(3)滴管取液:①取液时:捏橡胶乳头,赶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②取液后:不平放,不倒置,橡胶乳头在上;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小2③滴液时: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逐滴滴入,不伸入试管内,不碰管壁。④用完时:立即用水冲(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水冲),不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考点9.连接仪器、装置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管口润湿,转动慢插。2、玻璃管和胶管连接——管口润湿,转动慢插。3、在容器口塞胶塞——转动塞入考点10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要领是:先将导管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掌紧捂试管外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好”。考点11.给物质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1)两检:①检查灯芯;②检查有无酒精。(酒精量为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2)三禁:①禁止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3)用外焰加热。2、给物质加热(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先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的角度(大约45°)。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经固定的试管,可以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外焰对准放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防止容器炸裂、破裂,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擦干。②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底部跟灯芯接触。③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④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均需预热。⑤对烧杯、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⑥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要略向下倾斜。考点12.洗涤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考点1、拉瓦锡实验(过程及结论)考点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烧杯中水进入广口瓶且广口瓶内上升约1/5体积的水。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完全冷却,有残余氧气。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CO2不是空气污染物。(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引起)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考点3.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液氧是-183℃淡蓝3色的液体,-218℃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贮存在蓝色钢瓶中。(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考点4.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CO2磷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P+O2P2O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镁/铝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Mg+O2MgO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Fe+O2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雾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考点5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液氮先变成气态出来)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类型装置图注意事项气体发生装固固加热型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试管内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即可;3.试管内装的药品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4.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利用H2O2制备O2利用KMnO4或者KClO3制备O24置固液不加热型1、分液漏斗:其作用是用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优点: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2、长颈漏斗:应伸入液体中,防止制得气体逸出。检验气密性:法1:把导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从长颈漏斗加液体至没过下端,用手紧捂住锥形瓶,如果在导管口看到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法2: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液体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往里加液体,如果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3、用烧瓶、锥形瓶的好处是制得的气体量较大,但以试管做反应容器装置简单,比较方便固液(液液)加热型1、组装右图装置应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连接;2、液体跟液体反应,容器中应放几块碎瓷片以防止暴沸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考点6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考点7、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霓虹灯(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考点8.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则是氢气。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