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苏州市经济发展公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1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2012年1月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市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积极应对挑战、主动破解难题,着力发挥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环境优势,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升级、惠民生、促和谐,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综合经济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71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增长13.3%、11.5%、26.5%、30.0%和118.5%。切实支持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优先增加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9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0.2%。农林牧渔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规模经营,提升发展水平。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产量115.0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34.9万吨,秋粮产量80.1万吨。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5.97千公顷,累计达到141.68千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6.9千公顷。建成千亩以上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78个,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23个。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以上。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89只,累计达到1601只。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完成农田水利总土方2280万立方米,疏浚整治各级河道1159公里,加高加固圩堤418公里,增砌护岸129公里。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5%。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全市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54家,累计达到3497家,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达到95%。农村村均集体收-3-入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88%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8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43%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点。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3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1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4882.8亿元,增长19.2%;外资工业产值19124.1亿元,增长17.9%。重工业产值20802亿元,轻工业产值74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5.6%。优势产业稳定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实现产值19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3%。重点企业发展良好。全市百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制造业地标型企业7家,累计达到21家。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市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4-跨越发展。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1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8.1%。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加速新型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全市新兴产业特色基地达到17个。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增加,经营难度加大,经济效益稳中有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利税总额1969亿元,增长3.4%,其中利润总额1434亿元,下降1.6%;产品销售率达到98.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品产量比上年±%发电量亿千瓦时920.28.8纱万吨63.3-11.6布亿米5.71.5服装亿件7.5-21.1机制纸及纸板万吨509.87.0硫酸(折100%)万吨219.215.9碳酸钠(纯碱)万吨99.16.0合成氨万吨55.0-10.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41.9-23.4生铁万吨1964.9-0.5粗钢万吨2539.810.0钢材万吨3704.28.2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对万千米1734.3-9.1光缆(光纤通讯电缆)芯万千米3901.448.3家用电冰箱万台188.53.6-5-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432.7-12.8微型电子计算机万台9790.98.3#笔记本计算机万台8904.15.9显示器万台2047.23.5数码照相机万台1898.9-0.6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32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61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22%。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运输邮电业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效能。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16.8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68.1亿元,港口建设投资28.4亿元。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30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5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6.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74.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3.8%;完成货运量1.56亿吨,货物周转量149.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21.1%。现代物流快速发展。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15.6%;集装箱运量468.5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8.6%。私家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223.46万辆,其中汽车150.6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20.5%。-6-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119.87万辆,比上年增长22.4%。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邮政系统发送函件2.97亿件、特快专递1492万件、报刊3.1亿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60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30万户。国内贸易结合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贸网络进一步健全,特色商贸区和商贸聚集区加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批发零售业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住宿餐饮业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0.1%;金银珠宝类增长30.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4%;日用品类增长22.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5.8%;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9.1%;通讯器材类增长1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2%。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11.06亿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45.36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619个,其中亿元以上市场93个,实现成交额3513亿元,增长17.6%。金融业全市金融机构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金融管理与服务-7-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004亿元和127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48亿元和194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181亿元和1187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582亿元和1737亿元。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4649亿元,中长期贷款6875亿元。证券交易市场总体较冷。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60家。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17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1157亿元,比上年减少32.9%。全年股票、权证、基金成交金额14321亿元,比上年减少20.2%。保险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全市新增保险机构7家,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63家。全年保费收入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财产险收入87.74亿元,增长22.1%;人身险收入121.8亿元,增长15.2%。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住房供应结构得到优化。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99.1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1%;商品房施工面积82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竣工面积12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28.5%。商品房销售面积1160万平方米,下降2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40万平方米,下降20.5%。旅游业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城乡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类型,完善旅游综合功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接待境外游客2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212万人次,增长13.2%;港澳台同胞85.76万人次,增长10.1%。旅游外汇收入1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市景区接待游客10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50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73家。年末5A级景区点3家(包括5个景点),4A级景区点28家。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圆满举办中国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在全国50个大中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中,苏州首次名列榜首。创新转型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金融创新成效显著。苏州产权交易中心和市信用再担保公司挂牌开业。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8家,年末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0家,累计募集资金572亿元。发行企业债券89亿元。全市股权创业投资快速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多元资本、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发展模式。全市累计备案创投企业88家,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全市新设22家农村小额贷款-9-公司,累计达到72家,年末贷款余额275亿元。全社会新增融资规模超过3500亿元。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积极探索建立苏州自由贸易功能园区,重点推动建立海峡两岸贸易特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0个。全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倒逼机制,以产业培育为核心,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人才支撑和品牌提升六大服务业发展战略。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0个,新增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466家,累计达到738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质态不断提升,民营资本开始投向新兴产业。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3.62万家,年末实有20.80万家;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217.35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7288.20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39万户,年末实有38.2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60.24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218.14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91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1%,实现工业总产值84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8%。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